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以及适用其的半成品技术

技术编号:224394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以及适用其的半成品,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包括:上料、拉延、裁切以及整形,对坯料进行拉延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其中,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包括凸起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的内侧翻边和外侧翻边,所述外侧翻边与所述内侧翻边具有钝角夹角且所述外侧翻边的延长线与所述内侧翻边相交,对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进行裁剪,去除外侧翻边以及与外侧翻边相连的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去除内侧翻边的内侧的一部分,修边整形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成品件。这样,在侧围外板下边梁与外侧翻边之间需要设置的工艺补充部分的面积更小,以有效地减少材料浪费,并提高材料利用率。

Stamping method and applicable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lower side beam of side wall outer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以及适用其的半成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以及适用其的半成品。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侧围外板下边梁的断面结构一般为字形,这就导致了冲压过程中,不仅侧围外板下边梁的断面与外侧翻边的距离较大,使下边梁与外侧翻边之间需要设置工艺补充,材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而且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塑性变形不充分,回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使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与外侧翻边的距离更近,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材料浪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适用于上述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的侧围外板半成品。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包括:上料、拉延、裁切以及整形,对坯料进行拉延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其中,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包括凸起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的内侧翻边和外侧翻边,所述外侧翻边与所述内侧翻边具有钝角夹角且所述外侧翻边的延长线与所述内侧翻边相交,对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进行裁剪,去除外侧翻边以及与外侧翻边相连的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去除内侧翻边的内侧的一部分,修边整形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成品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使内侧翻边与外侧翻边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使外侧翻边与凸起部之间的距离更近。这样,在侧围外板下边梁与外侧翻边之间需要设置的工艺补充部分的面积更小,以有效地减少材料浪费,并提高材料利用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侧翻边为弧形,所述外侧翻边形成为平面且垂直于冲压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内侧翻边与所述凸起部通过第一圆角过渡连接,所述外侧翻边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圆角相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为倒U形,所述凸起部包括与内侧翻边连接的第一侧壁和与外侧翻边连接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为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的1.5倍-3倍。可选地,所述内侧翻边与所述外侧翻边的夹角为120度-150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的内侧翻边具有向下凹陷的拉延筋,所述拉延筋为方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包括:凸起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的内侧翻边和外侧翻边,所述外侧翻边与所述内侧翻边具有钝角夹角且所述外侧翻边的延长线与所述内侧翻边相交,其中,外侧翻边、与外侧翻边相连的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内侧翻边的内侧的一部分适于被去除。进一步地,所述内侧翻边与所述凸起部通过第一圆角过渡连接,所述外侧翻边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圆角相切。可选地,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为倒U形,所述凸起部包括与内侧翻边连接的第一侧壁和与外侧翻边连接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为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的1.5倍-3倍,所述内侧翻边与所述外侧翻边的夹角为120度-15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的内侧翻边具有向下凹陷的拉延筋,所述拉延筋为方形。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100,凸起部10,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内侧翻边20,外侧翻边30,侧围外板下边梁40,拉延筋50,现有技术的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100’,凸起部10’,内侧翻边20’,外侧翻边30’,侧围外板下边梁40’,拉延筋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单元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单元。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首先,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侧围外板下边梁40’为字形结构,为了冲压出字形侧围外板下边梁40’,需要在侧围外板下边梁40’与外侧翻边30’之间搭设工艺补充以与侧围外板下边梁40’共同组成凸起部10’,并采用弧形的拉延筋50’,且拉延筋50’邻近外侧翻边30’设置,外侧翻边30’与内侧翻边20’的延长线连接后形成为弧形,从而在经过裁切以及整形等工序后得到满足使用需求的侧围外板下边梁40’。由此,虽然可以得到满足使用要求的侧围外板下边梁40’,但是不仅外侧翻边30’与侧围外板下边梁40’之间的距离较大,需要设置较大面积的工艺补充,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并降低了材料利用率,增大了生产成本,而且弧形的拉延筋50’的拉延效果较差,使侧围外板下边梁40’的回弹较大,成型精度较低,影响整车装配精度。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侧围外板下边梁40的冲压方法,以降低材料浪费、节约成本、提高侧围外板下边梁40的成型精度。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围外板下边梁40的冲压方法。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侧围外板下边梁40的冲压方法包括:上料、拉延、裁切以及整形。首先,需要将胚料放置到冲压装置或者冲床上,从而对坯料进行拉延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100。其中,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100包括凸起部10、分别连接在凸起部10的两侧的内侧翻边20和外侧翻边30,外侧翻边30与内侧翻边20具有钝角夹角且外侧翻边30的延长线与内侧翻边20相交。进而,对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100进行裁剪,去除外侧翻边30以及与外侧翻边30相连的一部分凸起部10,去除内侧翻边20的内侧的一部分,并对裁切后的剩余部分进行修边整形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40成品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围外板下边梁40的冲压方法,使内侧翻边20与外侧翻边3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使外侧翻边30与凸起部10之间的距离更近。这样,在侧围外板下边梁40与外侧翻边30之间需要设置的工艺补充部分的面积更小,以有效地减少材料浪费,并提高材料利用率。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工艺补充是指在拉延的过程中,为了增大变形程度获得刚性零件的必要补充,最终要被裁切下去。也就是说,工艺补充与侧围外板下边梁40工通组成了凸起部10,且在最终成品上,工艺补充部分就是凸起部10中被裁切下去的与外侧翻边30连接的一部分,而工艺补充部分面积越小,对应的材料利用率越高。在图1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内侧翻边20为弧形,外侧翻边30形成为平面且垂直于冲压方向。其中,外侧翻边30与冲压方向相垂直,且弧形的内侧翻边20位于外侧翻边30的上方。这样,不仅与冲压方向相垂直的外侧翻边30使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100在冲床上的固定更加稳定,而且可以降低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100相对冲床的窜动,以使冲床对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100的冲压精度更高,进而提高侧围外板下边梁40的成型精度。进一步地,内侧翻边20与凸起部10通过第一圆角过渡连接,外侧翻边30的延长线与第一圆角相切。也就是说,内侧翻边20与凸起部10的连接区域具有第一圆角,第一圆角的切线方向上设置有外侧翻边30,凸起部10的一端与内侧翻边20过渡连接,凸起部10的另一端与外侧翻边30过渡连接。这样,不仅外侧翻边30总是在内侧翻边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拉延:对坯料进行拉延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其中,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包括凸起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的内侧翻边和外侧翻边,所述外侧翻边与所述内侧翻边具有钝角夹角且所述外侧翻边的延长线与所述内侧翻边相交;裁切:对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进行裁剪,去除外侧翻边以及与外侧翻边相连的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去除内侧翻边的内侧的一部分;整形:修边整形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成品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拉延:对坯料进行拉延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其中,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包括凸起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凸起部的两侧的内侧翻边和外侧翻边,所述外侧翻边与所述内侧翻边具有钝角夹角且所述外侧翻边的延长线与所述内侧翻边相交;裁切:对所述侧围外板下边梁半成品进行裁剪,去除外侧翻边以及与外侧翻边相连的一部分所述凸起部,去除内侧翻边的内侧的一部分;整形:修边整形以得到侧围外板下边梁成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翻边为弧形,所述外侧翻边形成为平面且垂直于冲压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翻边与所述凸起部通过第一圆角过渡连接,所述外侧翻边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一圆角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为倒U形,所述凸起部包括与内侧翻边连接的第一侧壁和与外侧翻边连接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为所述第二侧壁的高度的1.5倍-3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下边梁的冲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晖泉吴根忠胡万泉孙尧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