汽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348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1 23:20
一种汽车灯(1),其中,发光组件(5)包括导光板(6),该导光板(6)在与光参考光学轴线(A)基本平行的车灯后部主体(2)的内侧延伸而接近车灯的透镜式前半壳体(3),同时该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面对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以及线型延伸光源(8),其构成为使射出的光通过该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而指向该导光板(6)的内侧,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具有锯齿形状,其中,齿基本呈三角形状,其中,单个齿定向成使得该齿的第一倾斜边缘(13)与光学参考轴线(A)在位置上基本垂直地设置,上述光源(8)包括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该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面对上述后侧边缘(9),这些发光二极管(12)相互并列地间隔开,每个发光二极管(12)面对该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从而使射出的光通过齿的第一倾斜边缘(13)而指向/投向上述导光板(6)的内侧;上述发光组件(5)还包括一系列的光学准直器(15),每个光学准直器(15)设置于二极管(12)和上述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之间,其构成为使得由该二极管(12)发出的光线(r)朝向该齿的相应倾斜边缘而偏转,并且沿下述方向(d1)而准直,该方向(d1)在位置上基本与准直轴线(B)平行,该准直轴线(B)基本与导光板(6)共面,并且相对上述光的光参考轴线(a),以大于0°的角度(α)而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灯。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尾灯,对于汽车灯,下面的描述在不失去概括性的情况下,给出清楚的参考。已有技术的状态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汽车尾灯经常由下述部件构成,该下述部件包括基本呈盆状的刚性后部主体,该后部主体构成为恒定地凹入特别是制作于车身的后部中的隔室内;透镜式前半壳体,其至少局部地由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材料制成,还经常具有彩色的部分,该前半壳体设置成将上述后部主体的开口封闭,从而能够在车体外侧露出;一个或多个白炽灯泡,每个灯泡接近上述后部主体的底部设置,每个灯泡与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的相应透明或半透明部基本对齐,从而对该前半壳体的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以及具有大致抛物线形状的一个或多个反射体,每一个反射体装配于相应的白炽灯泡上,从而由该灯泡产生的全部光指向上方覆盖的透镜式前半壳体的透明或半透明部。另外,在汽车尾灯的一些例子中,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还设置有长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其通常为黄色的,并且该透明或半透明部以与地面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且,该汽车灯设置有白炽灯泡排,这些灯泡在整个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下面而相互并列,从而分别对该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的相应部分进行背后照明。通常,设置于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的下面的灯泡按照预定频率而打开或关闭,产生的间歇的发光信号用作车辆转向指示。近些年,一些汽车灯制造厂商已想到以传统上称为LED的发光二极管的阵列来替换白炽灯泡排,这些发光二极管在条状部的整个范围上直接设置在透镜式前半壳体的相应透明或半透明下面而设置。但是,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上述LED为点状光源,于是,为了均匀地对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整个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必须需求大量的
LED。事实上,上述多个LED的分布必须是这样的,以便产生这样的光束,该光束可满足为了车辆转向指示器的批准而设置的光度测定规范,并且还沿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的整个延伸范围内具有尽可能均匀的光强度分布,由此满足汽车,摩托车和类似车辆的制造厂商的美观要求。不幸地是,以最佳方式对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而需要的大量的LED难以容纳于该透镜式前半壳体的下方。为了克服该缺点,一些汽车灯的制造厂商想到通过背光系统而对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该背光系统由下述部件构成,该部件包括:由光导材料制成的光导板,该光导板大致从车灯后部主体的底部延伸而接近上述透镜式半壳体,该光导板的前侧边缘接近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而设置;以及成排的高功率LED,其靠近车灯后部主体的底部而设置,压靠于该光导板的后侧边缘上,从而通过该光导板的后侧边缘,引导在该光导板的内部产生的光。然后,通过与控制光线在光纤光缆中传播的相同的物理原理,光在该光导板的主体的内部传播,并且通过上述前侧边缘而从该光导板射出,从而对半壳体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光导板而改善上述背后照明系统的性能,从而增加从该光导板的前侧边缘而射出的光的强度和均匀性。为了满足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灯,该汽车灯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优选地,还为从属权利要求所述的灯,虽然这一点不是必须的。附图的简要说明:现在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这些附图表示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教导而实现的汽车尾灯的轴侧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其部分剖开,并且其部分去掉;图2为图1所示的汽车灯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汽车灯的局部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汽车灯的局部的剖视图;而图5为图3所示的汽车灯的局部的不同的实施例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进行背后照明的发光组件在后部主体2内紧靠于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下面而设置,并且设置有参考光轴线A,该参考光轴线A与下述光线平行,从透镜式前半壳体3而射出的该光线的强度最好基本呈现最大值。另外,最好,汽车灯1作为整体被构造成凹入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中,或安装到该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上,从而发光组件5的光学参考轴线A最好与车辆(未示出)的纵轴线基本平行,虽然这不是必须的。更具体地说,上述发光组件5基本上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板6,该导光板6由光导材料制造,其在后部主体2的内侧延伸,其放置平面与上述光学轴线A在位置上基本平行,接近到上述透镜式半壳体3,从而其前侧边缘7面对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前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部4,优选地基本在条状部4的整体长度上;以及相应的线型延伸的光源8,该光源8设置于后部主体2的内侧,最好基本针对后侧边缘9的整个长度范围,该光源8基本面对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该光源8这样构成和定向,从而使发出的光通过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而指向导光板6的内侧。由于与控制光纤缆线的内部的光的传播的相同的物理原理,该光之后在导光板6的主体的内侧行进,并且通过前侧边缘7而从导光板5射出,该光指向透镜式半壳体3的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部4。