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1521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属于液压技术领域。该转向器的阀体邻近隔盘处的环周油槽对应所述阀套周向间隔分布的回油孔,所述阀芯对应回油孔处周向间隔分布轴向延伸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底部为圆弧形,且宽度方向两侧延伸出深度浅于回油槽的缓冲槽;所述阀芯邻近隔盘的一端制有缓冲倒角,且与隔盘之间形成回油间隔;所述阀芯回油槽与缓冲倒角之间制有缓冲圆弧凹;当所述阀套的回油孔处于对应所述相邻回油槽间隔处的阀芯外圆时,所述阀体环周油槽至阀芯内的回油油路隔断。由于多重阻尼作用的影响,使得液压油的流速和压力变化更为平和,从而有效降低了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噪音转向器,尤其是一种采用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属于液压

技术介绍
液压转向器(典型结构参见申请号为201310712740.3、201410791052.5的中国专利申请文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程车辆转向的液压元件,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灵活轻便的优点。借助于液压转向器,驾驶者只需用较小的操纵力即可实现较大的转向力控制。但现有技术中,液压转向器运作时噪音大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专利号为ZL201420807712.X的中国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低噪音转向器,该转向器具有阀体进油环槽并装有阀套和阀芯,阀套的一端具有阀套回油孔,阀套的中段具有阀套配油孔,阀套回油孔和阀套配油孔之间具有阀套进油孔;阀芯一端具有一组周向间隔分布与阀套回油孔位置对应的阀芯回油孔,阀芯对应阀套进油孔位置具有配油环槽,配油环槽周向间隔延伸出与阀套配油孔位置对应的一组连通槽;至少阀套回油孔和阀芯回油孔中的一组在各对应该组各回油孔处制有轴向延伸长度大于回油孔流通长度的缓冲槽。该专利的技术方案由于回油孔的关闭或连通会因中间状态的逐渐过渡而变得平缓,因此使液压油的流速和压力变化较为柔和,结果有效降低了噪音。但这种转向器的阀芯回油槽是打通的,虽借助缓冲槽液使回流的流速和压力变化较为柔和,但液压油由阀体油槽通过阀芯对应位置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回油孔后,直接通过阀芯回油槽进入阀芯的内孔中回流,其流速和压力变化未能达到希望的数量级,因此未能产生数量级降噪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结构改进,提出一种可以产生数量级降噪效果的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包括按序组装在一起的阀体、隔盘、转定子啮合副和后盖,所述阀体的阀孔内装有阀套和插装在阀套内的可转位阀芯,所述阀套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联动轴的对应端传动连接,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外花键齿与转定子啮合副中转子的内花键传动啮合,所述阀芯的一端与输入轴连接;所述阀体邻近隔盘处的环周油槽对应所述阀套周向间隔分布的回油孔,所述阀芯对应回油孔处周向间隔分布轴向延伸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底部为圆弧形,且宽度方向两侧延伸出深度浅于回油槽的缓冲槽;所述阀芯邻近隔盘的一端制有缓冲倒角,且与隔盘之间形成回油间隔;所述阀芯回油槽与缓冲倒角之间制有缓冲圆弧凹;当所述阀套的回油孔处于对应所述相邻回油槽间隔处的阀芯外圆时,所述阀体环周油槽至阀芯内的回油油路隔断;当所述阀套的回油孔处于对应所述回油槽一侧的缓冲槽时,所述阀体环周油槽由阀套回油孔通过阀芯缓冲槽、回油槽、缓冲圆弧凹、缓冲倒角、回油间隔,连通至阀芯内的回油油路。工作中,阀套和阀芯相对转动,逐渐打启或关闭回油油路。由于阀芯的回油槽两侧具有缓冲槽,因此回油时,液压油先从阀套回油孔进入缓冲槽,再进入回油槽,起到第一重阻尼作用;而回油槽为不直接贯通到阀芯内孔的圆弧底,其槽中较深而两端较浅,因此进入回油槽的液压油会向两端较浅处涌动并被阀套内壁阻挡,起到第二重阻尼作用;涌向阀芯邻近隔盘一端的液压油将进入缓冲圆弧凹,产生类似在回油槽圆弧底的涌动,同样受到阀套内壁的阻挡,起到第三重阻尼作用;接着液压油流径缓冲倒角,流通截面逐渐变大,最终转而通过回油间隔进入阀芯内部,再回油箱,而缓冲倒角转至回油间隔将再次抵消一部分液压冲力,起到第四重阻尼作用。结果,在四重阻尼的作用下,阀套与阀芯油路启闭导致的液压油流速和压力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出现了数量级的降低,因而更为平和,取得了数量级的降噪效果。