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式发动机线束塑壳保护外壳
本技术涉及线束
,具体涉及线束塑壳保护外壳。
技术介绍
在汽车工作期间,行驶时,振动很剧烈,在车声行驶时的振动环境下以及发动机运行时的高温环境下,发动机线束的塑壳与导线的连接处极易发生疲劳损伤,进而影响发动机线束的导电性能以及信号的传导,影响发动机线束的工作。目前在发动机线束的保护方式,往往是通过缠绕胶带在塑壳以及导线的连接处,然而这种方式对于操作人员的缠绕手法具有一定的关系,如若操作人员并未将胶带绕紧,容易导致胶带的后期松脱,仍无法保证塑壳以及导线连接处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可拆卸式发动机线束塑壳保护外壳,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可拆卸式发动机线束塑壳保护外壳,包括一橡胶制成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左右设置的线束保护壳以及塑壳保护壳;所述塑壳保护壳包括上下设置的塑壳保护翻盖以及塑壳保护槽,所述塑壳保护翻盖的前端与所述塑壳保护槽的前端连接,所述塑壳保护翻盖的后端与所述塑壳保护槽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并围成一用于卡接塑壳的塑壳容纳腔;所述线束保护壳是由两个线束子保护单元 ...
【技术保护点】
1.可拆卸式发动机线束塑壳保护外壳,包括一橡胶制成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左右设置的线束保护壳以及塑壳保护壳;所述塑壳保护壳包括上下设置的塑壳保护翻盖以及塑壳保护槽,所述塑壳保护翻盖的前端与所述塑壳保护槽的前端连接,所述塑壳保护翻盖的后端与所述塑壳保护槽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并围成一用于卡接塑壳的塑壳容纳腔;所述线束保护壳是由两个线束子保护单元卡接构成的线束保护壳,所述线束保护壳内设有一引导方向呈L形的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与所述塑壳容纳腔导通;所述塑壳保护壳与所述线束保护壳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塑壳保护壳的左端套设在所述线束保护壳右端的外围,且所述线束保护壳以所述塑壳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拆卸式发动机线束塑壳保护外壳,包括一橡胶制成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包括左右设置的线束保护壳以及塑壳保护壳;所述塑壳保护壳包括上下设置的塑壳保护翻盖以及塑壳保护槽,所述塑壳保护翻盖的前端与所述塑壳保护槽的前端连接,所述塑壳保护翻盖的后端与所述塑壳保护槽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并围成一用于卡接塑壳的塑壳容纳腔;所述线束保护壳是由两个线束子保护单元卡接构成的线束保护壳,所述线束保护壳内设有一引导方向呈L形的穿线通道,所述穿线通道与所述塑壳容纳腔导通;所述塑壳保护壳与所述线束保护壳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塑壳保护壳的左端套设在所述线束保护壳右端的外围,且所述线束保护壳以所述塑壳保护壳的轴向为旋转中心线与所述塑壳保护壳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发动机线束塑壳保护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壳保护壳的左端外壁设有两道轴向排布的环状突起;所述线束保护壳的右端内壁设有嵌入两道环状突起之间间隙的环状凸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发动机线束塑壳保护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保护壳从左至右依次为塑壳卡接部、中间过渡部以及线束固定部;所述塑壳卡接部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中间过渡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所述中间过渡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线束固定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位于塑壳卡接部的塑壳保护翻盖的前端与位于塑壳卡接部的塑壳保护槽的前端通过一连接片相连;位于塑壳卡接部的塑壳保护翻盖的后端与位于塑壳卡接部的塑壳保护槽的后端通过相互匹配的卡扣与卡槽卡接;位于线束固定部的塑壳保护翻盖的后端与位于线束固定部的塑壳保护槽的后端通过相互匹配的卡扣与卡槽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发动机线束塑壳保护外壳,其特征在于:两个线束子保护单元分别为上下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金亭汽车线束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