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布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304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30 05:16
一种出布冷却装置,在蒸化箱的出布侧设有冷却机架,冷却机架包括上下两个冷却辊层,每个冷却辊层均由若干根平行设置的冷却辊构成,上下两层的冷却辊数量相等且间隔设置,在上层冷却辊的上方设有若干与冷却辊平行设置的牵引辊,由蒸化箱出来的染色布经牵引辊下行进入冷却辊层,绕过下层冷却辊层蒸化箱远端的冷却辊再上行绕过上层冷却辊层的对应冷却辊,依次呈V形缠绕,最终由上层冷却辊层靠近蒸化箱的冷却辊下行与出布小车上方的摆布机构相接。采用金属导辊代替传统冷却水冷却,设置牵引辊和上下两层冷却辊,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成本低,并增长了染色布在出布冷却装置中的停留时间和散热行程,使出布温度明显降低,布面平整,冷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布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尤其是一种出布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纺织品定型工艺中,染色布需要先进入烘箱中进行烘干,因而从烘固一体机出来后的染色布温度较高,若冷却时间不够,则染色布到小车内携带大量的热量,最后收布时,布料被卷在一起,高温难以散去,会影响染色布颜色的稳定性,并且布面会产生不易去除的折痕,影响面料的布面整度,因此需要在纺织品定型工艺中加入冷却的步骤,即加入外接装置进行散热。传统的冷却技术是采用冷却水系统,即让织物通过有冷水从内部通过的辊装金属管,吸收布面的热量,将染色布的热量散去,从而达到织物冷却的效果,而这样的冷却水系统,需要增加水洗环节,建立水洗槽,构建配套的水循环系统,对于需要冷却较少的车间,投资成本较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布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冷却效果好的出布冷却装置。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出布冷却装置,其特点是,在蒸化箱的出布侧设有冷却机架,在冷却机架上设有上下两层冷却辊层,每层冷却辊层均由若干根平行设置的冷却辊构成,上下两层冷却辊层的冷却辊数量相等并且间隔设置,在上层冷却辊的上方设有牵引辊层,牵引辊层由若干与冷却辊平行设置的牵引辊构成,靠近蒸化箱的牵引辊为入布牵引辊,蒸化箱远端的牵引辊为主动牵引辊,上层冷却辊层靠近蒸化箱一侧的冷却辊为出布冷却辊,由蒸化箱出来的染色布经入布牵引辊进入牵引辊层,再经主动牵引辊向下绕过下层冷却辊层蒸化箱远端的冷却辊,然后再上行至上层冷却辊层的对应冷却辊,依次呈V形缠绕,由出布冷却辊向下与出布小车上方的摆布机构相接。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上下两层冷却辊层平行设置。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每层冷却辊层的冷却辊等间隔设置。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相邻冷却辊之间的距离为0.2~0.8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蒸化箱出来的染色布与入布牵引辊的上行夹角为20~40°。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主动牵引辊向下绕过下层冷却辊层蒸化箱远端的冷却辊的下行夹角为70~90°。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冷却机架外周围设有一圈确保穿引布人员的安全的防护栏。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出布冷却辊向下与摆布机构的下行夹角为50~70°。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牵引辊层的牵引辊之间等间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金属冷却辊代替传统冷却水冷却的方法,通过设置牵引辊和上下两层冷却辊,增长了染色布在出布冷却装置中的停留时间和散热行程,达到染色布出布时散去大量热量,温度明显降低,布面平整,折痕消失,布面着色稳定的效果,并且这种出布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易实施、成本低、冷却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图1中:1.入布牵引辊,2.主动牵引辊,3.出布冷却辊,4.牵引辊,5.冷却辊,6.摆布机构,7.蒸化箱。一种出布冷却装置,在蒸化箱7的出布侧设有冷却机架,在冷却机架上设有上下两层冷却辊层,每层冷却辊层均由若干根平行设置的冷却辊5构成,上下两层冷却辊层的冷却辊5数量相等并且间隔设置,在上层冷却辊的上方设有牵引辊层,牵引辊层由若干与冷却辊平行设置的牵引辊4构成,靠近蒸化箱7的牵引辊4为入布牵引辊1,蒸化箱7远端的牵引辊4为主动牵引辊2,上层冷却辊层靠近蒸化箱7一侧的冷却辊5为出布冷却辊3,由蒸化箱7出来的染色布经入布牵引辊1进入牵引辊层,再经主动牵引辊2向下绕过下层冷却辊层蒸化箱7远端的冷却辊5,然后再上行至上层冷却辊层的对应冷却辊5,依次呈V形缠绕,由出布冷却辊3向下与出布小车上方的摆布机构6相接。所述上下两层冷却辊层平行设置。所述冷却机架的长为5米,宽为3米,上下两层冷却辊层距离为2米。所述牵引辊层的牵引辊4设为4根,牵引辊4之间等间隔分布,设置为1.6米。所述每层冷却辊层的冷却辊5为直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导辊,每层冷却辊层的冷却辊5均匀分布,相邻冷却辊5之间的距离为0.2~0.8米,本实施方式为0.5米。从蒸化箱7出来的染色布与入布牵引辊1的上行夹角为20~40°,本实施方式为30°。所述主动牵引辊2向下绕过下层冷却辊层蒸化箱7远端的冷却辊5的下行夹角为70~90°,本实施方式为80°。以水平面为基准,所述出布冷却辊3向下与摆布机构6的下行夹角为50~70°,本实施方式为60°。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行夹角和下行夹角均以水平面为基准。所述冷却机架外周围设有一圈确保穿引布人员的安全的防护栏。所述冷却辊5材质选用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染色布从蒸化箱7出来经过出布冷却装置的冷却时间大约60秒,染色布在出布冷却装置中的走布速度和散热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蒸化箱的出布侧设有冷却机架,在冷却机架上设有上下两层冷却辊层,每层冷却辊层均由若干根平行设置的冷却辊构成,上下两层冷却辊层的冷却辊数量相等并且间隔设置,在上层冷却辊的上方设有牵引辊层,牵引辊层由若干与冷却辊平行设置的牵引辊构成,靠近蒸化箱的牵引辊为入布牵引辊,蒸化箱远端的牵引辊为主动牵引辊,上层冷却辊层靠近蒸化箱一侧的冷却辊为出布冷却辊,由蒸化箱出来的染色布经入布牵引辊进入牵引辊层,再经主动牵引辊向下绕过下层冷却辊层蒸化箱远端的冷却辊,然后再上行至上层冷却辊层的对应冷却辊,依次呈V形缠绕,由出布冷却辊向下与出布小车上方的摆布机构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蒸化箱的出布侧设有冷却机架,在冷却机架上设有上下两层冷却辊层,每层冷却辊层均由若干根平行设置的冷却辊构成,上下两层冷却辊层的冷却辊数量相等并且间隔设置,在上层冷却辊的上方设有牵引辊层,牵引辊层由若干与冷却辊平行设置的牵引辊构成,靠近蒸化箱的牵引辊为入布牵引辊,蒸化箱远端的牵引辊为主动牵引辊,上层冷却辊层靠近蒸化箱一侧的冷却辊为出布冷却辊,由蒸化箱出来的染色布经入布牵引辊进入牵引辊层,再经主动牵引辊向下绕过下层冷却辊层蒸化箱远端的冷却辊,然后再上行至上层冷却辊层的对应冷却辊,依次呈V形缠绕,由出布冷却辊向下与出布小车上方的摆布机构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层冷却辊层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良张建国徐亚飞樊素贞孙素梅张桂珍赖晶岩潘克强吴建林尹志超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鹰游新立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