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771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在变速杆进行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的倾倒操作时,可以减小操作声音,避免因磨损造成的耐久性劣化,同时可以扩大适用形式。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被支撑为相对于托架(2)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向左右方向倾倒的变速杆(1),并具有:枢轴(4),使变速杆(1)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形成有可以插通该变速杆(1)的开口部(K2);支撑销(6),配置在该枢轴(4)的开口部(K2)内,使变速杆(1)相对托架(2)可以向左右方向倾倒;突起部(7)及凹部(11),接触以该支撑销(6)为轴而倾倒的变速杆(1),限制其倾倒范围,这些部件均设置在枢轴(4)的开口部(K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任意设定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自动变速操作装置构成为,从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突起设置变速杆,利用该变速杆向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可以对汽车的自动变速器进行所期望的操作。另外,在这种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当变速杆位于前进挡(D档)时,使该变速杆向左或右方向倾倒,从该状态向前后方向操作,由此可以手动操作变速器。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在进行通常的自动变速操作时(自动模式),向前后方向摇动操作变速杆使其位于规定位置,由此可以使自动变速机处于停车档(P)、倒档(R)、空档(N)、前进档(D)及二档(2)等所期望的状态,同时变速杆从前进档(D)状态向左或右方向倾倒并且向前后方向摇动时,即形成手动模式。具体而言,在自动模式时,变速杆以枢轴为中心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同时可以利用形成于枢轴上的支撑销向左右方向倾倒,在未倾倒时与枢轴并列设置的线架(wire bracket)和变速杆连接配合,如果对该变速杆进行摇动操作,则线架联动。在这种线架上突出形成有与从车辆的自动变速器延伸设置的线(wire)相连接配合的线配合部,通过该线架的联动,可以操作自动变速器。另一方面,如果在手动模式下使变速杆向左或向右倾倒,则其与线架的连接配合被解除,如果在该状态下使变速杆向前摇动,则从该状态下使加速用电开关(+)动作,相反,如果向后摇动,则使减速用电开关(-)动作,驾驶员可以进行任意的变速操作。另外,在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下使变速杆向左右方向倾倒的结构中,其倾倒范围构成为形成于罩板等的门(gate)槽或托架的一部分持续接触变速杆的一部分(例如从基端侧突起设置的部位等),从而限制其滑动动作。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9-23616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在操作变速杆使其从自动模式倾倒到手动模式时,因为该变速杆和托架或罩板之间的滑动,所以存在操作声音变大,因滑动阻力造成磨损,耐久性快速恶化的问题。并且,有必要设置相对变速杆的一部分而滑动的门槽或托架的部位。存在具有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两种模式的自动变速操作装置适用形式受到限制的问题。另外,如该公报图7所示,在使枢轴的一端附近插通形成于线架的筒部的结构中,由于该枢轴的长度方向尺寸和线架的厚度尺寸,使得该摇动和倾倒机构的宽度方向尺寸变大,导致装置整体变成大型化。并且,如该公报图11所示,在枢轴覆盖从线架延伸设置的筒部的双重结构中,必须在枢轴上形成用于避免与线架的干涉的切口等,因此具有线架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设计自由度狭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其可以减小在变速杆进行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的倾倒操作时的操作声音,避免因磨损造成的耐久性的劣化,同时可以扩大适用形式,其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其可以减小变速杆在前后方向摇动及左右方向的倾倒机构的宽度尺寸,从而实现小型化,同时可以提高线架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本专利技术之一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被支撑为相对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可前后摇动并且左右倾倒的变速杆;具备通过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自动模式、以及通过在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后进行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手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枢轴,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前后摇动,并且形成有可以插通该变速杆的开口部;支撑销,配置在该枢轴的开口部内,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左右倾倒;接触部,接触以该支撑销为轴而倾倒的所述变速杆,限制该变速杆的倾倒范围,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枢轴的开口部内。本专利技术之二的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之一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在所述接触部的接触部位设有缓冲部件。本专利技术之三的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之一或之二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所述接触部是由从枢轴的开口部内壁向变速杆侧突起设置的突起部构成,并且在所述变速杆设有凹部,至少在该变速杆左右方向倾倒时使凹部的上面或下面接触突起部,以限制倾倒范围。本专利技术之四的特征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之一~三中任一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中,在变速杆相对所述枢轴的所述托架的摇动轴线上设置所述支撑销。本专利技术之五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被支撑为相对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可以前后摇动并且可以左右倾倒的变速杆;具备通过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自动模式、以及通过在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后进行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手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枢轴,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形成有可以插通该变速杆的开口部;支撑销,配置在该枢轴的开口部内,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左右方向倾倒;线架,其具有线连接配合部,以便连接固定操作车辆的自动变速杆用的线,其在自动模式时与所述变速杆成为连接配合的状态,并且可以与该变速杆的摇动动作联动,其在使所述变速杆进行倾倒操作时,解除与该变速杆的连接配合,而且形成有与所述枢轴的开口部对应的开口部,所述线架形成为其宽度尺寸与所述枢轴的长度尺寸大致相等,并且被配置成覆盖该枢轴并使其自由旋转,使该线架和枢轴形成为双重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一,具有接触倾倒的变速杆以限制该变速杆的倾倒范围的接触部,由此可以减小变速杆进行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的倾倒操作时的操作声音,避免因磨损造成的耐久性劣化,同时接触部设置在枢轴的开口部内,所以适用形式可以扩大到未设有门槽等情况中。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二,在接触部中与变速杆的接触部位设有缓冲部件,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从自动模式到手动模式的操作声音,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三,接触部由从枢轴的开口部内壁向变速杆侧突起设置的突起部构成,同时在变速杆上设有凹部,至少在该变速杆左右方向倾倒时,使凹部的上面或下面接触突起部,以限制倾倒范围,所以能够以较好精度限制变速杆的倾倒,同时容易制作接触部。根据本专利技术之四,在变速杆相对枢轴的托架的摇动轴线上设有支撑销,与在该轴线以外配置支撑销以使变速杆向自由方向倾倒的结构相比,可以使变速杆的摇动机构(包括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的摇动或倾倒机构)小型化。根据本专利技术之五,线架的尺寸与枢轴的长度尺寸大致相等,并且形成为覆盖该枢轴并使其自由旋转的双重结构,所以能够减小变速杆的前后方向摇动及左右方向的倾倒机构的宽度尺寸,从而实现小型化,同时可以提高线架的线配合部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左侧视图。图3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变速杆、枢轴及线架等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枢轴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枢轴的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线架的俯视图(局部剖面图)。图8是表示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线架的纵剖面图。图9是用于说明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接触部(突起部及凹部)的功能的剖面示意图(自动模式时)。图10是用于说明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接触部(突起部及凹部)的功能的剖面示意图(手动模式时)。图11是表示将该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的枢轴及线架安装在托架上的状态示意图。符号说明1变速杆;2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被支撑为相对于固定在车体上的托架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向左右方向倾倒的变速杆;具备通过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自动模式、以及在左右方向的倾倒操作后,进行前后方向的摇动操作而设定的手动模式,其特征在于,具有:枢轴,使所述变速杆相对于所述托架可以向前后方向摇动,并且形成有可以插通该变速杆的开口部;支撑销,配置在该枢轴的开口部内,使所述变速杆相对所述托架可以向左右方向倾倒;接触部,接触以该支撑销为轴而倾倒的所述变速杆,以限制 该变速杆的倾倒范围,所述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枢轴的开口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田繁朗新村雅之小池久仁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渥美精栈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