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双曲柄式链条行星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58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曲柄式链条行星减速器,涉及用挠性件传递旋转运动的链条减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减速器主要包括上、下箱体、主、从动曲柄轴、偏心套、行星链轮、支承轮、从动链轮、链条、输出轴等。主、从动曲柄轴上装设有偏心套,行星链轮装设在偏心套上,支承轮装设在行星链轮两边,从动链轮装设在输出轴上,链条同时与支承轮、行星链轮和从动链轮啮合。本减速器可省去上、下箱体,做成开式结构。由于本减速器运动平稳,结构简单而紧凑,成本更低廉,可通过改变从动链轮的齿数来改变传动比,故本减速器可广泛应用于多油、多尘、高温等恶劣工作环境的机械传动中,特别适用于传递功率≤10KW,传动比≤30的动力传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速器
,特别涉及用挠性件传递旋转运动的链条行星减速器。
技术介绍
链传动在各种机械中用作减速装置早已相当广泛,用链条和链轮组成的行星传动装置因结构极为简单、成本极为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要求平均传动比不变但对瞬时传动比要求不严格,工作环境恶劣(多油、多尘、高温)等场合。现有的链条行星减速器,如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的由郑志峰、王义行、柴邦衡编著的《链传动》一书中第341~342页介绍的K-H-V型链条行星减速器,与渐开线少齿差行星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仅在结构上用链轮和双排滚子链组成的链条齿圈代替了渐开线内齿圈,用链轮代替了渐开线行星轮。此减速器中有双排滚子链,一排围在中心链轮上,另一排与行星链轮相啮合。行星链轮活套在输入轴的偏心轴头上,偏心轴起着系杆作用。在行星轮与输入轴之间,由一个等角速比的机构相连接,如双圆盘机构或万向节机构。这种减速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输出机构较复杂,结构刚度不够,更换易损件较麻烦。又如《机械设计与研究》1994年第02期第51~53页宁波镇海机械厂李利君编写的论文《行星链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中介绍的行星链传动装置,此行星链传动装置包括固定链轮、传动链条、从动链轮、以及由滚轮、连杆和小轴组成的滚轮式行星轮。固定链轮固定不转动,滚轮通过小轴均匀安装在各连杆的外端。滚轮相对于连杆可以自由转动。链条同时与链轮和滚轮啮合。装从动链轮的输出轴端装有弹簧,自适应调整输出轴的位置,以适应中心距的变动。这种行星链传动装置的主要不足之处是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距离不固定,容易引起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链条行星减速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曲柄式链条行星减速器。本减速器具有运动平稳、结构简单而紧凑、更换易损件容易、维护方便等特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曲柄式链条行星减速器,主要包括主动曲柄轴、从动曲柄轴、行星链轮、支承轮、偏心套、同步带轮、同步带、从动链轮、链条、输出轴、上箱体、下箱体等。主动曲柄轴和从动曲柄轴均为直轴,各通过两轴承活动连接支撑在减速器下箱体一端的两侧。主、从动曲柄轴相互平行。在下箱体内的主动曲柄轴和从动曲柄轴上分别装设有偏心套,主动曲柄轴和从动曲柄轴上的偏心套相互平行,安装方式及偏心方向相同。偏心套与主动曲柄轴和从动曲柄轴固定连接。2~4个齿数及结构均相同的行星链轮(3)分别装设在主、从动曲柄轴上的偏心套上。行星链轮和偏心套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2个支承轮分别设置在行星链轮的两边,2个支承轮与主动曲柄轴和从动曲柄轴之间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支承轮的节圆半径为行星链轮的节圆半径与偏心套的偏心距之和。在主动曲柄轴与从动曲柄轴上伸出下箱体的一端各固接一同步带轮,同步带与两轴的同步带轮活动连接,使双曲柄机构能顺利通过平行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为一直轴,通过两轴承活动连接支撑在减速器下箱体另一端的两侧。在输出轴上装设有从动链轮,从动链轮与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链轮的宽度为2~4个行星链轮的宽度之和和2个支承轮的宽度之和及其间隙之和的总和。从动链轮的齿数比行星链轮的齿数少1~60齿,保证链条在行星链轮上的绕角大于180°,以使传动平稳。链条为齿形链条或滚子链条,装设在支承轮和从动链轮上,与支承轮和行星链轮及从动链轮啮合连接。本专利技术减速器可做成开式结构,省掉上、下箱体。当电动机带动主动曲柄轴运转时,通过同步带联动装置,使从动曲柄轴与主动曲柄轴同时运转,带动其上的行星链轮和支承轮运动。行星链轮与链条啮合,带动链条运动,从而带动从动链轮运动,将减速后增大的转矩传出。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主要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减速器的主、从动曲柄轴上通过偏心套对称装设行星链轮,结构紧凑,可以使主动曲柄轴和从动曲柄轴上的回转质量满足静平衡、动平衡要求,传动更平衡。2.本专利技术减速器上装设有支承轮,可以提高主动曲柄轴和从动曲柄轴的刚度。3.本专利技术减速器采用同步带联动双曲柄机构,可以避免瞬时冲击问题,实现在动平衡状态下运转。4.本专利技术减速器传动比由从动链轮齿数决定,只需通过改变从动链轮的齿数来改变传动比。5.