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2673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包括二本体,二本体通过上侧设的连接板及下侧设的限制环而相互结合在一起,二本体上、下侧分别设有出水口、入水口,本体内设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内设一流量比例控制阀,其包括一中空的固定件,固定件内套设一可滑移的可动件,该固定件和可动件上分别设有与入水口、出水口相通的贯穿孔、通孔,利用水压推动可动件位移以调冷、热水入水口大小,使冷、热水出水口流量相近,达到自动控温效果。(*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压力平衡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控制冷、热水出口流量的压力平衡控制装置。由于一般人的体温通常都是在摄氏37度左右,而在沐浴过程中,人所能忍受之最高水温亦仅能局限在摄氏50度以下,换句话说,沐浴时较为舒适之水温应是控制在摄氏20至48度的范围之间,因此为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仅感到舒适且能觉得安全,使免于遭受烫伤之苦,确属当前极为重要待努力之课题,目前虽然已有业者开发出多种宣称能确保沐浴时安全可控制出水温度的阀体,惟事实上该各种阀体除了零组件多造价昂贵之外,组装上亦颇为繁复、费时,徒然增加不少施工上成本之浪费,尤其重要的是,对于现有的缺乏安全的阀体要更换时,其往往需要将旧的阀体完全拆除,而后才能再换上一只新的装置,施工之麻烦与费时自不待言,其换新时之花费更是令人心疼。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可自动调整冷、热水出水口流量,以确保使用者之安全,使免遭热水烫伤,并且可适用于新旧阀体设备或单枪式或双枪式水龙头,组装省时、省事,装修成本比较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相互结合的二本体,于该本体上、下侧分别设有出水口、入水口,本体内设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两侧设有旁通道,在该本体之上、下面又各成型一对应的凸出部;一流量比例控制阀,装设在该二本体所设之容纳凹槽中,包括一固定在容纳凹槽内的固定件与一套设在该固定件内可滑移的可动件,在该中空的固定件上对应该本体之入水口、出水口处均各开设有贯穿孔,而该可动件内部亦为中空,且对应该固定件上所设贯穿孔设有通孔以连通该中空内部;一连接板,其底部对应该二本体上侧所设之凸出部成型有一套合槽,该套合槽紧密地套设在该二本体所设之凸出部上,在该连接板上各开设有一冷、热水孔,与该本体所设之出水口相连通;一限制环,紧密套设在该二本体下侧所设之凸出部上。所述的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板上面开设一回水孔。所述的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入水口、出水口周缘分别设有垫片,在该固定件表面套设有O形环,在该连接板周缘套设有止漏环。本技术的效果是综上所述,本技术是利用水压压力差自动调整位移的原理,依进入水流量大小不同的变化,自动地调整冷、热水入水口之大小,而促使冷、热水出水口流量比例一致,达到自动控温之效果,以确保使用者安全,使免遭热水烫伤;并且本技术可适用于新旧阀体设备或单枪式或双枪式水龙头,具有组装省时、省事,且又不致花费太多修改成本之效。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附图图面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之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显示水流在流量比例控制阀中流动路线之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显示与单枪式水龙头之平板式混水阀连用之立体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显示与双把手式控水阀连用之立体状态示意图。