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850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用于改变对两个锥形滚柱轴承的润滑方法,该两个锥形滚柱轴承用来在自动变速器壳体与液力变扭器壳体之间可转动地支撑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由此即使当操作油温度较低时也可促进对两个锥形轴承平稳的润滑,并且改进锥形滚柱轴承的耐久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改变对两个锥形滚柱轴承润滑方法的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该两个锥形滚柱轴承用来在变速箱壳体与液力变扭器壳体之间可转动地支撑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由此即使在操作油温较低时也可促进对两个锥形滚柱轴承的平稳润滑,并且改进锥形滚柱轴承的耐久性。
技术介绍
如在图1中所示,带有由一种滑动接合方法安装有从动传动齿轮10的自动变速器的常规输出轴12是由第一锥形滚柱轴承18和第二锥形滚柱轴承20可转动地支撑,该两个锥形滚柱轴承的末端分别安装液力变扭器壳体14和自动变速器壳体16上。第一和第二滚柱轴承18和20的外环18a和20a分别固定在液力变扭器壳体14和自动变速器壳体16上,而其内环18b和20b分别固定在输出轴12的两个末端。在外环18a和20a与内环18b和20b之间,以滚动方式安装有圆锥滚子18c和20c。液力变扭器壳体14包括由穿过壳体14的壁形成的、并且在其纵向端部处向输出轴12打开的一个第一润滑油通道22。在输出轴12中心形成有一个沿输出轴12纵向贯通的第二润滑油通道24。第一和第二润滑油通道22和24通过预定尺寸的间隙26以互相联通的方式布置在液力变扭器壳体14的相邻区域处,该间隙26形成在输出轴12与液力变扭器壳体14之间,并且在输出轴12与自动变速器壳体16之间也有另一个预定尺寸的间隙26′。如图2所示,第一润滑油通道22在形成以容纳第一锥形滚柱轴承18的外环18a的一个突出凸台14a的中央区域处,提供有一个竖直和纵向切开的狭长入口22a。图中的标号28是一个安装在输入轴上用来与从动传动齿轮10啮合的主动传动齿轮,标号30是安装在输出轴12上的输出齿轮,32是与输出齿轮啮合的差动齿轮的主动齿轮,及34是在车辆停止的同时与在从动传动齿轮10的横向区域处整体形成的驻车制轮相啮合的驻车机构。润滑按如下方法在装有输出轴12的自动变速器中实现。首先,由油泵(未表示)排出的操作油通过形成在液力变扭器壳体14上的第一润滑油通道22到达输出轴12所在位置。然后,操作油通过形成在液力变扭器壳体14凸台14a中心的狭长入口22a注入自动变速器。引入自动变速器的操作油被引导至输出轴12与液力变扭器壳体14之间的间隙26中,以填充间隙并开始提高第一锥形滚柱轴承18的润滑。依次,已经填充整个间隙26的操作油通过限定在输出轴12中心的第二润滑油通道24填充形成在输出轴12与自动变速器壳体16之间的另一个间隙26′,由此提高第二锥形滚柱轴承20的润滑。换句话说,首先对靠近液力变扭器壳体14的第一锥形滚柱轴承18进行润滑,然后通过额外的操作油对与自动变速器壳体16相邻布置的第二锥形滚柱轴承20进行润滑。因而,只要通过第一润滑油通道22供给的操作油量超过一个标准值(超过的量足以填充间隙26),对第二锥形滚柱轴承20的润滑就是可能的。然而,上述用于提高第一和第二锥形滚柱轴承18和20润滑的操作油有这样一个问题,即在操作油温度升高到预定度以上之前,其粘度较高,由此表现出较差的流动性和流度。换句话说,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尽管需要足够量的操作油来同时润滑第一和第二锥形滚柱轴承18和20,但由于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油的流动性减小,通过形成在壳体14的第一润滑油通道22注入的操作油的量不足,从而尽管在靠近液力变扭器壳体14的第一锥形滚柱轴承18的润滑中没有特别问题,但在操作油的温度升高到预定度以上以恢复操作油的流动性之前,靠近自动变速器壳体16的第二锥形滚柱轴承20的润滑不能平稳地进行,由此引起对第一和第二锥形滚柱轴承18和20的同时润滑不足,导致偏心摩擦的产生并会缩短轴承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装置,将该装置的结构设计成适用于当将润滑油供给到可转动地支撑的自动变速器输出轴两端的锥形滚柱轴承时通过离心力强迫注入和分散操作油的方法,以促进操作油的强迫供给,从而能防止由于润滑油温度降低使流动性缺乏而导致的润滑性能下降,由此使锥形滚柱轴承的耐久寿命最大化。