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动可调节行程止块的带张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916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用于在动力传送带(12、12A、112、112A)中产生张力的张紧器。该张紧器包括可以固定到发动机(10、10A、110、110A)上的底座(22、22A、122、122A),以及可移动附装到所述底座上的臂(24、24A、124、125、124A、125A)。滑轮(26、26A、126、127、126A、127A)可旋转附装到臂上用于结合带。弹簧(28、28A、128、128A)操作地连接到臂(24、24A、124、125、124A、125A)和底座(22、22A、122、122A)上,用于推动所述臂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当臂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滑轮(26、26A、126、127、126A、127A)以一个力移动进入与带(12、12A、112、112A)相结合以张紧带。该张紧器(14、14A、114、114A)进一步包括在底座(22、22A、122、122A)上可调节地定位的止块(30、30A、130、131、130A、131A),以限制所述臂(24、24A、124、125、124A、125A)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在安装张紧器的过程中,通过弹簧(28、28A、128、128A)可以自动调节止块(30、30A、130、131、130A、131A)在底座上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用于在动力传送带中产生张力的张紧器,尤其涉及具有在安装过程中由张紧器弹簧自动定位的行程止块的张紧器。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中,例如汽车发动机,通过使用环形聚合物带可以从发动机曲轴到一个或多个辅助装置传送动力。辅助装置可以包括例如交流发电机、交流发电机/起动机、压缩机和动力转向装置。带可以由连接到发动机曲轴上的驱动皮带轮进行驱动并且驱动连接到一个或多个辅助装置上的一个或多个从动皮带轮。当发动机曲轴经历快速加速或减速时,或者当任何从动辅助装置由于例如机械故障突然加载或卸载时,其会难于保持动力传送带中的张力,以便避免在带和皮带轮之间的滑动。因此,已经推荐了各种带张紧器用于即使在不稳定状态或者瞬时条件下也保持在动力传送带中的所需张力。一种这样的张紧器在美国专利No.4416647中公开。该参考文献在此引入作为参考。对于多数操作条件来说,在带从动辅助驱动系统中的张紧器的最佳位置是处在位于通常驱动系统的曲轴皮带轮和第一从动辅助皮带轮之间的“松弛跨距”中。在某些操作条件下,然而张紧器的该位置不是用于保持带张力的优选位置。例如,在曲轴驱动皮带轮的快速减速过程中,例如在大开的油门处从第一到第二齿轮切换的过程中发生,曲轴皮带轮像从动皮带轮一样运转,并且作为其旋转动量的结果,辅助皮带轮像驱动皮带轮一样运转。在该条件下,在带的“松弛跨距”中的张力将快速增加,引起带提起张紧器的带结合滑轮。张紧器滑轮的提起是导致在系统中别处带松弛的共同问题。具体地说,当由于发动机操作条件在“松弛跨距”中的张力快速增加时,带会提起张紧器滑轮,由此允许在“松弛跨距”中的带的长度快速减少。由于该变化,在另一跨距中的带的长度,这里称为“瞬时松弛跨距”会快速增加,导致张力的突然下降以及滑动的可能性。因此,期望在发动机瞬时操作条件下张紧器能够阻止或补偿在“松弛跨距”中的张紧器滑轮的提起。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方面,提供用于在动力传送带中产生张力的张紧器。该张紧器包括可以固定到发动机上的底座以及可移动附装到底座上的臂。滑轮旋转附装到臂上用于结合带。弹簧操作地连接到臂和底座上,用于推动臂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底座移动。当臂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滑轮以一个力移动进入与带相结合,以张紧带。张紧器进一步包括连接到臂上的止块,使得止块在张紧器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弹簧和臂而自动定位在底座上。当安装时,止块定位在底座上以限制臂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止块可以使用可拆链环连接到臂上,以相对于臂定位止块。第二方面,提供安装张紧器的方法。当带横过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时,该张紧器用于在动力传送带中产生张力,并且该张紧器包括底座、可移动附装到底座上的弹簧偏置臂、可旋转附装到臂上用于结合带的滑轮、以及止块。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包括将止块连接到弹簧偏置臂上用于与其一起移动,由此止块相对于臂位于预定位置处;相对于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固定底座;当止块连接到臂上时,相对底座移动滑轮并且进入与带相结合;在将滑轮移动进入与带相结合之后将止块固定到底座上,由此定位止块以在离开带的方向上限制臂的移动;以及在将滑轮移动进入与带相结合之后从臂释放止块,由此允许臂相对于止块的移动。第三方面,提供用于在动力传送带中产生张力的多臂张紧器。该张紧器包括可以固定到发动机上的底座、可移动附装到底座上的第一臂、以及可移动附装到底座上的第二臂。第一滑轮可旋转附装到第一臂上用于结合带的第一跨距。第二滑轮可旋转附装到第二臂上用于结合带的第二跨距。弹簧操作地连接到第一臂和第二臂上,用于推动第一臂在第一方向上朝向第二臂移动。