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762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管以及内管,外管的上端设有供内管插入的第一开口,内管插入外管至指定深度时,内管在第一开口处与外管密封连接;外管还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用于排出从液体中分离出的气体的出气口,出气口处安装有第一开关阀,第一开关阀处于常关状态;内管的下端设有第二进液口,内管通过第二进液口与外管连通,内管位于外管之外的部分设有出液口,分离出气体的液体从出液口排出。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化学品输送过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安装繁琐,且不能保证化学品传输的连续性的技术问题。

Gas-liquid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分离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湿化学设备在半导体、太阳能以及LED等领域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人工配液、补液逐渐由自动化供液取代,在这过程中,化学品集中供液系统便得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尤其在大扬程输送,精确配比等使用环境下,便体现出其极大的优势。根据实际需要,能够保证连续准确的供液很重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化学液本身中会夹杂少量气泡,同时在供液过程中换桶操作会使管路中气体增多,使得化学品输送过程中流量计测得的流量值存在误差,从而配液比例不精确,影响了生产工艺。现有技术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采用的分离结构很多,其分离方法也很多,包括重力沉降、折流分离、离心力分离、丝网分离、超滤分离、填料分离等。但现有技术中在化学品输送过程中直接进行气液分离的分离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不能保证化学品传输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化学品输送过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不能保证化学品传输的连续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管,所述外管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外管上设有第一进液口以及安装有第一开关阀的出气口;以及内管,所述内管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外管,所述内管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与所述外管密封连接,所述内管下端设有用于与外管连通的第二进液口,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外管之外的部分设有出液口。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下端设有排放口,所述排放口处安装有第二开关阀。进一步的,还包括透明的液位观察管,所述外管侧壁由下至上分别设有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液位观察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液位观察管为PFA(Perfluoroalkoxy,四氟乙烯)管。进一步的,所述液位观察管设有用于检测外管中液面高度的液位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阀为气控阀。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下端包裹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覆盖所述第二进液口。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侧壁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过滤网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在所述外管侧壁的中部,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上部。进一步的,所述内管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与所述外管焊接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管以及内管,其中,外管的上端设有供内管插入的第一开口,内管插入外管至指定深度时,内管在第一开口处与外管密封连接,保证内管和外管连接处不漏气的同时,也保证了两者的相对固定;外管还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用于排出从液体中分离出的气体的出气口,出气口处安装有第一开关阀,第一开关阀处于常关状态。内管的下端设有第二进液口,内管通过第二进液口与外管连通,内管位于外管之外的部分设有出液口。具体工作时,首先,气液混合的化学品通过第一进液口进入外管,外管内的化学品液面逐渐升高并淹没内管的第二进液口,此时外管内的化学品中,由于气体密度更小,气体上浮,液体下沉,随着气液混合的化学品向外管的持续导入以及外管上层的气体越来越多,外管中增加的液体体积挤压外管中越来越多的气体,导致气体压力越来越大,液体被压入内管中,随着内管内液体的液面越来越高,直至液体从内管的出液口溢出,完成对化学品的气液分离。其中,随着外管内的气体所占空间越来越大,可以通过定时打开第一开关阀,将气体从出气口排出,避免气体将外管内的液体液面压至第二进液口以下而导致气体进入内管,保证气液分离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只包括外管和内管,结构简单,且在使用时只需将气液混合的化学品从第一进液口持续导入,气液分离后的液体便可从出液口持续导出,保证了化学品传输的连续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外管;200-内管;300-液位观察管;110-第一进液口;120-出气口;130-排放口;210-第二进液口;220-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外管100以及内管200,其中,外管100的上端设有供内管200插入的第一开口,内管200插入外管100至指定深度时,内管200在第一开口处与外管100密封连接,保证内管200和外管100连接处不漏气的同时,也保证了两者的相对固定;外管100还设有第一进液口110和用于排出从液体中分离出的气体的出气口120,出气口120处安装有第一开关阀,第一开关阀处于常关状态。内管200的下端或靠近下端的侧壁设有第二进液口210,内管200通过第二进液口210与外管100连通,内管200位于外管100之外的部分设有出液口220。具体工作时,首先,气液混合的化学品通过第一进液口110进入外管100,外管100内的化学品液面逐渐升高并淹没内管200的第二进液口210,此时外管100内的化学品中,由于气体密度更小,气体上浮,液体下沉,随着气液混合的化学品向外管100的持续导入以及外管100上层的气体越来越多,外管100中增加的液体体积挤压外管100中越来越多的气体,导致气体压力越来越大,液体被压入内管200中,随着内管200内液体的液面越来越高,直至液体从内管200的出液口220溢出,完成对化学品的气液分离。其中,随着外管100内的气体所占空间越来越大,可以通过定时打开第一开关阀,将气体从出气口120排出,避免气体将外管100内的液体液面压至第二进液口210以下而导致气体进入内管200,保证气液分离的准确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只包括外管100和内管200,结构简单,且在使用时只需将气液混合的化学品从第一进液口110持续导入,气液分离后的液体便可从出液口220持续导出,保证了化学品传输的连续性。值得说明的,本实施例中,工作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00),所述外管(100)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外管(100)上设有第一进液口(110)以及安装有第一开关阀的出气口(120);以及内管(200),所述内管(200)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外管(100),所述内管(200)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与所述外管(100)密封连接,所述内管(200)下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外管(100)连通的第二进液口(210),所述内管(200)位于所述外管(100)之外的部分设有出液口(2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00),所述外管(100)上端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外管(100)上设有第一进液口(110)以及安装有第一开关阀的出气口(120);以及内管(200),所述内管(200)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外管(100),所述内管(200)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与所述外管(100)密封连接,所述内管(200)下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外管(100)连通的第二进液口(210),所述内管(200)位于所述外管(100)之外的部分设有出液口(2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0)下端设有排放口(130),所述排放口(130)处安装有第二开关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的液位观察管(300),所述外管(100)侧壁由下至上分别设有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液位观察管(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恋夏楠君赵宝君吴娖张伟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半导体专用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