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珠配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286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间隔珠配置装置,该隔间件概设有一基体,由其两端面凹设有契合负荷珠球面的凹部,并使该两侧凹部的弧凹中间处相对间距略小于间隔珠的直径,再由隔间件相对于两侧凹部中间部位侧向贯设一填珠孔并与两侧凹部相互贯通,而供填入间隔珠,该填珠孔其两端圆弧间距略大于间隔珠直径,而其两侧间距则略小于间隔珠直径,藉以利用该隔间件使间隔珠填入后便没有掉出的顾虑,据此特能取得并维持间隔珠与两侧负荷珠的接触关系,使其得藉其间隔珠的作用而使负荷珠的滚动更加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滚珠螺杆的间隔珠配置装置,其主要是针对一般滚珠螺杆用以区隔负荷珠以维持其顺畅滚动的间隔珠进行设计,利用另制的隔间件供间隔珠组设并与两侧负荷珠取得接触滚动关系,在缩减间隔珠尺径以增加负荷珠的数量外,更能提升其负荷珠的滚动顺畅度,深具产业利用价值。
技术介绍
一般的滚珠螺杆在设计上,主要是利用轴套与螺杆间置设的滚珠增加其旋转的顺畅性,而在其滚珠的设置上,大致具有同时接触螺杆与轴套的负荷珠,以及略小于负荷珠直径的间隔珠,令该等间隔珠采用间隔排列方式组设于相邻的负荷珠间,该等间隔珠完全不承受负载,用以区隔负荷珠的旋转动作,并使各负荷珠得以同向滚动,达到增进螺杆旋转顺畅性的功能。但是,就此类间隔珠的设置而言,若间隔珠的直径太大,则会导致负荷珠的数量大幅减少,造成螺杆可承受的动、静负荷变小,若将间隔珠的直径缩小,则虽可增加其负荷珠的数量,但却可能因间隔珠直径太小而造成中心偏移节圆直径太多,导致容易发生挤珠而造成滚动不顺畅的缺点,实有待设法加以解决改善。针对上述问题,虽然目前有业者利用塑料制隔间件作为负荷珠的区隔,并于隔间件内嵌置有小尺径间隔珠以取得与两侧负荷珠接触滚动关系的设计,使该等负荷珠可藉隔间件的限位维持负荷珠与间隔珠的组配关系,避免可能发生的挤珠问题,从而能维持其负荷珠的较佳滚动顺畅性。然而,此种隔间件虽可用来避免间隔珠偏移节圆直径太多,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挤珠问题,所以可将间隔珠设计得很小,以增加其负荷珠的数量,但其在实际组装上并不容易,无法有效地将间隔珠固定在隔间件内部,更无法让间隔珠在隔间件内顺畅转动,无形间将影响其负荷珠的滚动顺畅度,成为此设计所需要改善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在于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使其在达成间隔珠尺径缩减以增加负荷珠数量的功效外,更能增进其负荷珠的滚动顺畅性,以提升其滚珠螺杆的作动效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经由其结构的组成设计,使其间隔珠填入隔间件的作业能更为容易,且可有效确保间隔珠定位于隔间件内部并与两侧负荷间取得接触滚动关系。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使间隔珠能够在隔间件内顺畅滚动,且不脱出隔间件。可达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间隔珠配置装置,在结构设计上,主要是由隔间件两端面凹设有契合负荷珠球面的凹部,并使该两侧凹部的弧凹中间处相对间距略小于间隔珠的直径,再由隔间件相对于两侧凹部中间部位侧向贯设一填珠孔并与两侧凹部相互贯通,而供填入间隔珠,该填珠孔为一长孔,其两端圆弧间距略大于间隔珠直径,而其两侧间距则略小于间隔珠直径,藉以利用该隔间件既有的弹性使间隔珠勉强填入后便无脱出的顾虑,据此特能取得并维持间隔珠与两侧负荷珠的接触关系,使其得藉其间隔珠的作用而使负荷珠的滚动更加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隔间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隔间件另一视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隔间件与间隔珠的俯视结构平面示意图;图4是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隔间件与间隔珠的侧视结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隔间件、间隔珠与负载珠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与图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与图4的结构平面示意图及图5的结构关系示意图,