同样,弹簧推动第二臂在第二方向上朝向第一臂移动。当第一臂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第一滑轮以一个力移动进入与带的第一跨距相结合以张紧带。同样,当第二臂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时,第二滑轮以一个力移动进入与带的第二跨距相结合以张紧带。张紧器进一步包括连接到第一臂上的第一止块,使得第一止块在张紧器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弹簧和第一臂而自动定位。当安装时,第一止块定位在底座上以限制第一臂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同样,张紧器包括连接到第二臂上的第二止块,使得第二止块在张紧器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弹簧和第二臂而自动定位在底座上。当安装时,第二止块定位在底座上以限制第二臂在第一方向上的移动。第一和第二止块可以使用可拆链环分别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臂上,以相对于臂定位止块。第四方面,提供安装多臂张紧器的方法。当带横过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时,该张紧器用于在动力传送带中产生张力,并且该张紧器包括底座、可移动附装到底座上的第一弹簧偏置臂、可移动附装到底座上的第二弹簧偏置臂、可旋转附装到第一臂上用于结合带的第一跨距的第一滑轮、可旋转附装到第二臂上用于结合带的第二跨距的第二滑轮、第一止块和第二止块。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包括将第一止块连接到弹簧偏置第一臂上用于与其一起移动,由此第一止块相对于第一臂位于预定位置处;将第二止块连接到弹簧偏置第二臂上用于与其一起移动,由此第二止块相对于第二臂位于预定位置处;相对于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固定底座;当第一止块连接到第一臂上时,相对底座移动第一滑轮并且进入与带的第一跨距相结合;当第二止块连接到第二臂上时,相对底座移动第二滑轮并且进入与带的第二跨距相结合;在将第一滑轮移动进入与带相结合之后将第一止块固定到底座上,由此定位第一止块以在离开第二臂的方向上限制第一臂的移动;在将第二滑轮移动进入与带相结合之后将第二止块固定到底座上,由此定位第二止块以在离开第一臂的方向上限制第二臂的移动;在将第一滑轮移动进入与带的第一跨距相结合之后从第一臂释放第一止块,由此允许第一臂相对于第一止块的移动;以及在将第二滑轮移动进入与带的第二跨距相结合之后从第二臂释放第二止块,由此允许第二臂相对于第二止块的移动。附图说明能够从与权利要求和附图一起的优选实施例的下面描述中看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其技术优点,其中图1是具有根据第一方面的张紧器的发动机的截面的前视图,该张紧器可以用于在动力传送带中产生张力;图2是具有根据第二方面的张紧器的发动机的截面的前视图,该张紧器可以用于在动力传送带中产生张力;图3是图2的张紧器的分解图;图4是图1的张紧器的分解图;图5是具有图1的张紧器的发动机的截面的前视图,其处在其中带未张紧的安装前状态;图6是根据一方面的可拆链环的透视图;图7是具有根据第三方面的张紧器的汽车发动机的截面的前视图,该张紧器可以用于在动力传送带中产生张力;图8是根据第四方面的张紧器的分解图;图9是具有根据第五方面的张紧器的汽车发动机的截面的前视图,该张紧器可以用于在动力传送带中产生张力;图10是图9的张紧器的分解图;图11是具有图7的张紧器的汽车发动机的截面的前视图,其处在其中带未张紧的安装前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发动机10的前端,该发动机10可以是汽车发动机。发动机使用用于驱动至少一个从动辅助装置的环形动力传送带12,以及用于产生并维持带12中的张力的张紧器14。发动机10也可以与张紧器14相结合的惰轮15。除了张紧带12之外,张紧器14也可以能够阻尼带12中的振动。动力传送带12可以主要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且可以是V形带、平带、V棱纹带或者适于传送动力的任何其它带。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带12可以由驱动皮带轮16驱动,驱动皮带轮16具有接收带12的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在动力传送带(12、12A)中产生张力的张紧器,该张紧器(14、14A)特征在于:    底座(22、22A);    可移动附装到所述底座(22、22A)上的臂(24、24A);    可旋转附装到所述臂(24、24A)上用于结合带(12、12A)的滑轮(26、26A);    操作地连接到所述臂(24、24A)和所述底座(22、22A)上的弹簧(28、28A),用于推动所述臂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底座移动,由此推动所述滑轮(26、26A)以一个力进入与带(12、12A)相结合以张紧带;以及    连接到所述臂(24、24A)上的止块(30、30A),使得所述止块在张紧器(14、14A)的安装过程中通过所述弹簧(28、28A)和所述臂(24、24A)而自动定位在所述底座(22、22A)上,所述止块(30、30A)定位在所述底座(22、22A)上以限制所述臂(24、24A)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R奥利弗RJ迈克斯托特JW扎姆
申请(专利权)人:戴科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