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716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基板;多个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多个导电引线,位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层上,所述导电引线与所述半导体层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在85°‑115°。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半导体结构能够提高半导体的发光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

A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因具有色纯度高、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可靠性好、寿命长、环保等优点,无疑成为最受重视的光源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像素屏要求越显突出,对芯片尺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TrendForce发布的2018年科技产业发展趋势中指出,由于微型发光二极管(MiniLED)技术可搭配软性基板,达成高曲面背光的形式,将有机会使用在手机、电视、车载面板等多种应用上。在特定的电流下,LED芯片的发光效率受亮度和工作电压两个因素影响,而这两个因素本身是一对矛盾体,增加导电引线长度或者宽度均有利于导电,即工作电压会降低,但相应的挡光面积增加,即亮度降低;反之则电压及亮度均升高,很难大幅度提高发光效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既能够降低电压又能够提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通过提高导电引线的高宽比,降低半导体的工作电压,提高半导体的亮度。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基板;多个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多个导电引线,位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层上,所述导电引线与所述半导体层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在85°-1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层包括外延结构及多个电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外延结构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引线包括第一导电引线及第二导电引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引线及第二金属电极的宽度在1-2μ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引线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导电引线垂直于第二电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引线还位于所述半导体层的切割道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引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导电引线的数量。在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形成多个半导体层于所述基板上;形成多个导电引线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层上,所述多个导电引线垂直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层。在一实施例中,形成多个导电引线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层上,所述多个导电引线垂直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层包括:形成图案化光阻层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上;形成导电层于所述图案化光阻层上;移除部分所述导电层,保留所述图案化光阻层侧壁上的导电层,形成导电引线。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结构包括一高宽比较大的导电引线,减少了导电引线遮挡的发光面积,提高了半导体结构的发光面积,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半导体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设计合理,能够控制导电引线的宽度,提高导电引线的高宽比,且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本实施例提出的半导体结构的简要示意图。图2:基板及外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电流阻挡层的剖面示意图。图4:电流扩展层的剖面示意图。图5:电极的剖面示意图。图6-7:导电引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钝化层的剖面示意图。图9:本实施例提出的半导体层的剖面图。图10:本实施例提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造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10,所述半导体结构10包括:基板11,半导体层12及导电引线13。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结构10包括一基板11,所述基板1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蓝宝石、氮化铝、氮化镓、硅、碳化硅;所述基板11可为平面基板或图案化基板。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结构10包括多个半导体层12,所述多个半导体层12位于所述基板1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层12例如为发光二极管芯片,场效应晶体管或双极型晶体管,本实施例以发光二极管芯片作为半导体层12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层12包括一外延结构120,所述外延结构120包括第一半导体层122,第二半导体层121,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21位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22位于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21上,本实施例采用例如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所述基板11上依次沉积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21以及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22,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22例如为P型半导体层,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21例如为N型半导体层。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在所述基板11上形成一层缓冲层,然后在缓冲层上生长所述外延结构120,在所述基板11和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21之间形成的缓冲层,有利于所述外延结构120的生长,提高倒装发光二极管的质量。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层12还包括一电流阻挡层130,本实施例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溅射工艺或蒸发工艺在所述外延结构120上形成一层电流阻挡层130,然后在所述电流阻挡层130上形成一层图案化光阻层,然后对所述电流阻挡层130进行刻蚀清洗,然后得到图案化电流阻挡层130,然后去除光阻层并进行清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阻挡层130的材料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氟化镁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阻挡层3的材料例如为氧化硅,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所述电流阻挡层130的厚度在80-500nm之间,例如为300nm。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流阻挡层130位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22以及电流扩展层140之间,可以避免电流直接进入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22,提升半导体芯片的发光亮度,所述电流阻挡层130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22的尺寸。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层12包括一电流扩展层140,首先采用电子束蒸发和/或磁控溅射法在所述电流阻挡层130上形成一层电流扩展层140,所述电流扩展层140的厚度在20-200nm之间,例如为100nm,然后在所述电流扩展层140上形成一层图案化光阻层,然后通过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去除部分所述电流扩展层140,形成图案化电流扩展层140,同时去除部分所述外延结构120,形成至少一个从所述电流扩展层140到所述第二半导体层121的凹槽150,所述凹槽150的深度在1-2μm之间,例如是1.5μm,然后进行清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扩展层140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掺杂氟的氧化锡,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电流扩展层140的材料为氧化铟锡,使用普遍,成本低。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层12还包括多个电极,本实施例首先在所述电流扩展层140上和所述凹槽150上形成一层图案化光阻层,所述图案化光阻层包括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电流扩展层140上,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凹槽150内,所述第一电极161生长在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电极162生长在第二开口内,然后通过蒸镀和/或溅射技术在所述图案化光阻层,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上沉积电极,然后剥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个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多个导电引线,位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层上,所述导电引线与所述半导体层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在85°‑1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多个半导体层,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多个导电引线,位于所述多个半导体层上,所述导电引线与所述半导体层形成一夹角,所述夹角在85°-1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包括外延结构及多个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外延结构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引线包括第一导电引线及第二导电引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引线及第二金属电极的宽度在1-2μm。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引线垂直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军刘亚柱唐军齐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彩虹蓝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