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白度值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1409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白度值的生产方法,涉及大豆产业链深加工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低温萃取技术、水洗技术、柠檬酸酸沉技术、金属盐离子替代技术、组合酶处理技术、高压喷雾干燥等相结合的现代化食品加工技术对大豆分离蛋白加工方式进行改进,通过萃取、酸沉、中和、酶解、杀菌、闪蒸、喷雾干燥和包装等步骤,解决目前国内外传统加工方式造成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粉体色泽及水溶色较深的问题,通过对上述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采用一种简单可行,易于实施的工艺来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白度值,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白度值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豆产业链深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白度值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凝胶性、乳化性、分散性、起泡性、保水保油性等多种功能性质,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加工的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日益增多,人们对于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以及外观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涉及到鱼丸、大豆肽、蛋白质粉等加工领域,更是对大豆分离蛋白的色泽白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白度值是衡量大豆分离蛋白原料质量的重要感官指标之一,色泽优良的大豆蛋白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性状,给人们美的感受,而且还能进价人们的食欲,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尤其是不添加任何增白措施的条件下,白度值高的大豆分离蛋白更能给厂家和消费者带来食品安全上的信心,由于我国的大豆分离蛋白行业相对欧美来说起步较晚,生产工艺、设备以及自动化程度比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白度值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生产工艺调整工艺参数,对料液比进行调整后进行萃取,萃取pH6.9‑7.5,萃取温度20‑35℃,萃取时间为10‑25分钟,萃取后进入萃取分离机进行分离;步骤二、调整酸沉用酸的比例,将盐酸或者其他强酸利用柠檬酸进行适当比例的替代,强酸与柠檬酸的比例范围为1:1—1:8,最终将豆乳液的pH调整pH4.0‑4.9,再对酸沉凝乳进行二次水洗,之后利用解碎罐对蛋白凝乳进行低温解碎处理,最后将解碎罐中的物料输送到中和罐;步骤三、控制中和罐中蛋白物料的温度在15‑35℃之间,添加氢氧化钙调整物料的pH为4.8‑5.8,以替代氢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白度值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生产工艺调整工艺参数,对料液比进行调整后进行萃取,萃取pH6.9-7.5,萃取温度20-35℃,萃取时间为10-25分钟,萃取后进入萃取分离机进行分离;步骤二、调整酸沉用酸的比例,将盐酸或者其他强酸利用柠檬酸进行适当比例的替代,强酸与柠檬酸的比例范围为1:1—1:8,最终将豆乳液的pH调整pH4.0-4.9,再对酸沉凝乳进行二次水洗,之后利用解碎罐对蛋白凝乳进行低温解碎处理,最后将解碎罐中的物料输送到中和罐;步骤三、控制中和罐中蛋白物料的温度在15-35℃之间,添加氢氧化钙调整物料的pH为4.8-5.8,以替代氢氧化钠,之后添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回调,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范围是10-30%,将pH调至7.0-7.5,添加低温(5-25℃)工艺水,调整中和物料的糖度为16-24BX,最后加入固形物含量3-7‰的酶制剂进行中和处理;步骤四、将添加酶制剂的中和物料输送到酶解槽中进行酶解,酶解液位控制在0.2-1.0m,酶解温度控制在50-60℃,酶解时间控制在10-60min;步骤五、将温度调制145±5℃、背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钊李广庆王才立王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嘉华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