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生产*耐磨铸球的铁模覆砂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覆砂模具
,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生产耐磨铸球的铁模覆砂模具。
技术介绍
耐磨铸球广泛应用于建筑水泥、矿山冶金、能源火电等粉体工程的消耗性研磨介质,直径一般在目前,公知的金属模具主要由砂模和金属模,各有不足。近年来,金属模覆砂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应用和发展,金属模覆砂铸造技术是指在金属模具内腔覆上一层型砂而形成铸型的一种新型铸造技术,它吸收了砂模铸造工艺和金属模铸造工艺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技术缺陷,提高了铸球的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生产成本显著降低。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铸球的生产效率,以及确保在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提高铸球的质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生产耐磨铸球的铁模覆砂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生产耐磨铸球的铁模覆砂模具,包括上型板、下型板及对应安装在所述上型板中心位置的直浇口,还包括:第一内压冒口,设置在所述上型板、下型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其中,每侧设有两个且两侧的第一内压冒口以直浇口为中心对称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生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生产耐磨铸球的铁模覆砂模具,包括上型板(10)、下型板(20)及对应安装在所述上型板(10)中心位置的直浇口(1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内压冒口(31),设置在所述上型板(10)、下型板(20)宽度方向的两侧,其中,每侧设有两个且两侧的第一内压冒口(31)以直浇口(101)为中心对称点;第二内压冒口(32),设置在两侧的第一内压冒口(31)之间;球碗(40),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压冒口(31)、第二内压冒口(32)的四周,且相邻第一内压冒口(31)和第二内压冒口(32)上的球碗(40)处于相互避让的位置;其中,所述的第一内压冒口(31)经由第一横浇道(51)连通至所述的直浇口(101);所述的第二内压冒口(32)经由第二横浇道(52)连通至所述的直浇口(101);所述球碗(40)、第一内压冒口(31)和第二内压冒口(32)的内表面覆有一层树脂砂,且在覆砂后,所述第一内压冒口(31)、第二内压冒口(32)的顶端比对应设置的球碗(40)的顶端高出15~25mm,所述第一内压冒口(31)、第二内压冒口(32)的底部比对应设置的球碗(40)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俞海清,俞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