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673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23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源散热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模块的隔板,隔板横置在箱体内将箱体分为上部和下部,电源模块位于箱体的上部,电源模块的多个等间距并排的散热片竖直向下伸到箱体下部的散热风道中,散热片的散热面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散热风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开设有换热口,且在至少一侧的换热口处设置有可正反转的风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从而避免电源设备出现高温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电源散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车辆上电源设备的可靠运行,应当对其采取一定的散热措施以避免高温损坏,目前,轨道车辆上的电源设备采用的散热方式一般为导体换热,然而普遍存在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电源的散热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源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模块的隔板,所述隔板横置在所述箱体内将所述箱体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电源模块位于所述箱体的上部,所述电源模块的多个等间距并排的散热片竖直向下伸到所述箱体下部的散热风道中,所述散热片的散热面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所述散热风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开设有换热口,且在至少一侧的所述换热口处设置有可正反转的风扇。优选地,在上述电源散热装置中,所述散热片的下边缘到所述散热风道的底面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相等。优选地,在上述电源散热装置中,最外侧的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散热风道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与所述散热片平行,所述导板的上边缘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导板的下边缘到所述散热风道的底面的距离、所述导板与最外侧的所述散热片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导板与所述散热风道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均等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优选地,在上述电源散热装置中,所述换热口处设置有百叶窗。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电源散热装置为如上述任意一项所公开的电源散热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当车辆行驶时,控制所述风扇的扇叶旋转,使所述风扇的进风侧为所述风扇朝向车辆迎风面的一侧。优选地,在上述控制方法中,当车辆静止时,控制所述风扇的扇叶旋转,使所述风扇的进风侧为所述风扇朝向所述箱体内部的一侧。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中,电源模块位于箱体的上部,而电源模块的散热片竖直向下伸到箱体下部的散热风道中,由于该散热风道的换热口位于箱体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侧,所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实时地利用车辆运动产生的行驶风,达到强化电源散热的效果。同时,至少一侧的换热口处设置有风扇,而风扇是可正反转的,所以在控制该电源散热装置时,可以通过控制风扇的扇叶旋转,使风扇的进风侧为朝向车辆迎风面的一侧,这样就能够避免风扇出风受阻的问题,依靠风扇的强制对流散热达到强化电源散热的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源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从而避免电源设备出现高温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散热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图5是图2中B-B剖视图。图中标记为:1、箱体;2、百叶窗;3、电源模块;4、换热口;5、风扇;6、侧导板;7、中导板;8、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1~图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散热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源散热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图2中A-A剖视图,图5是图2中B-B剖视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模块3的隔板,隔板横置在箱体1内将箱体1分为上部和下部,电源模块3位于箱体1的上部,电源模块3的多个等间距并排的散热片8竖直向下伸到箱体1下部的散热风道中,散热片8的散热面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散热风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开设有换热口4,且在至少一侧的换热口4处设置有可正反转的风扇5。由于散热风道的换热口4位于箱体1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侧,所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够实时地利用车辆运动产生的行驶风,达到强化电源散热的效果。同时,至少一侧的换热口4处设置有风扇5,而风扇5是可正反转的,所以在控制该电源散热装置时,可以通过控制风扇5的扇叶旋转,使风扇5的进风侧为朝向车辆迎风面的一侧,这样就能够避免风扇5出风受阻的问题,依靠风扇5的强制对流散热达到强化电源散热的效果。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箱体1内有两个电源模块3,每个电源模块3下面都对应有一组散热片8,各个散热片8相互平行,以相等的间距排列,从图5的视角看过去,散热片8就像梳子的齿一样。散热片8位于散热风道内,风从散热风道流过,将热量带走。具体实际应用中,散热片8的下边缘到散热风道的底面的距离一般与相邻两个散热片8之间的间距相等。电源模块3安装到箱体1的隔板上后,散热片8与散热风道的侧面之间,以及两组散热片8之间留有的空间通常要比相邻两个散热片8之间的空间要宽很多,为了尽量使各空间的风速一致,以保证电源模块3均匀散热,可以利用导板将宽的空间挡住一部分。如图4和图5所示,每组散热片8与散热风道的侧面之间都设置有侧导板6,两组散热片8之间设置有中导板7,侧导板6和中导板7均与散热片8平行,侧导板6和中导板7的上边缘与隔板固定连接,且侧导板6和中导板7的下边缘到散热风道的底面的距离、侧导板6和中导板7与最外侧的散热片8之间的距离,以及侧导板6与散热风道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均等于相邻两个散热片8之间的间距。为了保护散热风道中的散热片8和风扇5,一般在换热口4处设置有百叶窗2,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风道的两侧均设置有百叶窗2,但图3为了展示换热口4未将百叶窗2画出。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源散热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当车辆行驶时,控制风扇5的扇叶旋转,使风扇5的进风侧为风扇5朝向车辆迎风面的一侧。对于轨道车辆而言,通常都是可以双向行驶的,由于风扇5是可正反转的,所以风扇5的进风侧是可以改变的,上述控制方法中,风扇5的进风侧根据车辆的行驶方向而设定,即风扇5的进风侧始终为风扇5朝向车辆迎风面的一侧,“车辆迎风面”是指车辆行驶时作为前端的那一面。由于风扇5的进风侧始终为风扇5朝向车辆迎风面的一侧,所以能够充分利用好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行驶风,提高电源模块3的散热风量,使散热效果得到提升。在车辆静止,但未熄火的情况下,电源模块3仍有散热的需求,因此,上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当车辆静止时,控制风扇5的扇叶旋转,使风扇5的进风侧为风扇5朝向箱体1内部的一侧。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模块(3)的隔板,所述隔板横置在所述箱体(1)内将所述箱体(1)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电源模块(3)位于所述箱体(1)的上部,所述电源模块(3)的多个等间距并排的散热片(8)竖直向下伸到所述箱体(1)下部的散热风道中,所述散热片(8)的散热面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所述散热风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开设有换热口(4),且在至少一侧的所述换热口(4)处设置有可正反转的风扇(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源模块(3)的隔板,所述隔板横置在所述箱体(1)内将所述箱体(1)分为上部和下部,所述电源模块(3)位于所述箱体(1)的上部,所述电源模块(3)的多个等间距并排的散热片(8)竖直向下伸到所述箱体(1)下部的散热风道中,所述散热片(8)的散热面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所述散热风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侧开设有换热口(4),且在至少一侧的所述换热口(4)处设置有可正反转的风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8)的下边缘到所述散热风道的底面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片(8)之间的间距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外侧的所述散热片(8)与所述散热风道的侧面之间设置有导板,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亚娥毛业军张伟先龙源汪培桢李玉梅柯建明付鹏张婷婷胡润文文午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