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建新专利>正文

高低压回旋可控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61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汽车减震的装置。它含有工作油缸、带活塞和挡圈的活塞杆、堵头、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工作油缸的外部带有一个与其共轴线的外油缸,两油缸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同工作轴缸连通;且工作油缸底部装有带叶轮的回旋器。从而解决了现有汽车减震器因漏油污染路面,并因振震器油量减少而导致活塞杆和活塞发热、烧坏,减震器失效且其上的弹簧断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好且寿命达3-5年以上。(*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减震的装置。现有的用于汽车减震的装置可从附图说明图11中看到,它含有工作油缸5和带活塞14的活塞杆11、活塞杆上固接了限位用的挡圈12,并且活塞杆同工作油缸之间带有密封圈7、导向装置8和堵头1;工作油缸的底部带有浮动活塞14′并充有氮气、工作油缸的上部充有油液,工作油缸的外壁上固接了弹簧座4。活塞杆的顶部螺纹使减震器可连接到汽车车身上,在工作油缸的弹簧座4上安装了减震弹簧(图11中未予表示)该弹簧同时位于车身下;工作油缸同汽车的前桥或后桥固接。当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车架同车轮之间的颠波即反映在活塞杆在工作油缸内的往复运动,该运动受到缸内的流体阻尼作用,从而使颠波衰减,亦即使汽车减震。现有的这种减震装置的缺点是因工作油缸内无流体回旋的通路,所以流体受压后很容易从密封圈处向外泄漏,该泄漏不仅污染地面,而且随工作油缸流体量的减少,活塞杆、活塞等缸内组件将发热,以致烧坏,减震器失效;随着减震器的失效,与该减震器一起承担减震作用的弹簧座4上的减震弹簧会因负荷加大而加速断裂。通常,这种汽车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只有4-5个月。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的汽车减震器所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高低压回旋可控减震器,以使它具有减震效果好、不漏油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本技术高低压回旋可控减震器包含有工作油缸、带活塞和挡圈的活塞杆,以及堵头、密封圈,它的特点是工作油缸的外部带有一个与其共轴线的外油缸,两油缸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同工作油缸内腔空间连通,并且工作油缸的底部装有一个带叶轮的回旋器。本技术减震器的回旋器可含有壳体、安装在壳体中心的带高压孔和槽孔的芯轴、在芯轴上连接的排气垫阀片、弹压发簧、无孔垫片、叶轮、垫圈、垫阀片、垫片、齿形垫片、流通阀。本技术减震器可在活塞杆上装有活塞环,该活塞环可包含有一个由聚乙烯制成的上环和一个由粉末冶金制成的下环。本技术减震器中的活塞杆同汽车的车架连接、减震器的外壁同汽车的前桥或后桥连接。当汽车行驶在高低不平的路面时,与汽车车身连接的活塞杆即在减震器的工作油缸内运动,这时活塞推动工作油缸内的空气和油液,使它们从工作油缸进入工作油缸同外油缸之间的间隙,或从间隙回到工作油缸。回旋器中的叶轮在活塞杆的运动时旋转,它加大了流体流动的动力,保证流体通道的通畅;与此同时,流体的阻尼使活塞杆运动衰减,汽车行驶平稳。本技术的优点是1)减震器在工作过程中,其工作油缸内的油液在回旋器的作用下进入工作油缸同外油缸之间的间隙,因此减小了向外界泄漏的压力,保证了减震器在工作中不漏油、不污染地面;2)减震器不漏油可保证工作油缸流体量的恒定,因此活塞、活塞杆等往复运动的零件不会因发热而烧坏,而是能持久地工作;通常本技术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可达3-5年;3)回旋器上的叶轮的其组件既可使流体通道畅通无堵,而且可增加流体的阻尼,使减震效果大大地提高;4)因本技术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因此其外壁上的减震弹簧不会断裂,使用寿命可大大地提高,从而减少汽车的维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内容有图1是本技术高低压回旋可控减震器的正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回旋器36的正剖视图放大图;图3-图10是回旋器上的一组组件的零件图,其中图3是排气垫阀片26的正剖视图;图4是流通阀34的正剖视图和仰视图;图5是弹压发簧28的正剖视图和俯视图;图6是齿形垫片33的正剖视图和俯视图;图7是叶轮29的正剖视图和俯视图,图8是垫片32的正剖视图和俯视图;图9是有孔垫片31的正剖视图和俯视图,图10是芯轴25的正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的对比技术的正剖视图。