进一步,所述缓冲槽的底部为与回油槽底部同心的圆弧形。进一步,所述缓冲圆弧凹的圆弧半径小于所述回油槽底部的圆弧半径。进一步,所述缓冲圆弧凹的宽度大于回油槽两侧缓冲槽的总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阀芯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的阀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阀体1、隔盘2、转定子啮合副3和后盖4按序组装在一起,阀体1的阀孔内装有阀套5和插装在阀套5内的可转位阀芯6。阀套5的一端通过销轴7与联动轴8的对应端传动连接,联动轴8的另一端通过外花键齿与转定子啮合副3中转子的内花键传动啮合,阀芯6的一端与输入轴9连接。参见图2、图3,阀体1邻近隔盘2处的环周油槽1-1对应阀套5周向间隔分布的回油孔5-1(轴向可以按需为多排),阀芯6对应回油孔5-1处周向间隔分布轴向延伸的回油槽6-1。回油6-1的底部为半径R的圆弧形,且宽度方向两侧延伸出深度浅于回油槽6-1的缓冲槽6-2,该缓冲槽6-2的底部为与回油槽6-1底部同心的圆弧形。阀芯6邻近隔盘2的一端制有缓冲倒角6-4,且与隔盘2之间形成回油间隔1-2。阀芯回油槽6-1与缓冲倒角6-4之间制有半径为r(r<R)的缓冲圆弧凹6-3,缓冲圆弧凹6-3的宽度大于回油槽6-1两侧缓冲槽6-2的总宽度。其它结构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不一一赘述。当阀套与阀芯相对旋转,阀套5的回油孔5-1处于对应相邻回油槽6-1间隔处的阀芯外圆6-5时,阀体1环周油槽1-1至阀芯6内的回油油路隔断——如图1所示。当阀套5的回油孔5-1转至处于对应回油槽6-1一侧的缓冲槽6-2时,阀体1环周油槽1-1开始由阀套回油孔5-1通过阀芯缓冲槽6-2、回油槽6-1、缓冲圆弧凹6-3、缓冲倒角6-4、回油间隔1-1,连通至阀芯6内的回油油路。总之,阀套和阀芯相对转动逐渐打启回油油路过程中,液压油先从阀套回油孔经缓冲槽进入回油槽,被第一重阻尼缓冲施压;回油槽不直接贯通到阀芯内孔,其圆弧底使液压油向两端较浅处涌动被阀套内壁阻挡,构成第二重起到缓冲减速作用的阻尼;回油槽内涌向阀芯邻近隔盘一端的液压油进入缓冲圆弧凹后,产生类似的朝端部的涌动,同样受到阀套内壁的阻挡,起到第三重阻尼作用;涌出的液压油流径缓冲倒角,经流通截面逐渐变大,转而通过回油间隔进入阀芯内部,完成所需的油箱回流,此过程缓冲倒角转至回油间隔将再次抵消一部分液压冲力,起到第四重阻尼作用。回油油路的关闭过程可以反推而知。试验结果证明,在上述四重相互衔接的阻尼作用下,阀套与阀芯油路启闭导致的液压油流速和压力变化出现了数量级的降低,因而降噪效果十分显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包括按序组装在一起的阀体、隔盘、转定子啮合副和后盖,所述阀体的阀孔内装有阀套和插装在阀套内的可转位阀芯,所述阀套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联动轴的对应端传动连接,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外花键齿与转定子啮合副中转子的内花键传动啮合,所述阀芯的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邻近隔盘处的环周油槽对应所述阀套周向间隔分布的回油孔,所述阀芯对应回油孔处周向间隔分布轴向延伸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底部为圆弧形,且宽度方向两侧延伸出深度浅于回油槽的缓冲槽;所述阀芯邻近隔盘的一端制有缓冲倒角,且与隔盘之间形成回油间隔;所述阀芯回油槽与缓冲倒角之间制有缓冲圆弧凹;当所述阀套的回油孔处于对应所述相邻回油槽间隔处的阀芯外圆时,所述阀体环周油槽至阀芯内的回油油路隔断;当所述阀套的回油孔处于对应所述回油槽一侧的缓冲槽时,所述阀体环周油槽由阀套回油孔通过阀芯缓冲槽、回油槽、缓冲圆弧凹、缓冲倒角、回油间隔,连通至阀芯内的回油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重阻尼缓冲降噪型低噪音转向器,包括按序组装在一起的阀体、隔盘、转定子啮合副和后盖,所述阀体的阀孔内装有阀套和插装在阀套内的可转位阀芯,所述阀套的一端通过销轴与联动轴的对应端传动连接,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外花键齿与转定子啮合副中转子的内花键传动啮合,所述阀芯的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邻近隔盘处的环周油槽对应所述阀套周向间隔分布的回油孔,所述阀芯对应回油孔处周向间隔分布轴向延伸的回油槽;所述回油槽的底部为圆弧形,且宽度方向两侧延伸出深度浅于回油槽的缓冲槽;所述阀芯邻近隔盘的一端制有缓冲倒角,且与隔盘之间形成回油间隔;所述阀芯回油槽与缓冲倒角之间制有缓冲圆弧凹;当所述阀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文瑞潘骏秦志文杨培邵昀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