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包括二本体1、一流量比例控制阀2、一连接板3及一限制环4,其中该二本体1,本实施例中是将其制设成左、右对称且互相嵌合,且每一本体上均制设有入水口11、出水口12、旁通道13及容纳凹槽14;此外,在该各本体1之上、下面又各一体成型有一互相对应以形成整体的凸出部15、16;该流量比例控制阀2,是同时装设在该二本体1所设之容纳凹槽14中,由一固定件21与一可动件22所共同组合而成,其中在该中空的固定件21上对应该各本体1之入水口11、出水口12处均各开设有预定数目之贯穿孔211,而该可动件22是可活动位移地套设在该固定件21之中空内部212中,其内部221亦呈中空,且对应该固定件21上所设之各贯穿孔211也开设有预定数目之通孔222以连通该中空内部221;该连接板3,如图4所示,当与单枪式水龙头之平板式混水阀5一起连用时,可利用该连接板3上所制设之沉孔31供平板式混水阀5底部一体成型之凸出定位部(图上未示)对正插设组合,使两者得以互相结合,而如图5所示,当本技术与双把手式控水阀6一起连用时,则只需将该连接板3直接装设在该双把手式控水阀6之入水管路61中即可;至于该连接板3在底部对应该二本体1上面所设之凸出部15则一体成型有一套合槽(图上未示),可利用该套合槽紧密地覆盖且套设在该二本体1上面所一体成型的凸出部15上,使该二本体1得以稳固地结合为一体,此外,在该连接板3上又各开设有一冷、热水孔32、33,可与该各本体1所设之出水口12相接合连通,以供冷、热水流出;当用于单枪式冷热水龙头时,该连接板3上面必须开设一回水孔34,作为冷、热混合水回水之用。该限制环4,是供紧密且对应地束紧套设在该二本体1下面所一体成型之凸出部16上,配合该连接板3的套合,自上、下两侧将该二本体1完全地结合固定。当然为确实达到止水之效,防止水由各组件接合处发生渗漏,其中在该二本体1入水口11、出水口12之周缘更可各衬垫以一垫片111、121,且在该固定件21之表面预定处则可套设以预定数目之O形环,以及在该连接板3的周缘亦可套设有一止漏环35,如此装配后,可确保各组件之间无渗漏。以上所述,即是本技术各相关构成组件装配之相互位置及其结构之概述。至于本技术动作原理,请参看以下详细之说明并配合参阅图1、3所示,当欲使用水时,正常状态下只要打开水龙头,冷、热水即会分别由本体1的各入水口11进入,接着经由固定件21之贯穿孔211而进入到固定件21的中空内部212,其后再穿过可动件22上之通孔222,经过可动件22的中空内部221,而最终从本体1之出水口12流出,所以,将本技术安装在冷、热水流经的通路中并无丝毫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沐浴时热水温度过热而造成烫伤人,利用流量比例控制阀2可视冷、热水之压力差适时地自动调节冷、热水流量,使两者出水口12流量经调节后近于相同,换句话说,当冷水入水流量较热水入水流量大时,该流量比例控制阀2之可动件22受压力推动即会自动发生位移,将冷水之入水口11封闭成开口较小状态,而相反的热水之入水口11其开口则会相对的放大许多,所以冷、热水的流量在此自然可获得平衡,以稳定控制出水之温度,再者,冷水之供应量因某种因素而失效时(例如,被截断造成停水情形),使用者往往会来不及反应,瞬间即遭烫伤,严重者甚至于会造成危及生命之意外事故,本技术可藉助该流量比例控制阀2,当冷水进水失效时,藉由冷、热水两边压力差来造成对热水侧的进水自行关闭,如此无热水之进入供应,使用者自不会遭烫伤。另外,值得在此特别一提的是,本技术的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可以让水龙头厂当作配件使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厂牌水龙头安装之配合需求,本技术只需将该连接板3上所开设的冷、热水孔32、33及回水孔34等位置做一些改变即可,为了达到适用范围广且方便起见,该连接板3可将其制作成多种能够适时更换的对应型态,如此对应不同厂牌的水龙头即可适时的选择不同的连接板3以对应之,根本不必再修改到其他任何部位,可降低模具制作之费用。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相互结合的二本体,于该本体上、下侧分别设有出水口、入水口,本体内设有容纳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平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相互结合的二本体,于该本体上、下侧分别设有出水口、入水口,本体内设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两侧设有旁通道,在该本体之上、下面又各成型一对应的凸出部; 一流量比例控制阀,装设在该二本体所设之容纳凹槽中,包括一固定在容纳凹槽内的固定件与一套设在该固定件内可滑移的可动件,在该中空的固定件上对应该本体之入水口、出水口处均各开设有贯穿孔,而该可动件内部亦为中空,且对应该固定件上所设贯穿孔设有通孔以连通该中空内部;一连接板,其底部对应该二 本体上侧所设之凸出部成型有一套合槽,该套合槽紧密地套设在该二本体所设之凸出部上,在该连接板上各开设有一冷、热水孔,与该本体所设之出水口相连通;一限制环,紧密套设在该二本体下侧所设之凸出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庭凯陈弘毅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