从图1中可看到本技术高低压回旋可控减震器的结构,它包含有工作油缸5和一个同该油缸共轴线安装的外油缸2,工作油缸内装有一个带活塞14、挡圈12和活塞环8,工作油缸的底部装有回旋器36,工作油缸同外油缸之间留有间隙3,且两油缸之间装有一个衬套9,该衬套上带有平衡斜孔6,以使工作油缸的内腔空间同间隙3的空间相连通。另外,工作油缸和外油缸之间装有堵头1、密封圈7、外油缸底部带有封头15,在活塞杆11上活套连接的活塞环8,其上环是聚乙烯环、下环是粉末冶金环,它们形成活塞杆的中间支点,对活塞杆的运动起导向保护作用。回旋器36的结构还可从图2和图3-图10中看到,其中图2是回旋器正剖视图的放大图,图3-图10是回旋器组件的零件图。它含有一个同工作油缸固接一体的壳体36′,壳体中心安装了一个特制的芯轴25,芯轴上自上至下依次安装了排气垫阀片26、弹压发簧28、上方的无孔垫片27、叶轮29、垫圈30、有孔垫片31、垫片32、齿形垫片33、流通阀34、下方的无孔垫片27。芯轴的上端中心设有高压孔37、下端设有排气排油用的槽孔38。本技术减震器通过其器外壁上的连接板17固接在汽车的前桥上,其活塞杆通过其顶端螺纹连接在汽车车身上。当汽车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活塞杆11在工作油缸内往复运动,从而推动了回旋器上的各组件,使工作油缸内的油液、空气从工作油缸流向间隙、从间隙回到工作油缸,在流动中受到回旋器上各零件对油液、空气的阻尼作用而使汽车的振动衰减,其中弹压发簧28起到高低压阻尼作用,上方的无孔垫片27在车辆因振动产生的阻尼力下压时,它可盖在叶轮上,使叶轮不转,这时芯轴下部的槽孔38开始自动排气和排油,并且油液在齿形垫片33与流通阀34的孔道内自动回旋,与此同时,下方的无孔垫片27阻止油液下排,从而产生高低压阻尼作用,使车辆行驶平稳;除此之外,在活塞杆向下运动时,工作油缸内受压缩了的高压气体进入芯轴顶部的高压孔37,在孔内转弯后吹向叶轮,使叶轮转动;叶轮的转动可保证回旋器的每个油孔不会堵塞且油液可流向间隙3,因此油液不会向外漏,从而保证了减震器的油液不会减少、活塞杆和活塞等组件不会被烧坏,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延长。权利要求1.一种高低压回旋可控减震器,它含有工作油缸(5)、带有活塞(14)和挡圈(12)的活塞杆(11),以及堵头(1)、密封圈(7),本技术的特征是工作油缸的外部带有一个与其共轴线的外油缸(2)两油缸之间留有间隙(3),该间隙同工作油缸内腔空间连通,并且工作油缸的底部装有一个带叶轮(29)的回旋器(3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压回旋可控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说的回旋器(36)可含有壳体(36′)、安装在壳体中心的带高压孔(37)和槽孔(38)的芯轴(25)、在芯轴上连接的排气垫阀片(26)、弹压发簧(28)、无孔垫片(27)、叶轮(29)、垫圈(30)垫阀片(31)、垫片(32)、齿形垫片(33)和流通阀(34)。专利摘要用于汽车减震的装置。它含有工作油缸、带活塞和挡圈的活塞杆、堵头、密封圈,本技术的特点是工作油缸的外部带有一个与其共轴线的外油缸,两油缸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同工作轴缸连通;且工作油缸底部装有带叶轮的回旋器。从而解决了现有汽车减震器因漏油污染路面,并因振震器油量减少而导致活塞杆和活塞发热、烧坏,减震器失效且其上的弹簧断裂等问题。本技术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好且寿命达3—5年以上。文档编号F16F9/14GK2314151SQ9724283公开日19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低压回旋可控减震器,它含有工作油缸(5)、带有活塞(14)和挡圈(12)的活塞杆(11),以及堵头(1)、密封圈(7),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工作油缸的外部带有一个与其共轴线的外油缸(2)两油缸之间留有间隙(3),该间隙同工作油缸内腔空间连通,并且工作油缸的底部装有一个带叶轮(29)的回旋器(3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胡建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