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647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是由离合器分离臂和轴组成,其特点是圆柱凸轮固接在轴上,凸轮上设有凸槽,滚子卡置在凸槽内,滚子固定在滑块上,滑块两侧套有轨道,滑块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离合器分离臂铰接,连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一端卡置在滑块端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离合器分离臂的另一端活动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传递效率高、适合各种常合式摩擦离合器的特点。(*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属于机动车传动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对配置手动变速器及干片常合式摩擦离合器的机动车实施自动变速或自动离合改造的控制机动车离合器的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三、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传递效率高、适合各种常合式摩擦离合器的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是由离合器分离臂和轴组成,其特点是圆柱凸轮固接在轴上并可绕轴心转动,凸轮上设有凸槽,滚子卡置在凸槽内并能在槽内滚动,滚子固定在滑块上,滑块两侧套有轨道,滑块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离合器分离臂铰接,连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一端卡置在滑块端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离合器分离臂的另一端活动固定。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是凸槽的分离曲线、接近半结合曲线、半结合曲线、全结合曲线为渐开线,其他两曲线为正圆弧线,分离曲线、接近半结合曲线、半结合曲线、全结合曲线的升程比为1∶0.7-1∶0.1-0.2∶0.2-0.5,分离曲线、接近半结合曲线、半结合曲线、全结合曲线的工作角度δ、α、β、γ分别为45-60°、25-40°、50-80°、150-180°。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积极效果一只圆柱凸轮固接在一轴上,由直流电机驱动旋转,从动件滑块把圆柱凸轮的凸槽螺旋线升程变化转换成往复运动,驱动离合器分离臂实现离合器分离、结合的功能,在滑块接合运动方向上设置有弹簧,离合器接合时压缩弹簧,离合器分离时释放弹簧,凸轮凸槽的曲线按离合器“快离缓合”的要求设计为特形封闭凸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五、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一种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参照图1、图2、图3,圆柱凸轮1固接在轴2上并可绕轴2心转动,凸轮1上设有凸槽6,滚子5卡置在凸槽6内并能在槽内滚动,滚子5固定在滑块3上,滑块3两侧套有与轴2平行的轨道4,滑块3可沿轨道4滑动,滑块3与连杆7一端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与离合器分离臂8铰接,连杆7上套有弹簧9,弹簧9一端卡置在滑块3端面,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离合器分离臂8的另一端活动固定,凸槽6的分离曲线10、接近半结合曲线11、半结合曲线12、全结合曲线13为螺旋线,曲线14、15为正圆弧线,本实施例中分离曲线10、接近半结合曲线11、半结合曲线12、全结合曲线13的升程比为1∶0.7∶0.1∶0.2,分离曲线10、接近半结合曲线11、半结合曲线12、全结合曲线13的工作角度δ、α、β、γ分别为45°、25°、50°、150°,这构成了本技术的一种静态结构。实施例2,一种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参照图1、图2、图3,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分离曲线10、接近半结合曲线11、半结合曲线12、全结合曲线13的升程比为1∶1∶0.2∶0.5,分离曲线10、接近半结合曲线11、半结合曲线12、全结合曲线13的工作角度δ、α、β、γ分别为60°、40°、80°、180°,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使用本技术时,可将外界动力通过轴2输入,轴2带动圆柱凸轮1转动,滑块3把圆柱凸轮1凸槽6螺旋线升程变化转化为往复摆动,滑块3通过连杆7拉动离合器分离臂8实现离合器分离,凸槽6为封闭曲线,曲线10为离合器分离区段,它的升程大,满足快离要求,设它的升程为1,工作角度δ为45-60°,曲线11为接近半结合区段,其升程也较大,目的是尽快进入结合状态,其升程与曲线10的升程比为0.7-1,工作角度α为25-40°,曲线12为半结合区段,其升程很小,达到克服机动车静态惯性,形成变静为动的缓冲过渡,其升程与曲线10的升程比为0.1-0.2,工作角度β为50-80°,曲线13为全结合区段,其升程较曲线12有所增长,其升程与曲线10的升程比为0.2-0.3,工作角度γ为150-180°,这段曲线不能太缓,否则容易造成半结合过度而烧蚀离合器片,也不能过陡,否则会造成发动机过载,滚子5运行在凸槽6曲线升程起始角0-20°时,为离合器分离止点,滚子5运行在凸槽6曲线升程终止角285-305°时,为离合器结合止点,一般情况下,凸轮1只需作单向旋转即能满足例合要求,特殊情况下,在曲线11、12、13区段凸轮也可作反向旋转,凸轮1在执行离合器分离动作时,要克服离合器压力盘的弹簧压力,需要大的动力,而执行分离的曲线10升程很大,加剧了对动力的要求,相反在执行离合器结合时,是顺离合器压力盘的压力方向运动,对动力要求为负值,因而设置的弹簧9起到了力量储备、释放的平衡作用,即运行在曲线11、12、13区段把富裕动力储存,在曲线10区段释放。权利要求1.一种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是由离合器分离臂(8)和轴(2)组成,其特征是圆柱凸轮(1)固接在轴(2)上并可绕轴(2)心转动,凸轮(1)上设有凸槽(6),滚子(5)卡置在凸槽(6)内并能在槽内滚动,滚子(5)固定在滑块(3)上,滑块(3)两侧套有轨道(4),滑块(3)与连杆(7)一端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与离合器分离臂(8)铰接,连杆(7)上套有弹簧(9),弹簧(9)一端卡置在滑块(3)端面,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离合器分离臂(8)的另一端活动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凸槽(6)的分离曲线(10)、接近半结合曲线(11)、半结合曲线(12)、全结合曲线(13)为渐开线,曲线(14)、(15)为正圆弧线,分离曲线(10)、接近半结合曲线(11)、半结合曲线(12)、全结合曲线(13)的升程比为1∶0.7-1∶0.1-0.2∶0.2-0.5,分离曲线(10)、接近半结合曲线(11)、半结合曲线(12)、全结合曲线(13)的工作角度δ、α、β、γ分别为45-60°、25-40°、50-80°、150-18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是由离合器分离臂和轴组成,其特点是圆柱凸轮固接在轴上,凸轮上设有凸槽,滚子卡置在凸槽内,滚子固定在滑块上,滑块两侧套有轨道,滑块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离合器分离臂铰接,连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一端卡置在滑块端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离合器分离臂的另一端活动固定,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传递效率高、适合各种常合式摩擦离合器的特点。文档编号F16D23/12GK2520432SQ0221267公开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5日专利技术者江大建, 高启, 江大中 申请人:烟台鸿桥高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凸轮离合控制装置,是由离合器分离臂(8)和轴(2)组成,其特征是圆柱凸轮(1)固接在轴(2)上并可绕轴(2)心转动,凸轮(1)上设有凸槽(6),滚子(5)卡置在凸槽(6)内并能在槽内滚动,滚子(5)固定在滑块(3)上,滑块(3)两侧套有轨道(4),滑块(3)与连杆(7)一端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与离合器分离臂(8)铰接,连杆(7)上套有弹簧(9),弹簧(9)一端卡置在滑块(3)端面,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离合器分离臂(8)的另一端活动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大建高启江大中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鸿桥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