本专利技术减速器制造精度要求低,更换易损件容易,维护容易,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更便于推广应用。6.本专利技术减速器可做成开式结构,省掉上、下箱体。本专利技术减速器可广泛应用于多油、多尘、高温等恶劣工作环境的机械传动中,特别适用于传递功率≤10KW,传动比≤30的动力传动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去掉上箱体后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的支承轮、行星链轮与滚子链条间的连接关系图。图中1主动曲柄轴,2从动曲柄轴,3行星链轮,4支承轮,5偏心套,6同步带轮,7同步带,8从动链轮,9链条,10输出轴,11螺母,12油标尺,13~17键,18、19螺栓,20~23轴承盖,24、25轴承盖螺栓,26检查孔盖板,27螺栓,28手柄,29放油螺塞,30~32套筒,33、34油封,35~37轴承,38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39弹性挡圈,40上箱体,41下箱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双曲柄式链条行星减速器,主要包括主动曲柄轴1、从动曲柄轴2、4个行星链轮3、2个链式支承轮4、4个双偏心套5、同步带轮6、同步带7、从动链轮8、齿形链条9、输出轴10、上箱体40、下箱体41等。本专利技术减速器的传递功率为2KW,传动比为30。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均为直轴,各通过2个角接触球轴承37活动连接支撑在减速器下箱体41后端的两侧。两轴相互平行,中心距为76mm。在下箱体41内的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上分别装设有2个相位角差为180°的双偏心套5,其上的2个双偏心套5对称布置。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上的双偏心套5相互平行,安装方式及偏心方向相同。4个双偏心套5与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之间分别通过平键15固定连接。4个行星链轮3分别装设在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上的4个双偏心套5上。每个行星链轮3通过2个无外圈圆柱滚子轴承38与双偏心套5活动连接。4个行星链轮3的齿数相同,结构相同,齿数均为37,轮宽均为10mm。中间的2个行星链轮3安装相位角一致,与两边的2个行星链轮3安装相位角差为180°,相互之间留有6mm的间隙,防止相互碰撞。2个链式支承轮4分别设置在4个行星链轮3的两边,2个链式支承轮4与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之间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36活动连接。链式支承轮4的节圆半径为行星链轮3的节圆半径与双偏心套5的偏心距之和。2个链式支承轮4的齿数均为38,轮宽均为10mm。在主动曲柄轴1与从动曲柄轴2伸出下箱体41的一端各通过平键14固接1个同步带轮6,同步带7与两轴上的同步带轮6啮合连接,使双曲柄机构能顺利通过平行四杆机构的死点位置。同步带7为L型带,同步带轮6的齿数为14。输出轴10为一直轴,通过2个角接触球轴承35活动连接支撑在减速器下箱体41前端的两侧。从动链轮8通过平键16固定连接在输出轴10上。从动链轮8的宽度为4个行星链轮3的宽度之和和2个链式支承轮4的宽度之和及其间隙之和的总和。从动链轮8的齿数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曲柄式链条行星减速器,主要包括主动曲柄轴(1)、从动曲柄轴(2)、行星链轮(3)、支承轮(4)、偏心套(5)、同步带轮(6)、同步带(7)、从动链轮(8)、链条(9)、输出轴(10)、上箱体(40)、下箱体(41),其特征在于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均为直轴,各通过两轴承活动连接支撑在减速器下箱体(41)一端的两侧,两轴相互平行,在下箱体(41)内的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上分别装设有偏心套(5),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上的偏心套(5)相互平行,安装方式及偏心方向相同,偏心套(5)与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固定连接,2~4个齿数及结构均相同的行星链轮(3)分别装设在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上的偏心套(5)上,行星链轮(3)和偏心套(5)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2个支承轮(4)分别设置在行星链轮(3)的两边,2个支承轮(4)与主动曲柄轴(1)和从动曲柄轴(2)之间分别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支承轮(4)的节圆半径为行星链轮(3)的节圆半径与偏心套(5)的偏心距之和,在主动曲柄轴(1)与从动曲柄轴(2)上伸出下箱体(41)的一端各固接一同步带轮(6),同步带(7)与两轴的同步带轮(6)活动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10)为一直轴,通过两轴承活动连接支撑在减速器下箱体(41)另一端的两侧,在输出轴(10)上装设有从动链轮(8),从动链轮(8)与输出轴(10)固定连接,从动链轮(8)的宽度为2~4个行星链轮(3)的宽度之和和2个支承轮(4)的宽度之和及其间隙之和的总和,从动链轮(8)的齿数比行星链轮(3)的齿数少1~60齿,链条(9)为齿形链条或滚子链条,装设在支承轮(4)和从动链轮(8)上,与支承轮(4)和行星链轮(3)及从动链轮(8)啮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运民范立梅姜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