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042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压减振器,贮油缸内套装压力缸,压力缸内装活塞,活塞连接活塞杆,活塞上装有单向阀,压力缸下部装单向进油底阀,其特征是:压力缸上方装缸端体,缸端体中装节流阀和卸荷阀,节流阀和卸荷阀均连通压力缸和贮油缸,缸端体上方装随动密封件。(*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振装置,特别是一种铁路机车车辆用的油压减振器。现有的铁路机车车辆用油压减振器,由于结构等原因,密封效果不理想,密封件易磨损,减振性能不能满足机车车辆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减振性能好的油压减振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油压减振器,贮油缸内套装压力缸,压力缸内装活塞,活塞连接活塞杆,活塞上装有单向阀,压力缸下部装单向进油底阀,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是压力缸上方装缸端体,缸端体中装节流阀和卸荷阀,节流阀和卸荷阀均连通压力缸和贮油缸,缸端体上方装随动密封件。随动密封件包括装于缸端体上部的螺盖,波纹管随动件与螺盖连接,波纹管随动件上装与活塞杆接触的密封圈,螺盖上装随动件限位盖。波纹管随动件上装与活塞杆接触的防尘圈。缸端体上装与活塞杆接触的密封圈。缸端体上装与活塞杆接触的导向塑料滑环。在压力缸外部装散热罩。本技术结构合理,减振性能好;沟槽结构简单,加工、安装简便;耐高压,工作条件适应性强;采用独特的上端节流、卸荷调节系统与随动形式的保险密封相配合的结构,在节流与卸荷时,油液直接从压力缸上端流入外油腔,减少了杆油之间第一道密封磨擦副所承受的内油腔压力,从而增强了第一道杆油的密封性能,杆油之间第二道保险密封采用随动密封形式,使减振器在一般高频低幅抗振运动的情况下,保险密封件随活塞杆的往复运动而随动,不产生相对运动,因而减少了密封件的磨损,延长了密封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随动密封的保险性。在压力缸外部增加了散热罩,使内腔油液流入外油腔时,油液流经散热罩外壁,油液热量经储油缸内壁散发到减振器外部,从而保证循环油液的快速有效的冷却。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一种油压减振器,贮油缸1内套装压力缸2,压力缸2内装活塞3,活塞3上装有单向阀,活塞3连接活塞杆4,压力缸2下部装单向进油底阀5,压力缸2上方装缸端体6,缸端体6中装可调式节流阀7和可调式卸荷阀8,节流阀7和卸荷阀8均连通压力缸2和贮油缸1,缸端体6上方装随动密封件。随动密封件包括装于缸端体6上部的螺盖9,波纹管随动件10与螺盖9连接,波纹管随动件10上装与活塞杆4接触的斯特封11,螺盖9上装随动件限位盖12,波纹管随动件10上装与活塞杆4接触的防尘圈13,波纹管随动件10的下方装密封垫17。缸端体6上装与活塞杆4接触的斯特封16,缸端体6上装与活塞杆4接触的导向塑料滑环14,在压力缸2外部装散热罩15。权利要求1.一种油压减振器,贮油缸内套装压力缸,压力缸内装活塞,活塞连接活塞杆,活塞上装有单向阀,压力缸下部装单向进油底阀,其特征是压力缸上方装缸端体,缸端体中装节流阀和卸荷阀,节流阀和卸荷阀均连通压力缸和贮油缸,缸端体上方装随动密封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压减振器,其特征是随动密封件包括装于缸端体上部的螺盖,波纹管随动件与螺盖连接,波纹管随动件上装与活塞杆接触的密封圈,螺盖上装随动件限位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压减振器,其特征是波纹管随动件上装与活塞杆接触的防尘圈。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油压减振器,其特征是缸端体上装与活塞杆接触的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压减振器,其特征是缸端体上装与活塞杆接触的导向塑料滑环。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油压减振器,其特征是在压力缸外部装散热罩。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压减振器,贮油缸内套装压力缸,压力缸内装活塞,活塞连接活塞杆,活塞上装单向阀,压力缸下部装单向进油底阀,压力缸上方装缸端体,缸端体中装节流阀和卸荷阀,节流阀和卸荷阀均连通压力缸和贮油缸,缸端体上方装随动密封件。本技术结构合理,减振性能好;沟槽结构简单,加工、安装简便。文档编号F16F9/14GK2503264SQ0126333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18日专利技术者周克弘, 苏卫 申请人:海门市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克弘苏卫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