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311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加强组件,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A柱上的A柱下加强板、设置在B柱上的B柱加强板、设置在前门内的前门防撞板、设置在后门内的后门防撞板、设置在后备箱底下的后纵梁、设置在前纵梁内的前纵梁内加强板以及设置在前地板上部的地板上加强纵梁,A柱下加强板的一端连接有A柱上加强板,B柱加强板的上部设置有侧围上边梁加强板,且A柱上加强板的一端与侧围上边梁加强板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通过合理布局总体车身骨架的加强结构,优化乘员舱传力路径、提高结构强度,有效对抗在汽车正面、偏置、侧面、后部碰撞,减少热成型件使用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A frame structure of hot formed bod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t formed body frame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pair of left and right symmetrical reinforcing components, the reinforcing components include: A-pillar lower reinforcing plate arranged on A-pillar, B-pillar reinforcing plate arranged on B-pillar, front door anti-collision plate arranged in the front door, rear door anti-collision plate arranged in the rear door, rear longitudinal beam arranged under the trunk,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arranged in th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The reinforcing plate in the beam and the reinforcing longitudinal beam on the floor set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ont floor, one end of the reinforcing plate under the A-pill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A-pillar, the upper part of the reinforcing plate of the B-pillar is equipped with the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side wall upper side beam, and one end of the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A-pillar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reinforcing plate on the side wall upper side beam. The hot formed body frame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optimize the force transmission path of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improv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effectively resist the collision in the front, offset, side and rear of the vehicle, reduce the use quantity of the hot formed parts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by reasonably arranging the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the overall body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
,特别涉及一种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人均保有量越来越多,碰撞安全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汽车的车身强度碰撞性能至关重要,车身框架是整个汽车的骨架,整车碰撞贡献率在60%以上,所以提高白车身的强度对碰撞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汽车正面、偏置、侧面、后部碰撞中,外部物侵入量和车身变形量是碰撞试验中评价车身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提升驾乘人员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提高碰撞测试中的评价,通常的应对方案是在车身受力部位应用大量的高强度钢、甚至热成型零部件,以求增加整个乘员舱的强度。现有车身设计中,很多车型都大量使用了热成型工艺,但在结构布局、传力路径上的不合理,会存在使车身材料成本增加、车身自重增大等缺点,防撞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大量的热成型件来加强车身骨架的强度时,由于,结构布局、传力路径上的不合理,导致在部分区域造成性能过剩,成本过高、防撞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为解决上述一项或多项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A柱上的A柱下加强板1、设置在B柱上的B柱加强板2、设置在前门内的前门防撞板3、设置在后门内的后门防撞板4、设置在后备箱底下的后纵梁5、设置在前纵梁内的前纵梁内加强板7以及设置在前地板上部的地板上加强纵梁8,所述A柱下加强板1的一端连接有A柱上加强板6,所述B柱加强板2的上部设置有侧围上边梁加强板9,且所述A柱上加强板6的一端与所述侧围上边梁加强板9的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A柱下加强板上设置有前门上铰链孔、前门下铰链孔和第一补丁板,所述第一补丁板设置在所述前门上铰链孔和所述前门下铰链孔之间。进一步的,所述B柱加强板上设置有后门上铰链孔、后门下铰链孔和第二补丁板,所述第二补丁板设置在所述后门上铰链孔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前门防撞板在所述前门内从左上角到右下角贯穿式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后门防撞板在所述后门内的上部横向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后纵梁包括高强度区和低强度区,所述高强度区设置在所述后纵梁的前3/4区域,所述低强度区设置在所述后纵梁的后1/4区域。进一步的,所述A柱上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三补丁板,所述第三补丁板设置在靠近所述A柱下加强板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前纵梁内加强板和所述地板上加强纵梁相互扣合,形成盒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还包括门槛边梁加强板,所述门槛边梁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以及所述B柱加强板连接,且所述门槛边梁加强板、所述A柱下加强板、所述A柱上加强板、所述侧围上边梁加强板以及所述B柱加强板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补丁板上设置有电泳孔和定位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通过合理布局总体车身骨架的加强结构,能有效优化乘员舱传力路径、提高结构强度,有效对抗在汽车正面、偏置、侧面、后部碰撞;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通过合理布局总体车身骨架的加强结构,减少热成型件使用数量,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A柱加强板总成及补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B柱加强板及补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后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前纵梁内加强板和地板上加强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垂直”、“平行”“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加强组件。该加强组件由多个热成型零件构成,该加强组件通过合理布置热成型零件,优化热成型零件的数量,不仅可以加强车身骨架的强度,还可以达到控制车身成本的效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组成加强组件的热成型零件均包括设置在汽车车身左边和右边的两个。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的侧视图,参照图1所示,该加强组件包括:A柱下加强板1、B柱加强板2、前门防撞板3、后门防撞板4、后纵梁5、A柱上加强板6、前纵梁内加强板7、地板上加强纵梁8和侧围上边梁加强板9。其中,A柱下加强板1设置在A柱上,B柱加强板2设置在B柱上,前门防撞板3置在汽车前门内,后门防撞板4设置在后门内,后纵梁5设置在后备箱底下,前纵梁内加强板7设置在前纵梁内,地板上加强纵梁8设置在前地板的上部。A柱上加强板6的一端与A柱下加强板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侧围上边梁加强板9的一端连接。前纵梁内加强板7和地板上加强纵梁8在A柱下加强板1的另一端(远离A柱上加强板6的一端),且前纵梁内加强板7、地板上加强纵梁8与A柱下加强板1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A柱上的A柱下加强板(1)、设置在B柱上的B柱加强板(2)、设置在前门内的前门防撞板(3)、设置在后门内的后门防撞板(4)、设置在后备箱底下的后纵梁(5)、设置在前纵梁内的前纵梁内加强板(7)以及设置在前地板上部的地板上加强纵梁(8),所述A柱下加强板(1)的一端连接有A柱上加强板(6),所述B柱加强板(2)的上部设置有侧围上边梁加强板(9),且所述A柱上加强板(6)的一端与所述侧围上边梁加强板(9)的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左右对称设置的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设置在A柱上的A柱下加强板(1)、设置在B柱上的B柱加强板(2)、设置在前门内的前门防撞板(3)、设置在后门内的后门防撞板(4)、设置在后备箱底下的后纵梁(5)、设置在前纵梁内的前纵梁内加强板(7)以及设置在前地板上部的地板上加强纵梁(8),所述A柱下加强板(1)的一端连接有A柱上加强板(6),所述B柱加强板(2)的上部设置有侧围上边梁加强板(9),且所述A柱上加强板(6)的一端与所述侧围上边梁加强板(9)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下加强板(1)上设置有前门上铰链孔(11a)、前门下铰链孔(11b)和第一补丁板(12),所述第一补丁板(12)设置在所述前门上铰链孔(11a)和所述前门下铰链孔(11b)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板(2)上设置有后门上铰链孔(21a)、后门下铰链孔(21b)和第二补丁板(22),所述第二补丁板(22)设置在所述后门上铰链孔(21a)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成型车身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防撞板(3)在所述前门内从左上角到右下角贯穿式布置。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海林朱红霞熊建华王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