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084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带钢冷轧机液压缸减振装置。一种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包括缸体、缸盖、活塞、活塞杆,缸体右端与缸盖固接构成空腔,缸盖上开有开口,活塞设置在空腔内,将空腔分为左、右两部分;活塞左端设置有凸块,缸体左端内壁开有与活塞左端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活塞包括活塞体、活塞盖,活塞体右端与活塞盖固接构成腔体,活塞盖上开有开口,活塞杆左端呈台阶状,倒扣在腔体内,活塞杆左端与活塞体内壁之间填充有弹性阻尼体;活塞杆右端依次穿过活塞盖的开口、缸盖的开口与外部相连。所述活塞杆左端设置有凸块,活塞体左端内壁开有与活塞杆左端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钢冷轧机液压缸减振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带钢 冷轧机平衡和弯辊系统的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冷轧机是带钢生产中最关键的设备,其设备状态直接关系到产品 质量。冷轧机按机组布置分为单机架可逆轧机、双机架连轧、五机架 连轧等,尽管冷轧机种类繁多,生产产品对象很多,但是都具有一些 基本相同的功能,如液压压下、液压弯辊、液压平衡等,其生产过程 涉及材料、机械、电气、液压、计算机等多个学科领域,在生产时振 动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冷轧机是一个重载、高速、结构复杂的设备,产生振动的原 因非常复杂,无论是设计技术、生产工艺技术还是操作技术,都不能 从根本上解决轧机振动问题。另外,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即产品的厚度精度、板形精度等考核指标越来越高。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问题 无疑成为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轧机平衡装置一般分为三种,即弹簧平衡、重锤平衡和液压平衡。 对于冷轧机平衡系统,国际上通用的方法是采用液压平衡的方式。以液压缸为例,参见图l, 一种液压缸减振装置,包括缸体l、缸盖2、活塞3、活塞杆6,缸体1右端通过螺栓10与缸盖2固接构成空 腔。活塞3设置在空腔内,将空腔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部分为控 制腔8,右半部分为背压腔9。活塞3左端设置有凸块,缸体l左端内 壁开有与活塞3左端凸块相配合的凹槽,用于限定活塞3左极限位置 (即上极限位置);活塞3右端与活塞杆6左端固接连为一体,且活塞 杆6左端呈台阶状,用于限定活塞3右极限位置(即下极限位置)。缸 盖2上开有开口,活塞杆6右端穿过缸盖2开口与外部相连。这种结构虽然能起到一定的减振作用,但需要专人对其进行管理 和维护,关键是液压系统的高压性,系统刚度较大,对轧制过程中的 振动等问题没有阻尼作用,即冷轧机属于欠阻尼系统。另一种结构是采用在液压缸上开阻尼孔、设置阻尼阀等措施来增 加系统阻尼比,虽然可以减少轧机振动,但要通过对设备结构进行改 进或增加设备,所涉及的改动工作量大,费用多而且费时,并且需要 对原有设备进行结构调整,这对设备的强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 带钢冷轧机设备来说,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减少轧机振动,又不能影响 原有设备结构的减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该装置在 不影响原有设备结构的基础上能减少冷轧机的振动,增加系统阻尼比, 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包括缸体、缸盖、活塞、活塞杆,缸 体右端与缸盖固接构成空腔,活塞设置在空腔内,将空腔分为左、右 两部分;活塞左端设置有凸块,缸体左端内壁开有与活塞左端凸块相 配合的凹槽;活塞右端与活塞杆左端连接,且活塞杆左端呈台阶状; 缸盖上开有开口,活塞杆右端穿过缸盖开口与外部相连;活塞包括活 塞体、活塞盖,活塞体右端与活塞盖固接构成腔体,活塞盖上开有开 口,活塞杆左端倒扣在腔体内,且活塞杆左端与活塞体内壁之间存在 间隙,间隙内填充有弹性阻尼体;活塞杆右端依次穿过活塞盖的开口、 缸盖的开口与外部相连。所述活塞杆左端设置有凸块,活塞体左端内壁开有与活塞杆左端 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所述活塞盖开口处与活塞杆之间装有密封环。所述弹性阻尼体为高聚合度线形聚硅氧烷。本技术在不影响原有设备结构的基础上,对液压缸内活塞部 分进行改进,将原先连为一体的活塞与活塞杆分为两部分,且在活塞的密闭腔室内与活塞杆头部之间的间隙内设置有弹性阻尼体,通过弹 性阻尼体的特性吸收轧制过程中出现的振动能量,从而减少冷轧机的 振动,提高其稳定性。