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曲秀全专利>正文

外星轮低副超越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6888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外星轮低副超越离合器,外星轮2与输出轴1组成主动与从动配合关系,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输出轴1表面形成楔形空间,起到传动和夹紧作用的楔块由三部分组成,内楔块3、圆柱4和外楔块5组成一个整体,置于该楔形空间内,共同作用于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输出轴1表面。内楔块3与输出轴1表面、内楔块3与圆柱4、外楔块5与圆柱4、外楔块5与外星轮2的内表面等之间都是以低副相联接,圆柱4起到使外楔块5的表面与外星轮的2内表面始终保持面接触的自适应调整功能。弹簧6通过螺钉7顶到外楔块5上,通过螺钉7可以调节弹簧6作用于外楔块5上的力,该作用力为外楔块5与外星轮2内表面提供初始摩擦力。外星轮2为运动或动力的输入构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超越离合器,外星轮低副超越离合器。技术背景超越离合器是一种靠主、从动部分的相对运动而自动结合或脱开的离合器。超越离合器 目前常用的有两种形式1滚柱式;2楔块式。其接触方式都为高副线接触,易磨损。从工作性 能上看,圆柱式超越离合器自锁能力不好,负载能力不强;而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在磨损后工 作不可靠。这两种摩擦式超越离合器在使用性能上都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越离合器, 一种其夹紧和传动结构部分为转动和移动副的 外星轮低副超越离合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星轮2与输出轴1组成主动与从动配合关系,外星轮 2的内斜面和输出轴1表面形成四个楔形空间(其楔形空间的数量可根据需要从三个往上增加)。其楔角为",为满足楔块自锁条件,要求《<^ (p为摩擦角)。起到传动和夹紧作用的楔块由三部分组成,内楔块3、圆柱4和外楔块5组成一个整体,置于该楔形空间内,共同 作用于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输出轴1表面。内楔块3与输出轴1表面、内楔块3与圆柱4、 外楔块5与圆柱4、外楔块5与外星轮2的内表面等之间都是以低副相联接,圆柱4起到使 外楔块5的表面与外星轮的2内表面始终保持面接触的自适应调整功能。弹簧6通过螺钉7 顶到外楔块5上,通过螺钉7可以调节弹簧6作用于外楔块5上的力,该作用力为外楔块5 与外星轮2内表面提供初始摩擦力。外星轮2为运动或动力的输入构件。工作时,内楔块、圆柱和外楔块相对外星轮逆时针运动,楔入外星轮的内斜面和输出轴 表面之间的楔形空间。使外星轮通过外楔块、圆柱和内楔块共同作用,夹紧输出轴一同转动。 当外星轮逆时针转动时,外楔块相对于外星轮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外楔块、圆柱和内楔块脱 离楔入作用,从而使得外星轮和输出轴各自转动实现超越功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负载能力强、耐磨损、耐冲击,工作可靠,在相同的传输力 矩条件下,径向尺寸小。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外星轮低副超越离合器。它是由输出轴l、外星轮2、内楔块3、圆柱4、外 楔块5、弹簧6和螺钉7组成。外星轮2与输出轴1组成主从动配合关系,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输出轴1表面形成四个楔形空间,其楔角为",为满足楔块自锁条件,要求《<^ (p为摩擦角)。内楔块3、圆柱4和外楔块5置于该楔形空间内。它们的联接关系是外星轮2—外楔块5—圆柱4一内楔块3--输出轴l。内楔块3与输出轴1联接、内楔块3与圆柱4联接、外楔块5与外星轮2的内表 面等之间都是以低副相联接。弹簧6通过螺钉7顶到外楔块5上,通过螺钉7调节弹簧6作 用于外楔块5上的力,该作用力为外楔块5与外星轮2内表面提供起始摩擦力,外星轮2为 运动或动力的输入构件。权利要求1.一种外星轮低副超越离合器,其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输出轴(1)表面形成楔形空间,楔块由内楔块(3)、圆柱(4)和外楔块(5)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内楔块(3)、圆柱(4)与外楔块(5)位于这个空间之内,外楔块(5)作用于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内楔块(3)作用于输出轴(1)表面,圆柱(4)位于内楔块(3)与外楔块(5)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星轮低副超越离合器,其特征是输出轴(1)外星轮(2)内斜面、 内楔块(3)、圆柱(4)与外楔块(5)之间都是以低副相联接。专利摘要一种外星轮低副超越离合器,外星轮2与输出轴1组成主动与从动配合关系,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输出轴1表面形成楔形空间,起到传动和夹紧作用的楔块由三部分组成,内楔块3、圆柱4和外楔块5组成一个整体,置于该楔形空间内,共同作用于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输出轴1表面。内楔块3与输出轴1表面、内楔块3与圆柱4、外楔块5与圆柱4、外楔块5与外星轮2的内表面等之间都是以低副相联接,圆柱4起到使外楔块5的表面与外星轮的2内表面始终保持面接触的自适应调整功能。弹簧6通过螺钉7顶到外楔块5上,通过螺钉7可以调节弹簧6作用于外楔块5上的力,该作用力为外楔块5与外星轮2内表面提供初始摩擦力。外星轮2为运动或动力的输入构件。文档编号F16D41/06GK201110327SQ20072011729公开日2008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刘明思, 孟晓萍, 曲秀全, 渊 薛 申请人:曲秀全;薛 渊;刘明思;孟晓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星轮低副超越离合器,其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输出轴(1)表面形成楔形空间,楔块由内楔块(3)、圆柱(4)和外楔块(5)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内楔块(3)、圆柱(4)与外楔块(5)位于这个空间之内,外楔块(5)作用于外星轮(2)的内斜面和内楔块(3)作用于输出轴(1)表面,圆柱(4)位于内楔块(3)与外楔块(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秀全薛渊刘明思孟晓萍
申请(专利权)人:曲秀全薛渊刘明思孟晓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