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3513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包括外侧两端装有车轮的左右半轴及相啮合的蜗轮蜗杆,还包括锥齿轮差速机构,该锥齿轮差速机构设于通用外壳内,锥齿轮差速机构两端连接在左、右半轴的内侧一端,且与由电机输出轴通过蜗杆所带动旋转的蜗轮相配合连接,带动锥齿轮差速机构运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蜗轮中心的空间安装了锥齿轮差速机构,最大限度地缩小了整个动力装置的尺寸,且有效解决了电动车辆在行驶转弯时两车轮产生转速差所带来的车胎打滑问题,并减少了车胎的磨损。(*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 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差速器一般应用于汽车上,目前,还没有出现动力单元内置 差速器用于小型电动三轮或四轮车的驱动装置中,由于小型电动三轮或四轮车转 弯过程中,与汽车相同,内侧车轮所走的路程较外侧车轮所走的路程短,因而产 生左、右两轮的转速差现象,产生因车轮滑移而车辆转弯转不过去的现象,同时 可导致轮胎产生异常磨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电动车辆的车轮打滑、且能减少由于 转弯造成车胎异常磨损的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 置,包括外侧两端装有车轮的左右半轴及相啮合的蜗轮蜗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锥齿轮差速机构,该锥齿轮差速机构设于通用外壳内,锥齿轮差速机构两端连接 在左、右半轴的内侧一端,且与由电机输出轴通过蜗杆所带动旋转的蜗轮相配合 连接,带动锥齿轮差速机构运作。本技术是在电动车辆内的动力装置中设置差速机构,当电动车辆在转弯时 能有效防止车轮打滑,并减少车胎磨损;由电动车辆中电池组输出电力到电机, 由其输出轴带动锥齿轮差速机构运作,以此驱动车辆行驶,并解决电动车辆中车轮打滑问题。所述锥齿轮差速机构外带有差速器外壳,蜗轮呈环状,通过其圆周端面与差速 器外壳的外侧凸缘面连接在一起,差速器外壳两端分别套于半轴锥齿轮的外缘面 上,所述锥齿轮差速机构包括齿轮轴、两个分别装于齿轮轴两端的行星锥齿轮及 两个分别装于左、右半轴内侧的半轴锥齿轮,所述行星锥齿轮与半轴锥齿轮相互 啮合;所述齿轮轴两端沿蜗轮径向装于该蜗轮中心内环面上,所述蜗轮的轮齿对 应侧设有与其相啮合的蜗杆。本技术蜗轮呈环状,将差速机构装于其中心环内,使空间尺寸縮到最小, 结构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方便整车的布置和安装。所述差速器外壳的两端分别套有支承轴承,该支承轴承把差速器外壳支承在 通用外壳内。所述左、右半轴上对称设有支承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1、 通过在电动车辆内的动力装置中设置差速机构,消除电动车辆在转弯时车 轮打滑的现象,能保证车辆有效转向,并减少车胎的磨损。2、 由电机输出轴经过蜗杆蜗轮直接带动安装在蜗轮中心环内的锥齿轮差速机 构运作,使空间尺寸縮到最小,结构简单,可降低制造成本,方便整车的布置和 安装。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被包裹在通用外壳l内,其包括外侧两端装有车轮的左、右半轴2及相啮合的蜗轮3和蜗杆4,还包括 锥齿轮差速机构5,该锥齿轮差速机构5带有差速器外壳9,该差速器外壳9位于 通用外壳l内中部。上述蜗轮3呈环状,通过其圆周端面与差速器外壳9的外侧 凸缘面紧固在一起,与蜗轮3轮齿对应一侧装有与其轮齿相啮合的蜗杆4。上述锥 齿轮差速机构5包括齿轮轴6、两个分别套于齿轮轴两端的行星锥齿轮7及两个分 别套于左、右半轴2内侧的半轴锥齿轮8,上述行星锥齿轮7与半轴锥齿轮8相互 啮合,上述齿轮轴6两端沿蜗轮3径向装于该蜗轮3的中心内环面上,相应地, 锥齿轮差速机构5位于蜗轮3中心环面内,上述差速器外壳9两端分别套于半轴 锥齿轮8的外缘面上,且差速器外壳9两端头外分别套有支承轴承10,该支承轴 承10把差速器外壳9支承在通用外壳1内。上述左、右半轴2上也对称套有支承 轴承ll。电机输出轴带动蜗杆4转动,由此带动蜗轮3转动,并使得差速器外壳9随 着其一起转动,并带动齿轮轴6转动,装于齿轮轴6上的行星锥齿轮7也会随着 齿轮轴6—起运动,由于是锥齿形状,且行星锥齿轮7与半轴锥齿轮8相互啮合, 就使得半轴锥齿轮8也同时转动,并带动车轮行驶,这时左右车轮的转速相同, 锥齿轮差速机构5并未发生作用,如同左右车轮以同一轮轴运转一样;在转弯时,内侧及外侧车轮会产生转速差,此时行星锥齿轮7便根据左、右半轴锥齿轮8所 出现的转速差而转动,进行补偿,从而使电动车辆可以顺利行驶过弯道,保持车 轮在地面上的纯滚动,消除打滑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包括外侧两端装有车轮的左右半轴及相啮合的蜗轮蜗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锥齿轮差速机构,该锥齿轮差速机构设于通用外壳内,锥齿轮差速机构两端连接在左、右半轴的内侧一端,且与由电机输出轴通过蜗杆所带动旋转的蜗轮相配合连接,带动锥齿轮差速机构运作。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 轮差速机构外带有差速器外壳,蜗轮呈环状,通过其圆周端面与差速器外壳的外 侧凸缘面连接在一起,差速器外壳两端分别套于半轴锥齿轮的外缘面上,所述锥 齿轮差速机构包括齿轮轴、两个分别装于齿轮轴两端的行星锥齿轮及两个分别装 于左、右半轴内侧的半轴锥齿轮,所述行星锥齿轮与半轴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 齿轮轴两端沿蜗轮径向装于该蜗轮中心内环面上,所述蜗轮的轮齿对应侧设有与 其相啮合的蜗杆。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 器外壳的两端头外分别套有支承轴承,该支承轴承把差速器外壳支承在通用外壳 内。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左、右半轴上对称设有支承轴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包括外侧两端装有车轮的左右半轴及相啮合的蜗轮蜗杆,还包括锥齿轮差速机构,该锥齿轮差速机构设于通用外壳内,锥齿轮差速机构两端连接在左、右半轴的内侧一端,且与由电机输出轴通过蜗杆所带动旋转的蜗轮相配合连接,带动锥齿轮差速机构运作。本技术利用蜗轮中心的空间安装了锥齿轮差速机构,最大限度地缩小了整个动力装置的尺寸,且有效解决了电动车辆在行驶转弯时两车轮产生转速差所带来的车胎打滑问题,并减少了车胎的磨损。文档编号F16H48/00GK201129428SQ20072013321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5日专利技术者冶 陈 申请人:福斯特资产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辆的差速传动装置,包括外侧两端装有车轮的左右半轴及相啮合的蜗轮蜗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锥齿轮差速机构,该锥齿轮差速机构设于通用外壳内,锥齿轮差速机构两端连接在左、右半轴的内侧一端,且与由电机输出轴通过蜗杆所带动旋转的蜗轮相配合连接,带动锥齿轮差速机构运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冶
申请(专利权)人:福斯特资产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