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068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有一调整臂体(3),其上端部通过轴销(1)与连接叉(2)相铰接,连接叉的一端与汽车制动气缸螺纹连接,另一端以轴销(9)连接一调整杆(10);在调整臂体内装有蜗轮(8)、蜗杆(5),蜗轮的花键轴孔与汽车S形凸轮轴花键相配合,其特征在于:蜗杆(5)上一边装有止推环(4),另一边依次装有隔垫(11)、复位弹簧(12)、从动环(13),及可在蜗杆长孔内移动的键销(14);在从动环上设有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C),与之相接的有一拨块(15),在拨块上设有与之共轭的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C);在蜗杆装止推环一边的蜗杆轴端部装有有限防逆转超越联轴器(6),该联轴器一边包容蜗杆的端部,另一端包容调整臂体的后堵盖(7);所说的调整杆上设有槽口,该槽口与拨块的径向凸台(B)相配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送旋转运动的制动器
,尤其是涉及汽车制动器中在一个方向自动调整过大间隙的机械式松紧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磨损的原因,其制动鼓与制动蹄的间隙在不断增大,致使制动距离增大,延长制动的滞后时间,造成制动灵敏度降低;若同一轴两轮制动间隙不同,将使两轮的制动力不均匀,汽车制动时会发生跑偏、摆尾现象,影响行车安全,为解决此问题,已有许多人设计出了各种自动调整装置,如我国技术专利CN2329807Y及CN2470607Y均提出了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的技术方案,前者是采用设置与蜗轮同轴的调整主传动齿轮,在该齿轮上有一控制孔,孔内悬置控制销,控制销固定在汽车凸轮轴支架上;主传动齿轮与介轮啮合,在与介轮的同轴上有主动螺旋齿轮和助力弹簧;主动螺旋齿轮与被动螺旋齿轮啮合,被动螺旋齿轮与蜗杆同轴,同轴上设有一离合弹簧,构成单向超越离合器;当制动间隙因蹄片磨损而变大时,制动转角超过了控制孔所设定的限位间隙范围,主传动齿轮定位,制动回位时,消除相对转动位移,通过离合弹簧等调整因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达到自动调整蹄片间隙的目的。此技术方案中,因单向超越离合器设置在整个传动链的后部,即与大蜗杆同轴,其所受扭矩大,且部件体积也大;而靠控制孔与控制销间隙来进行检测感知和补偿,准确度较差,因汽车运行中频繁刹车导致孔与销的机械磨损,很难保证正确调整;针对上述问题,本设计人曾提出一种将单向超越离合器设置在整个传动链的前部,使其尺寸较小,结构紧凑,且受扭矩小,减少零件磨损,运作准确可靠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装置的技术方案,并向国家申请了专利(申请号02155128.6),此方案技术效果较好,但加工难度大,成本高;这两种技术方案都需要在汽车上设置固定基准点,增加了设计和安装的复杂性;关于后一专利(公告号CN2470607Y),是通过本体内的蜗轮蜗杆传动系,在蜗杆尾部的外径上装有止动弹簧,在蜗杆前部也装有一个离合弹簧,形成两组方向相反的单向联合器;在蜗杆轴上连接有齿轮,其与制动气室相连接的齿条构成传动杆系;当汽车制动器蹄、鼓存在过量间隙时,能在制动过程中进行调整;由于是在制动过程中,调整臂在调整间隙时要承受很大的负荷,各机件易损坏,影响产品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运作准确可靠、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的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调整臂体的上端部通过轴销与连接叉相铰接,连接叉的一端与汽车制动气缸螺纹连接,另一端以轴销连接一调整杆;在调整臂体内装有蜗轮、蜗杆,蜗轮的花键轴孔与汽车S形凸轮轴花键相配合;蜗杆上一边装有止推环,另一边依次装有隔垫、复位弹簧、从动环,及可在蜗杆长孔内移动的键销;在从动环上设有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与之相接的有一拨块,在拨块上设有与之共轭的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在蜗杆装止推环一边的蜗杆轴端部装有有限防逆转超越联轴器,该联轴器一边包容蜗杆的端部,另一端包容调整臂体的后堵盖;所说的调整杆上设有槽口,该槽口与拨块的径向凸台相配合。