在示出的例子中,特别是,上述发光组件5最好设置有两个导光板6,虽然不必为该方式,该导光板6最好由树脂玻璃、透明的聚碳酸酯或其它类似的塑料材料制成,其最好通过注射成型工艺而制造,这些导光板6相互邻近而基本相互共面地设置于后部主体2的内侧。每个导光板6进一步大致从后部主体2的底部延伸而接近该透镜式半壳体3,同时与光学轴线A基本平行,从而最好基本针对条状部4的相同节段/部分的整体长度范围,其前侧边缘7面对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的透明或半透明部4的相应节段/部分。最好,每个导光板6还在后部主体2的内侧延伸而接近上述透镜式前半壳参照图1和图2,附图标记1表示作为整体的汽车灯,即,汽车尾灯,其特别适合附接于轿车、货车、卡车、摩托车、或类似车辆的车身的优选是后部上。更具体地说,虽然该方式是非必要的,上述汽车灯1最好是被构造成凹入到轿车、摩托车、或类似车辆的车身的后部中,并且该汽车灯1主要包括:-基本盆状的刚性后部主体2,其最好进一步这样构成,从而凹入到特别是形成于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中的室中;-透镜式前半壳体3,其以封闭后部主体2的开口的方式设置,虽然该方式是非必要的,以便同时能够朝向该车身(未示出)的外侧而露出,并且设置一个或多个透明或半透明部,该部分也可是彩色的;以及-一个或多个发光组件,每个发光组件这样构成,从而在供电时发出光线,并且设置于后部主体2的内侧,而位于这样的位置,以便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相应透明或半透明部进行背后照明。显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上述后部主体2还可这样构成,从而简单地以悬臂方式附接于上述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上。仍然参照图1和图2,在后面通过附图标记4表示的,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透明或半透明部的至少一个也基本呈条状(即,其具有窄而长条的形状),并且最好设置于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上,以便当上述汽车灯1装配于上述车身(未示出)的后部中的相应室中时,从而是基本上水平的。在图示的实例中,特别是,上述后部主体2最好由非透明的塑料制成,最好采用注射成型工艺而制造。而该透镜式前半壳体3最好由透明或半透明塑料制造而成,比如,例如透明或半透明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通过注射成型工艺而制造。参照图1,2,3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灯(1),其包括基本盆状的后部主体(2),该后部主体(2)构成为固定于车身上;透镜式前半壳体(3),其设置成将上述后部主体(2)的开口封闭,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至少第一发光组件(5),该第一发光组件(5)构成为在电驱动时射出光,并且被设置于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部,从而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进行背后照明;上述第一发光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板(6),该导光板(6)由光导材料制成,在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侧延伸而接近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同时该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面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以及相应的线型延伸光源(8),该光源(8)设置于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侧,并且构成为使射出的光通过该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而指向该导光板(6)的内侧;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具有锯齿形状,其中,齿基本呈三角形状;上述线型延伸光源(8)包括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该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面对上述后侧边缘(9),这些发光二极管(12)相互并列地间隔开,每个发光二极管(12)面对该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从而使射出的光通过该齿的特定的光进入边缘(13)而指向/投向上述导光板(6)的内侧;上述第一发光组件(5)还包括一系列的光学准直器(15),每个光学准直器(15)设置于上述光源(8)的二极管(12)和上述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之间,每个光学准直器(15)构成为使由该二极管(12)发出的光线(r)沿第一方向(d1)而准直,该第一方向(d1)在位置上基本地与准直轴线(B)平行,该准直轴线(B)相对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以角度(δ)而倾斜,该角度(δ)小于90°,而大于与上述导光板(6)有关的临界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20 IT TV2013A0001901.一种汽车灯(1),其包括基本盆状的后部主体(2),该后部主体(2)构成为固定于车身上;透镜式前半壳体(3),其设置成将上述后部主体(2)的开口封闭,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至少第一发光组件(5),该第一发光组件(5)构成为在电驱动时射出光,并且被设置于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部,从而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进行背后照明;上述第一发光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导光板(6),该导光板(6)由光导材料制成,在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侧延伸而接近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同时该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面对上述透镜式前半壳体(3)的条状透明或半透明部(4);以及相应的线型延伸光源(8),该光源(8)设置于上述后部主体(2)的内侧,并且构成为使射出的光通过该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而指向该导光板(6)的内侧;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具有锯齿形状,其中,齿基本呈三角形状;上述线型延伸光源(8)包括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该成排的发光二极管(12)面对上述后侧边缘(9),这些发光二极管(12)相互并列地间隔开,每个发光二极管(12)面对该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从而使射出的光通过该齿的特定的光进入边缘(13)而指向/投向上述导光板(6)的内侧;上述第一发光组件(5)还包括一系列的光学准直器(15),每个光学准直器(15)设置于上述光源(8)的二极管(12)和上述导光板(6)的后侧边缘(9)的相应齿之间,每个光学准直器(15)构成为使由该二极管(12)发出的光线(r)沿第一方向(d1)而准直,该第一方向(d1)在位置上基本地与准直轴线(B)平行,该准直轴线(B)相对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以角度(δ)而倾斜,该角度(δ)小于90°,而大于与上述导光板(6)有关的临界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准直轴线(B)相对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的倾斜的角度(δ)使得上述光线(r)以下述入射角度到达上述齿的光进入边缘(13),以致在位置上基本与给定的光学轴线
\t(A)平行的第2方向(d2)上朝向导光板(6)的前侧边缘(7)而折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准直轴线(B)在位置上基本地与上述导光板(6)共面。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汽车灯,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准直器(15)设置成其准直轴线(B)相对上述导光板(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尼古拉·斯基切里阿历桑德罗·布祖罗
申请(专利权)人:意大利汽车照明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