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间隔珠配置装置,主要包括有一隔间件10,其可供小尺径间隔珠20填设,并藉以取得间隔珠20两相邻两侧的负荷珠30、40的接触滚动关系,其中该隔间件10,是采用塑料或其它稍具弹性的材质制成的圆柱型基体,其尺径乃略小于负荷珠30、40的直径,藉以使其组装后不致接触螺杆与轴套,由该隔间件10两端面分别凹设有契合两侧负荷珠30、40球面的圆锥状凹部11、12,且该凹部11、12是由隔间件10中央向隔间件10两侧低倾的形成圆锥状态,并使该两侧凹部11、12的弧凹中心处相对间距略小于间隔珠20的直径,再由隔间件10相对于两侧凹部11、12中间部位侧向贯设一填珠孔13,并使该填珠孔13与两侧凹部11、12相互贯通,其贯通孔111、121的尺径略小于间隔珠20的直径,该填珠孔13概为一长圆孔,其两端圆弧的间距乃略大于间隔珠20的直径,而其两侧间距则略小于间隔珠20的直径,藉以利用该隔间件10材质既有的弹性,使间隔珠20勉强填入该填珠孔13后便无脱出的顾虑,并使该间隔珠20得以通过前述的贯通孔111、121与两侧的负荷珠30、40取得接触关系。据此,经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利用该隔间件10的填珠孔13的设计,使该间隔珠20必须利用隔间件10本身的材质弹性特性,才能将间隔珠20置入填珠孔13内,且一但间隔珠20置入填珠孔13后,因填珠孔13两侧的间距略小于间隔珠20的直径,故该间隔珠20将被限位在填珠孔13与两侧凹部11、12的贯通部位而不致脱出,并使该间隔珠20得以局部透过两侧贯通孔111、121而与负荷珠30、40取得接触关系,同时因填珠孔13两端圆弧的间距略大于间隔珠20直径,所以可确保间隔珠20于隔间件10内部的顺畅转动。如此一来,藉由该隔间件10的设置,将可有效取得并维持间隔珠20与两侧负荷珠30、40的接触滚动关系,从而使该等负荷珠30、40得以在间隔珠20的区隔转介作用下,维持其顺畅的转动效能,不会有间隔珠20偏移节圆直径而发生挤珠的情况,是以得将间隔珠20作更小的尺径设计,使其负荷珠30、40的设置数量得以增加,从而可大幅提升其滚珠螺杆的旋转顺畅性,赋予更佳的产业利用价值,经由以上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间隔珠配置装置,针对其间隔珠20与隔间件10组配,并与两侧负荷珠30、40取得接触滚动关系的设计,更具有下列的优点1、装珠容易,藉由其侧向挖设的填珠孔13设计,配合隔间件10本身材质弹性,该间隔珠20于设置在填珠孔13上方后,即可轻易将间隔珠20藉外力推挤装入填珠孔13内;2、定位稳固,利用该填珠孔13两侧间距略小于间隔珠20的直径,使间隔珠20置入填珠孔13内部后,将被限位在填珠孔13与两侧凹部11、12的贯通部位而不致脱出;3、转动顺畅,藉填珠孔13两端圆弧间距略大于间隔珠20直径,配合两侧凹部11、12的贯通孔111、121设置,使间隔珠20被限位于隔间件10内部时,可保持顺畅的转动,并以此维持两侧负荷珠30、40的转动顺畅性。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间隔珠配置装置,经由其隔间件的结构设计,特能使其间隔珠在组配上获得适当的定位,并与相邻的两侧负荷珠取得理想的接触滚动关系,除了缩减间隔珠尺径以增加负荷珠的数量外,更能提升其负荷珠的滚动顺畅度,有效解决习知同类物品所存在的缺点,整体而言,确具有极佳的产业利用价值与实用性,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创作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创作,是以,举凡与本创作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均应属本创作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的内。权利要求1.一种间隔珠配置装置,其主要是利用弹性材质制成的隔间件供间隔珠填设,并藉以取得间隔珠两相邻两侧的负荷珠的接触滚动关系;其特征在于该隔间件在其两端面分别凹设契合两侧负荷珠球面的凹部,另该隔间件相对于两侧凹部的中间部位侧向贯设一填珠孔,并使该填珠孔与两侧凹部相互贯通,且其贯通孔的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隔珠配置装置,其主要是利用弹性材质制成的隔间件供间隔珠填设,并藉以取得间隔珠两相邻两侧的负荷珠的接触滚动关系;其特征在于:该隔间件在其两端面分别凹设契合两侧负荷珠球面的凹部,另该隔间件相对于两侧凹部的中间部位侧向贯设一填珠孔, 并使该填珠孔与两侧凹部相互贯通,且其贯通孔的尺径略小于间隔珠的直径,从而使间隔珠得以透过两侧贯通孔与相邻的负荷珠取得接触滚动关系,维持负荷珠的滚动顺畅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加林郁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