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在汽车上安装本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初始安装的缸臂角α0约为100°,在制动汽缸退回到极限位置时即呈此状态,当汽车制动时,制动汽缸伸出,调整臂及S形凸轮轴以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角度,制动蹄张开,消除蹄鼓间隙而制动,此时调整杆向上移动,其行程与设计的调整杆槽口宽度和拨块径向凸台宽度之差相吻合,故未带动拨块转动,制动结束,制动汽缸复位;当制动蹄的磨擦片磨损后,蹄鼓间隙增大,此时制动,调整臂必须按顺时针方向多转过一角度,调整杆向上移动的行程也随之增大,而超出了设计的调整杆槽口宽度和拨块径向凸台宽度之差,而带动拨块转动,因其旋转方向不能带动与之相接的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而打滑,蜗杆因受有限防逆转超越联轴器限制,仍在原位不动,制动结束,制动汽缸复位;调整杆返回的行程与上升行程相等,超出了设计的调整杆槽口宽度和拨块径向凸台宽度之差,迫使拨块转动,此时的旋转方向使联合器处于单向传动的结合状态,带动蜗杆转动,而有限防逆转超越联轴器打滑,使调整臂随蜗轮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对因磨擦片磨损导致蹄鼓间隙增大进行等量补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不用在汽车上设置固定基准点,使设计和安装都大为简化,降低造价,且结构紧凑、动作可靠;其调整蹄、鼓间隙是在解除制动,气缸退回时进行的,因此各机件受力很少,减少运动元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运行状态示意一安装的初始位置。图4是本专利技术运行状态示意一正常制动时的位置。图5是本专利技术运行状态示意一蹄、鼓间隙过大制动时的位置。图中1、轴销,2、连接叉,3、调整臂体,4、止推环,5、蜗杆,6、有限防逆转超越联轴器,7、后堵盖,8、蜗轮,9、轴销,10、调整杆,11、隔垫,12、复位弹簧,13、从动环,14、键销,15、拨块,16、顶杆;B、拨块的径向凸台,C、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D、E、转动方向,F、调整杆槽口宽度,G、拨块径向凸台宽度,α、β、γ、角度。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图2所示,一种汽车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其调整臂体(3)的上端部通过轴销(1)与连接叉(2)相铰接,连接叉的一端与汽车制动气缸螺纹连接,另一端以轴销(9)连接一调整杆(10);在调整臂体内装有蜗轮(8)、蜗杆(5),蜗轮的花键轴孔与汽车S形凸轮轴花键相配合;蜗杆上一边装有止推环(4),另一边依次装有隔垫(11)、复位弹簧(12)、从动环(13),及可在蜗杆长孔内移动的键销(14);在从动环上设有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C),与之相接的有一拨块(15),在拨块上设有与之共轭的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C);在蜗杆装止推环一边的蜗杆轴端部装有有限防逆转超越联轴器(6),该联轴器一边包容蜗杆的端部,另一端包容调整臂体的后堵盖(7);所说的调整杆上设有槽口,该槽口与拨块的径向凸台(B)相配合。为了在必要时打开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C),在蜗杆端部轴芯位置加装一顶杆(16),该顶杆由蜗杆端部轴芯位置伸入与锯齿形端面牙嵌式单向离合器(C)相联接。下面再参照附图1-5,对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详加说明在汽车上安装本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形成一缸臂角α,其初始安装的缸臂角α0=90+β1约为100°,在制动汽缸退回到极限位置时即呈此状态,当汽车制动时,制动汽缸伸出,调整臂及S形凸轮轴按E方向旋转一角度β=β1+β2,此时缸臂角为α1=α0-(β1+β2),制动蹄张开,消除蹄鼓间隙而制动,此时调整杆(10)向上移动,其行程与设计的调整杆槽口宽度F和拨块径向凸台B的宽度之差F-G相吻合,故未带动拨块(15)转动,制动结束,制动汽缸复位;当制动蹄的磨擦片磨损后,蹄鼓间隙增大,此时制动,调整臂必须按E方向比正常制动角度多转过一Δβ角度,才能消除增大了的蹄鼓间隙,此时缸臂角α2=α0-(β1+β2+Δβ),调整杆(10)向上移动的行程也随之增大,而超出了设计的调整杆槽口宽度和拨块径向凸台宽度之差F-G,而带动拨块(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三浪润滑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