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9658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是利用离合器致动器啮合离合器至不同位置时,其引擎转速与变速箱输入轴同步的时间比例或其变速箱输入轴转速的加速度量与扭力间的比例,推算出其间的离合器扭力比例,再利用实验或假设其离合器位置与扭力的关系,由此定义出离合器扭力为零,亦即离合器初始接触点的位置,并可推算出离合器的扭力特性曲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不需外加传感器及电子节气阀,利用运算方式及实验数据的验证即可精确定义出自动离合车辆的离合器初始接触点位置以进行磨耗补偿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于自动离合(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Automated clutchManual Transmission)的车辆中,其动力系统10的组成如图1所示,包括引擎11、飞轮12、离合器13、变速箱14及离合器致动器(Clutch Actuator)15,离合器13则是经由一控制单元16驱动离合器致动器15进而推动离合器13达到控制单元16需求的位置,当驾驶者17于起步171或换档172的行驶状况下,每当离合器13进行啮合(engage)动作时,都会先将离合器13啮合至一接近点(approach point)以等待下一步动作,相较于传统手排变速箱而言,由于自动离合车辆的所述离合器13的动作并非由驾驶者17本身操控,因此离合器13经长时间使用而产生了较大的磨耗量后,若不对其磨耗量作一磨耗补偿,则将会对本身程控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车辆的行车质量及其安全性,而若能明确定义离合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控制离合器由完全脱离位置前进至造成变速箱输入轴速度变化的指定位置;b.记录第一次离合器啮合位置的同步时间;c.记录第二次离合器啮合位置的同步时间 ;以及d.依据步骤b及步骤c所得数值计算出离合器初始接触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a.控制离合器由完全脱离位置前进至造成变速箱输入轴速度变化的指定位置;b.记录第一次离合器啮合位置的同步时间;c.记录第二次离合器啮合位置的同步时间;以及d.依据步骤b及步骤c所得数值计算出离合器初始接触点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于进行步骤a之前更包括一判别步骤,其是通过一离合器磨耗补偿模块进行判断车辆是否满足修正条件,若变速箱档位位于空档,且引擎转速为怠速、变速箱输入轴转速为零时,表示修正条件成立,进行步骤a,反之则不进行步骤a。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磨耗补偿模块是为一可侦测行车系统状态而自动开启的离合器磨耗补偿模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前进方式是利用马达控制的方式定速率前进至指定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位置比初始的离合器接触点多进入10~3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是依据程序ΣTExternal=T-TD=Iθ..]]>及θ.=∫0tsθ..dt=θ..dts=ω]]>计算出离合器初始接触点的位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的后更包括一步骤e,所述步骤e是通过步骤d所计算出离合器初始接触点的位置以推算出离合器的扭力曲线。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更包括对离合器总行程作多点线性回归计算。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是通过实验所得的离合器扭力与其啮合位置关系图,再利用内插法而定义出离合器的扭力曲线。10.一种定义离合器接触点及扭力特性曲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士哲陈义仁林金亨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