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级变速机的润滑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910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级变速机的润滑构造它可以零件数量少的简单的构造可靠地润滑无级变速机的被润滑部。其特征是变速机室79独立于曲柄箱体14的内部空间地被划分出。无级变速机T的变速机主轴21的轴端部上设置油泵81。油泵81把从变速机室79的底部的贮油池89经箱体1的油路4↓[1]吸上来的润滑油经形成在变速机主轴21的内部的油路21↓[1],21↓[2]供给变速机室79的内部,润滑无级变速机T的被润滑部。它可以无过量和无不足地稳定地润滑无级变速机T,并且可以使油泵81接近无级变速机T由此缩短润滑油的油路。(*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把输入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输入旋转构件的旋转无级变速后进行输出的无级变速机,特别涉及用于润滑该无级变速机的被润滑部的润滑构造。通过沿形成圆锥状的变速旋转构件的母线连续地变化传递旋转构件的接触位置进行无级变速的无级变速机,例如,特开平9-177919号公报、特开平9-177920号公报、特开平9-236161号公报中记述的无级变速机已为大家所了解,以前,用于润滑无级变速机的油泵一般由发动机的曲柄轴直接驱动,或由把上述曲柄轴的旋转减速了的油泵驱动轴驱动。可是,当用曲柄轴直接驱动油泵时,确保向远离油泵的无级变速机导入润滑油的油路畅通是困难的,另外,当用把曲柄轴的旋转减速了的油泵驱动轴驱动油泵时,必须有从曲柄轴向油泵驱动传递动力的齿轮或链条等,这样会带来零件数量增加和构造复杂化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用零件数量少的简单的构造能可靠地润滑无级变速机的被润滑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1项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将输入旋转轴的旋转无级变速后进行输出的无级变速机收容在独立于发动机的曲柄室而被区划成的变速机室内,向上述变速机室供给润滑发动机的润滑油和另外的润滑油的油泵配置在上述输入旋转轴的近傍并与该输入旋转轴的旋转连动地被驱动。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向无级变速机的被润滑部供给润滑油的油泵配置在输入旋转轴的近傍并与该输入旋转轴连动地被驱动,因此,不仅可以使油泵接近无级变速机并缩短润滑油的油路、并且可以简化输入旋转轴的旋转传递到油泵的动力传递系统的构造。并且,由于无级变速机的润滑系统独立于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因此可以无过量或无不足地、稳定地润滑无级变速机。本申请的第2项专利技术是对第1项专利技术的构成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把上述油泵配置在上述旋转轴的轴端部。根据上述的构成,通过用输入旋转轴直接驱动油泵,可以进一步简化通向油泵的动力传递系统。本申请的第3项专利技术是对上述第2项专利技术的构成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是,把来自上述油泵的润滑油通过形成在上述输入旋转轴的内部的油路供给无级变速机的被润滑部。根据上述的构成,可以利用输入旋转轴简单地构成从油泵向无级变速机的被润滑部供给润滑油的油路,并且可以把上述油路的长度抑制到长度的下限。第4项专利技术是对第2项专利技术构成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变速机室和上述油泵之间配置把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输入旋转轴的齿轮。根据上述的构成,可以与油泵不干涉地把驱动力传递到输入旋转轴上。本申请的第5项专利技术是对第4项专利技术的构成的改进,其特征在于给上述油泵供给润滑油的油路形成在从侧方覆盖上述齿轮的上述箱体上。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给油泵供给润滑油的油路形成在覆盖把驱动力传递到无级变速机的输入旋转轴的齿轮的侧方的箱体上,因此不需要构成上述油路用的特别的构件,由此削减了零件数量。图1是车辆用的动力单元的纵剖面图。图2是无级变速机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低速率)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高速率)图5是图2的5-5线剖面图。图6是图2的6-6线剖面图。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附图。