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液压缸减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处于左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处于右极限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缸体,2缸盖,3活塞,4活塞体,5活塞盖,6活塞杆, 7弹性阻尼体,8控制腔,9背压腔,IO螺栓,ll沉头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 一种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包括缸体l、缸盖2、活塞、活塞杆6、弹性阻尼体7。缸体1右端通过螺栓10与缸盖2固接构成空腔,缸盖2上开有开口。活塞设置在空腔内,将空腔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部分为控制腔8,右半部分为背压腔9。活塞包括活塞体4、活塞盖5,活塞体4右端通过沉头螺栓11与活塞盖5固接构成腔体,活塞盖5上开有与缸盖2开口位置相对应的开口。活塞杆6左端呈台阶状,倒扣在腔体内,且在活塞杆6左端与活 塞体4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阻尼体7。弹性阻尼体7为高聚合度线形聚 硅氧垸一一混炼型硅橡胶和烃基硅油。其中,硅橡胶主要为甲基硅橡 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和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烃基硅油主要为二 甲基硅油和甲基苯基硅油(苯基含量小)。通过弹性阻尼体7的特性吸 收轧制过程中出现的振动能量,从而减少冷轧机的振动。活塞杆6右端依次穿过活塞盖5的开口、缸盖2的开口与外部相 连,且活塞盖5开口处与活塞杆6之间装有密封环,以加强密封作用, 防止弹性阻尼体7外漏。活塞杆6左端设置有凸块,活塞体4左端内壁开有与活塞杆6左 端凸块相配合的凹槽。参见图4,当活塞处于右极限位置时,活塞杆6 左端凸块与活塞体4左端内壁上开有的凹槽接触,可避免活塞杆6直 接撞击活塞体4所导致对活塞体4的损害。同样的道理,活塞左端设置有凸块,缸体1左端内壁开有与活塞 左端凸块相配合的凹槽。参见图3,当活塞处于左极限位置时,可防止 活塞直接撞击缸体l,使缸体l产生裂纹、拉缸等问题。本技术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是这样工作的参见图2,当本技术正常工作时,由活塞体4和活塞盖5构成 的活塞处于缸体1与缸盖2组成的空腔中部位置,此时控制腔8和背 压腔9之间处于压力平衡状态。当背压腔9的压力大于控制腔8时,背压腔9内压力传递到活塞 和活塞杆6。活塞在背压腔9压力的作用下,向左端移动,由于活塞与 活塞杆6之间填充弹性阻尼体7的阻尼作用,活塞杆6可在活塞内产 生位移,此时部分弹性阻尼体7通过活塞与活塞杆6之间的间隙反向 流动,以填充由于活塞杆6移动而产生的活塞与活塞杆6之间的空隙。 活塞和活塞杆6之间的间隙相当于阻尼孔,弹性阻尼体7具有较高的 粘性,因此弹性阻尼体7的反向流动势必消耗大量的振动能量,从而 起到对轧机振动的阻尼效果。当背压腔9内压力足够大时,活塞与活 塞杆6处于液压缸最左端,即液压缸左极限位置。此时,活塞左端凸 块与缸体l左端内壁开有的凹槽相接触,参见图3,可防止活塞直接撞击缸体l,使缸体l产生裂纹、拉缸等问题。同样的原理,当控制腔8的压力大于背压腔9时,控制腔8内压 力传递到活塞和活塞杆6。活塞在控制腔8压力的作用下,向右端移动, 部分弹性阻尼体7通过活塞与活塞杆6之间的间隙反向流动,以填充 由于活塞杆6移动而产生的活塞与活塞杆6之间的空隙。当控制腔8 内压力足够大时,活塞杆6左端凸块与活塞体4左端内壁开有的凹槽 相接触,且活塞与活塞杆6处于液压缸最右端,即液压缸右极限位置, 参见图4。本技术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全可靠。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包括缸体、缸盖、活塞、活塞杆,缸体右端与缸盖固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缸阻尼减振装置,包括缸体、缸盖、活塞、活塞杆,缸体右端与缸盖固接构成空腔,活塞设置在空腔内,将空腔分为左、右两部分;活塞左端设置有凸块,缸体左端内壁开有与活塞左端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活塞右端与活塞杆左端连接,且活塞杆左端呈台阶状;缸盖上开有开口,活塞杆右端穿过缸盖开口与外部相连;其特征是:活塞包括活塞体、活塞盖,活塞体右端与活塞盖固接构成腔体,活塞盖上开有开口,活塞杆左端倒扣在腔体内,且活塞杆左端与活塞体内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内填充有弹性阻尼体;活塞杆右端依次穿过活塞盖的开口、缸盖的开口与外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