按照本专利技术,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包括第一润滑油通道,形成在液力变扭器壳体内;和第二润滑油通道,与第一润滑油通道可连通地形成在输出轴内,该输出轴由液力变扭器壳体与自动变速器壳体之间的第一和第二锥形滚柱轴承可转动地支撑。第一润滑油通道在其入口处提供带有一个小孔的第一盖密封件。第二润滑油通道在其入口处提供带有多个通孔的第二盖密封件。因而,在高压下从第一盖密封件的小孔喷出的操作油穿过第二盖密封件的多个通孔或经其分散,由此促进第一和第二锥形滚柱轴承的润滑。附图说明为了更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本质和目的,请参照结合附图所做的如下详细描述,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支撑自动变速器从动传动齿轮的输出轴和设置在其上的润滑通道的部分剖视图;图2是立体图,示出了安装在图1中液力变扭器壳体的锥形滚柱轴承的安装区域;图3是剖视图,部分示出了支撑自动变速器从动传动齿轮的输出轴区域和润滑油通道以及根据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其上的润滑装置;图4是立体图,示出了安装图3中液力变扭器中的锥形滚子轴承的安装区域;及图5是平面图,示出了形成在图3中第二盖密封件的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文,参照附图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3至5,为了解释简单起见,类似的标号用于表示与图1中相同或相似的零件或部件。如图3中所示,通过滑动接合方法安装有从动传动齿轮10的输出轴12的两端,由分别固定在一个液力变扭矩壳体14和一个自动变速器壳体16处的第一锥形滚柱轴承18和第二锥形滚柱轴承20可转动地支撑。第一和第二滚柱轴承18和20的外环18a和20a分别固定在液力变扭器壳体14和自动变速器壳体16处,而其内环18b和20b分别固定在输出轴12的两端。圆锥滚子18c和20c以滚动方式安装在外环18a和20a与内环18b和20b之间。液力变扭器壳体14形成有一个第一润滑油通道22,第一润滑油通道22以近似直角的角度弯曲,以穿过壳体14的壁及在其纵向端部处向输出轴12打开。输出轴12的中心形成有一个沿输出轴12的纵向贯通的一个第二润滑油通道24。第一和第二润滑油通道22和24以互相联通的方式布置在液力变扭器壳体14的预定尺寸间隙26的相邻区域处,该间隙26形成在输出轴12与液力变扭器壳体14之间,并且在输出轴12与自动变速器壳体16之间还有另一个预定尺寸的间隙26′。形成在液力变扭矩壳体14上的第一润滑油通道22的入口处,设置有一个中心设置有小孔的第一盖密封件40。在第二润滑油通道24的入口处安装带有多个通孔42a的第二盖密封件,与第一盖密封件40相对应,该第二盖密封件嵌入地形成在输出轴12上。第一润滑油通道22形成在一个凸台14b上,凸台14b突出地形成在图右侧的液力变扭矩壳体14的壁上。第一润滑油通道22采用的结构可促进安装在液力变扭矩壳体14处的第一润滑油通道22入口侧的第一盖件40的平稳安装,因为限定液力变扭矩壳体14部件的厚度对于第一盖密封件40的安装相当薄。如图5所示,第二盖密封件42上的多个通孔42a是同心地且沿径向形成,每一个通孔在件42的中心彼此以不同的距离隔开,通过第一盖密封件40的小孔40a的高压操作油的一部分注入到形成在输出轴12一端与液力变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润滑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润滑油通道,形成在液力变扭器壳体内;第二润滑油通道,与第一润滑油通道可连通地形成在输出轴内,该输出轴由液力变扭器壳体与自动变速器壳体之间的第一和第二锥形滚柱轴承可转动地支撑;第一盖密 封件,在所述第一润滑油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一个小孔;及第二盖密封件,在第二润滑油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多个通孔,其中在高压下从第一盖密封件的小孔喷出的操作油穿过第二盖密封件的多个通孔或经其散布,由此促进第一和第二锥形滚柱轴承的润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晙豪张在德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