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液压流体的流动的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685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液压流体流动的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阀套(10);在阀套(10)中的阀室中可滑动的套筒(11);用于连接阀室和加压液压流体源的第一流体管道(12);用于连接阀室和使液压流体回流到容器中的流体回流的第二流体管道(14);以及用于连接阀室以向利用由控制阀控制的液压流体的装置输送液压流体并从该装置接收液压流体的第三流体管道(16)。套筒(11)是整个具有管状通道的管状套筒。阀套具有一对间隔开的阀座表面(22、23),第一阀座表面(22)与管状套筒(11)的第一端啮合,第二阀座表面(23)与管状套筒(11)的第二端啮合。第三流体管道(16)通过被第一阀座表面(22)环绕的端口向阀室开放。(*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液压流体的流动的控制阀。US-A-5064166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液压流体流动的电磁阀。该阀包括成形为套筒的电枢,该套筒具有靠近阀座的一端。所述阀是一种计量阀,它控制流过该阀的流体的流速,但不能自行控制流动方向。尤其是,该阀不与压力管和回流管相连。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液压流体流动的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阀套;在阀套内的阀室中可滑动的套筒;用于连接阀室和加压液压流体源的第一流体管道;用于连接阀室和使液压流体回流到容器中的流体回流的第二流体管道;用于连接阀室以向利用由控制阀控制的液压流体流动的装置输送液压流体以及从该装置接收液压流体的第三流体管道;其中该套筒是具有整个管状通道的管状阀;阀套具有一对间隔开的阀座表面,第一阀座表面与管状套筒的第一端啮合,第二阀座表面与管状套筒的第二端啮合;第三流体管道通过第一阀座表面环绕的端口向阀室开放;以及当管状套筒的第一端与第一阀座表面啮合时,流体就从第三流体管道通过套筒中的管状通道流向第二流体管道,当管状套筒的第二端与第二阀座表面啮合时,流体就从第一流体管道通过管状套筒的第一端和第一阀座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三流体管道。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液压流体流动的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阀套;在阀套内的阀室中可滑动的套筒;用于连接阀室和加压液压流体源的第一流体管道;用于连接阀室和使液压流体回流到容器中的流体回流的第二流体管道;用于连接阀室以向利用由控制阀控制的液压流体流动的装置输送液压流体以及从该装置接收液压流体的第三流体管道,其中套筒是具有整个管状通道的管状套筒;阀套具有一对间隔开的阀座表面,第一阀座表面与管状套筒的第一端啮合,第二阀座表面与管状套筒的第二端啮合;第三流体管道通过第一阀座表面环绕的端口向阀室开放;以及当管状套筒阀的第一端与第一阀座表面啮合时,流体就从第一管道通过套筒中的管状通道流向第三流体管道,当管状套筒的第二端与第二阀座表面啮合时,流体就从第三流体管道通过管状套筒阀的第一端和第一阀座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二流体管道。本专利技术的这两个方面共用一个共同的专利技术特点,就是套筒用于封闭阀的两个不同端面。在US-A-5064166中,该管状套筒阀仅封闭一个端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阀,该阀同时连接压力管和回流管,并能够控制通过该阀从压力管流出或通过该阀流回回流管的流体的流动。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阀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阀的截面图;图2a和2b是说明图1中的阀如何用于操作的第一模式的示意性说明;及图3a和3b是说明图1中的阀如何用于操作的第二模式的示意性说明。首先参照图1,在该图中可以看到具有阀套10和在阀套中定义的阀室中可滑动的套筒11的阀。该阀室由通过套10钻穿的单一孔构成。第一管道12连接阀室和加压流体源(没有示出)。该第一管道12通过槽13向阀室开放。该控制阀具有用于连接阀室和使液压流体回流到容器(图1中没有示出)中的回流管的第二管道14。该第二管道通过槽15与阀室相通。提供第三管道16用于连接阀室和连接例如致动器以使液压流体流向致动器及从致动器流出的流体管道(没有示出)。阀室具有两个间隔开的阀座22和23。第三管道16通过被阀座22环绕的端口向阀室开放。套筒11为圆柱管状套筒。该套筒11通过控制杆17与电枢18相连,该电枢在电动线圈19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运动。