图1是车辆用动力单元的纵剖面图,图2是无级变速机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低速率),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高速率),图5是图2的5-5线剖面图,图6是图2的6-6线剖面图。如图1所示,该动力单元P搭载在机动二轮车上、并备有容纳发动机E、无级变速机T和副变速机R的箱体1。箱体1兼作发动机E的曲柄箱体并被3分割成中间箱体2,与中间箱体2的左侧面结合的左箱体3及与中间箱体2的右侧面结合的右箱体4。通过一对球轴承5、5支承在中心箱体2和左箱体3上的曲柄轴6通过连杆9连接到活塞8上,该活塞8滑动自由地嵌合在气缸座7内,该气缸座7同样地支承中心箱体2和左箱体3。在曲柄轴6的左端上设置有发电机10、该发电机10由结合在左箱体3的左侧面上的发电机罩子11覆盖。主动齿轮12相对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延伸到右箱体4的内部的曲柄轴的右端外周上,该主动齿轮12通过自动离心离合器13可以与曲柄轴6结合。如同时参照图2时所表明的那样,与上述主动齿轮12啮合的被动齿轮25固定在无级变速机T的变速机主轴21(本专利技术的输入旋转轴)上。被动齿轮25由内侧齿轮半体26和外侧齿轮半体27构成,该内侧齿轮半体26由花键结合在变速机主轴21上,该外侧齿轮27通过几个橡胶减震器28可稍微相对旋转地与该内侧齿轮半体结合并与上述主动齿轮12啮合。当从主动齿轮12经被动齿轮25传递到变速机主轴21的发动机转矩变动时,由上述橡胶减震器28的变形来减轻冲击的发生。下面参照图2说明上述无级变速机T的构造。具有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摩擦接触面的驱动旋转构件29由花键结合在变速机主轴21的外周上、与此同时,具有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的摩擦接触面的从动旋转构件30通过滚针轴承22相对旋转自由地支承在变速机主轴21的外周上。大致呈圆椎状的托架第1半体31通过滚针轴承23可相对旋转并可轴向滑动地支承在变速机主轴21的外周上,大致成杯状的托架第2半体32与该托架第1半体31结合。如同时参照图5时所表明的那样、阻止两托架半体31、32相对于箱体1旋转的凸轮机构33由沿半径方向设置在托架第2半体32的外周上的销子34、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该销子34上的滚轮36及用螺栓24、24固定在右箱体4的内壁面上的导向座35构成,上述滚轮36结合在形成于该导向座35上的导向槽351中。导向槽351的方向相对于变速机主轴21的轴线L仅倾斜α角。如图3和图4所表明的那样,几根支承轴37横穿形成于托架第1半体31上的窗孔311…那样地被架设着,变速旋转构件39通过滚针轴承38,38旋转自由且轴向滑动自由地支承在各支承轴37上。支承轴37…配置在以变速机主轴21的轴线L为中心线的圆锥母线上。各变速旋转构件39具有在大直径部位上接续着的圆锥状的第1摩擦传递面40和第2摩擦传递面41,第1摩擦传递面40在第1接触部P1处与驱动旋转构件29接触,第2摩擦传递面41在第2接触部P2处与从动旋转构件30接触。如图2所示,在托架第2半体32的内部设置了通过对应于变速机主轴21的转速使两托架半体31、32轴向滑动来变更无级变速机T的变速比的离心调速器51。离心调速器51由固定凸轮构件52、可动凸轮构件53和多个离心平衡块54…构成,该固定凸轮构件52固定在变速机主轴21上,该可动凸轮构件53轴向滑动自由地支承在变速机主轴21上并与上述固定凸轮构件52一体地旋转,上述离心平衡块54…配置在固定凸轮构件52的凸轮面521和可动凸轮构件53的凸轮面531之间。由于可动凸轮构件53与托架第2半体32由球轴承55结合起来,所以两者在允许相对旋转的状态下轴向一体地移动。变速机主轴21的右端近旁通过球轴承56支承在罩子构件50上,罩子构件50固定在中间箱体2上,依靠压缩设置在罩子构件50和托架第2半体32之间的弹簧57的弹力,托架第1半体31和托架第2半体32被压向左侧方向。因此,由于当变速机主轴21的转速增加时、离心平衡块54…向半径方向外侧移动并挤压两凸轮面521,531,所以,可动凸轮构件53抵抗弹簧57的弹力向右方向移动,通过球轴承55连接在该可动凸轮构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级变速机的润滑构造,其特征在于,把输入旋转轴(21)的旋转进行无级变速后进行输出的无级变速机(T)收容在独立于发动机(E)的曲柄室(14)的变速机室(79)内,把润滑发动机(E)的润滑油和另外的润滑油供给上述变速机室(79)的油泵(81)配置在上述输入旋转轴(21)的近旁、并与该输入旋转轴(21)的旋转连动地被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冢田善昭中村一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