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及其应用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62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及其应用的车辆,所述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包括:框架部,呈条块状;板材部,呈平板状,具有两排固定孔,两排固定孔之间的间隔与所述框架部宽度匹配;固定线束,在所述框架部置于所述两排固定孔之间时,依次交替穿过两排固定孔并缠绕于所述框架部表面,以将所述框架部固定于所述板材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解和回收的碳纤维材料板材与金属材料框架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拆解,易于进行材料的回收利用,只需破坏表面的固定线束就可以完整回收碳纤维板材及金属框架材料,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造价便宜,成本较低,还具有较高的力学稳定性,可以抵抗较强的外力作用。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plate and frame and its applie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late and frame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a vehicle for its application. The plate and frame connection structure includes: a frame part, in the form of strips and blocks; a plate part, in the form of flat plates, with two rows of fixed holes,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two rows of fixed holes is matched with the width of the frame part; a fixed harness, when the frame part is placed between the two rows of fixed holes, is alternately penetrated in turn Passing two rows of fixing holes and wind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frame part to fix the frame part on the plate pa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nection mode of carbon fiber material plate and metal material frame with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recovery;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reasonable design, convenient disassembly, easy recycling of materials, and can completely recover carbon fiber plate and metal frame materials only by destroying the fixed wire bundle on the surface, and the cos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Appropriate, low cost, but also has a high mechanical stability, can resist a strong external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及其应用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汽车内部结构,具体为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及其应用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碳纤维与车身金属材料框架的连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化学法,一种是机械法。化学法主要是采用胶黏剂材料粘接碳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框架。机械法则是采用物理方法对碳纤维材料和金属材料框架进行连接,主要通过铆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通过化学法和机械法连接在金属材料框架上的碳纤维材料,在拆卸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结构上的破坏和损伤。也有通过化学法及机械法复合连接的方法,这种方法更难拆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及其应用的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车辆中碳纤维与车身金属材料框架连接或拆解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所述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包括:框架部,呈条块状;板材部,呈平板状,具有两排固定孔,两排固定孔之间的间隔与所述框架部宽度匹配;固定线束,在所述框架部置于所述两排固定孔之间时,依次交替穿过两排固定孔并缠绕于所述框架部表面,以将所述框架部固定于所述板材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板材部和所述框架部之间涂覆有固定胶。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固定孔配置有护套。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排固定孔至少有两个。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部的上端和/或下端设有防止板材部滑动的凹槽。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部为金属材质框架。<br>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板材部为碳纤维材质板材。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线束为尼龙材质线束或金属材质线束。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线束的缠绕方式包括:在所述框架部表面呈多条直线分布、呈多条平行的斜线分布或呈多个依次十字交叉的线条分布。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应用如上所述的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及其应用的车辆,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解和回收的碳纤维材料板材与金属材料框架的连接方式;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拆解,易于进行材料的回收利用,只需破坏表面的固定线束就可以完整回收碳纤维板材及金属框架材料,而且本技术造价便宜,成本较低,还具有较高的力学稳定性,可以抵抗较强的外力作用。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00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110板材部120框架部130固定线束140护套150固定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附图1和图3。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100及其应用的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车辆中碳纤维与车身金属材料框架连接或拆解不便的问题。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100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10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100,为车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解和回收的碳纤维材料板材与金属材料框架的连接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100,所述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100包括:板材部110,框架部120以及固定线束130。以下对本实施例的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100中的板材部110,框架部120以及固定线束130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部120呈条块状,例如,所述框架部120呈有菱角的条块状,例如为长方体状,或者所述框架部120呈有弧面的条块状,例如为半圆柱形状。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部120为金属材质框架,也可以为非金属材质框架,优选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部120为金属材质框架。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部120的上端和/或下端设有防止板材部110滑动的凹槽。也就是说,所述框架部120上可以预留凹槽,防止所述板材部110沿所述框架部120方向自由移动。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板材部110呈平板状,具有一定厚度和宽度。其中,特别地,所述板材部110具有两排固定孔,其中,两排固定孔之间的间隔与所述框架部120宽度匹配。也就是说,所述框架部120置于所述板材部110的两排固定孔之间,所述框架部120在置于所述板材部110的两排固定孔之间时,不能完全遮挡住任一排的固定孔,在不影响所述固定线束130穿过所述固定孔的情况下,可以稍微遮挡一点所述固定孔的边沿部分。于本实施例中,图1至图3所示的两排固定孔呈竖直线排列,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框架部120和所述板材部110的实际连接固定角度,在保证两排固定孔平行的情况下,可以调整所述板材部110上两排固定孔的排列方向,例如相对水平方向倾斜30°角,此时所述框架部120也相对水平方向倾斜30°角固定于所述板材部110上。于本实施例中,每一排固定孔至少有两个。根据所述板材部110的长度和所需固定的框架部120的长度选取每一排固定孔的数量。每一排各固定孔之间的间隔相同,并根据所述框架部120的长度均匀分布。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板材部110优选但不限于为复合材质板材,例如所述板材部110为但不限于碳纤维材质板材。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所述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100适合于各类型的复合材料与金属(或非金属)框架材料之间的连接。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线束130在所述框架部120置于所述两排固定孔之间时,依次交替穿过两排固定孔并缠绕于所述框架部120表面,以将所述框架部120固定于所述板材部110。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线束130的缠绕方式包括:在所述框架部120表面呈多条直线分布、呈多条平行的斜线分布或呈多个依次十字交叉的线条分布。其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线束130为但不限于尼龙材质线束或金属材质线束。也就是说,所述固定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包括:/n框架部,呈条块状;/n板材部,呈平板状,具有两排固定孔,两排固定孔之间的间隔与所述框架部宽度匹配;/n固定线束,在所述框架部置于所述两排固定孔之间时,依次交替穿过两排固定孔并缠绕于所述框架部表面,以将所述框架部固定于所述板材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包括:
框架部,呈条块状;
板材部,呈平板状,具有两排固定孔,两排固定孔之间的间隔与所述框架部宽度匹配;
固定线束,在所述框架部置于所述两排固定孔之间时,依次交替穿过两排固定孔并缠绕于所述框架部表面,以将所述框架部固定于所述板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部和所述框架部之间涂覆有固定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固定孔配置有护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排固定孔至少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和框架连接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前李林姜伟男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