杆17从阀室伸向和电动线圈19一起位于阀室外侧的电枢18。在该图中可以看到环绕杆17并防止流体经过杆17流过阀室的密封件33。该密封件33是当杆17移动时可以滚动从而在它们之间没有滑动接触的可变形O形环。密封件33由一对轴承92、93适当地容纳。每个轴承92、93都是围绕杆17设置的对开式滑动轴承。套筒11具有在两端逐渐减小的圆柱形壁。这个特点当套筒与阀座22、23之一啮合时可以最小化穿过套筒11的差动力。杆17也保持细长状以最小化由于套筒11相对面的面积差而穿过阀产生的差动力。因为施加到杆上的力使其受到拉伸,并且杆17不会受到会使其弯曲的弯曲力矩或压力,所以可以保持杆17的直径较小。控制杆17通过支撑20与套筒11相连,该支撑20整体具有多个钻孔例如31、32以使液压流体自由地流过套筒11中的管状通道。在图1中,可以看到在位于阀套中的弹簧座41和固定在套筒11外部的弹簧座42之间动作的弹簧40。该弹簧40动作使套筒11偏置与阀座22啮合。该弹簧座41通过起垫片作用的垫圈提供。可以选择垫圈41的不同深度以改变弹簧在套筒11上施加的预载荷。弹簧41将在套筒11上施加移动套筒之前必须克服的预载荷。一旦克服了该预载荷从而不会阻止套筒11的移动,弹簧40的弹簧刚度就将是低的。因为对部件尺寸的任何变化都会通过这个弹簧40和所选的适当垫圈41而得到补偿,所以这个预载荷弹簧的使用将有利于降低对紧公差的需求。弹簧40的预载荷还有利于减少阀部件的振动,尤其是在具有低容电枢的情况下。当该阀用作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的双稳态触发阀时,理想的是使用高预载荷和低弹性刚度的弹簧40。如果期望使该阀适于用作计量阀的话,那么较高弹性刚度的弹簧就是比较理想的。当启动时,电动线圈19产生的磁场就动作吸引电枢18的表面25与电动线圈19的表面26啮合。这将抵抗弹簧40的预载荷。由于将产生噪声和磨损问题,所以提供机械终点挡板以确保电枢18的表面25实际上不与电动线圈的表面26邻接。通过在壳部件91上形成内部延伸的管状凸缘90而使表面26的面积最大化,该凸缘环绕线圈19的内表面。选择电枢18的形状以保持它的容积低。对图1中说明的电枢18进行选择以具有平面管状表面25,该表面面对电动线圈19的平面管状表面26。电枢18还具有与元件29的圆柱状表面相对的圆柱状外表面28,该表面用于与电动线圈19和电枢18一起构成磁场回路。为了激励穿过电枢的有效磁链同时保持电枢18的容积较低以及抑制涡流的产生,与平面25间隔开的电枢18的表面实际上是截头圆锥状的。为了减少涡流并当线圈19中没有电流的情况下最大化磁力的率减速度,期望部件29、18和91都是由高含硅量的钢构成。因为该阀将以高速率进行切换,所以这些部件将不会在使用中变得饱和。图1中说明的控制阀的操作在图2a和2b中示意性地示出。当套筒11通过线圈19(通过杆17)被迫与阀座23啮合时,流体就从压力源通过管道12流向流体管道16,并因此流到例如致动器。通过管状套筒11和阀座23的啮合封闭流体管道14。当阀11被弹簧40从图2a中的位置移动到与阀座22啮合时,流体就从流体管道16通过套筒11的管状通道经过槽15流向流体通道14,该流体通道用于使液压流体回流到容器中。通过管状套筒11与阀座22的啮合封闭流体通道12。在图1中可以看到O形环,它环绕套筒11的外表面,防止液压流体通过套筒11和环状阀套之间的间隙从流体管道12流向流体管道14。该O形环24在套筒11滑动时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在密封件24和套筒11之间没有滑动。多个环状密封件200、201、202和203在阀内部的外表面和阀套的环形表面之间动作以防止流体从阀室中逸出,并防止流体经过阀部件从压力管12流向回流管14。这些元件可以用曲径环式密封装置代替。在图1中可以看到环状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控制液压流体流动的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    阀套;    在阀套的阀室中可滑动的套筒;    用于连接阀室和加压液压流体源的第一流体管道;    用于连接阀室和使液压流体回流到容器中的流体回流的第二流体管道;    用于连接阀室以向利用由控制阀控制的液压流体流动的装置输送液压流体并从该装置接收液压流体,    其中:    套筒是整个具有管状通道的管状套筒;    阀套具有一对间隔开的阀座表面,第一阀座表面于管状套筒的第一端啮合,第二阀座表面与管状套筒的第二端啮合;    第三流体管道通过第一阀座表面环绕的端口向阀室开放;以及    当管状套筒的第一端与第一阀座表面啮合时,流体就从第三流体管道经过套筒的管状通道流向第二流体管道,当管状套筒的第二端与第二阀座表面啮合时,流体就从第一流体管道经过管状套筒的第一端和第一阀座之间的间隙流向第三流体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埃德蒙S肯钦顿SP库德罗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莲花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