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69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结构,其具有分设于两侧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两端均通过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之间的变速器安装横梁,还具有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外侧均固连设置的车身支撑件和碰撞吸能件,且沿所述左纵梁及所述右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车身支撑件与所述碰撞吸能件分置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长度方向延长线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车架结构通过左右纵梁外侧的车身支撑件和碰撞吸能件的设置,在车辆发生正面偏置碰撞和侧碰时,利用车身支撑件可提高车架向车身的传力效果,利用碰撞吸能件可提高车架侧面碰撞吸能效果,从而能够提升车架抵抗碰撞能力与承受载荷及扭转变形的能力,进而可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Fram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的设计既要考虑车辆的性能品质,也要满足相关的安全法规,比如在车辆出厂时其需要满足正面碰撞、正面偏置碰撞、侧面碰撞等各种要求。作为车辆底盘部分的重要组成结构,非承载式车架在整车碰撞性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位于整体车架中段的纵梁中段与变速器安装横梁在车辆的正面偏置碰撞和侧碰中起主要的支撑作用。现有车辆大多通过变速器安装横梁连接纵梁中段的结构来抵抗正面偏置碰撞和侧碰所带来的冲击,不过目前的车辆车架结构仍存在正面偏置碰撞与侧碰传力效果不好,以及车架抵抗碰撞能力与承受载荷及扭转变形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整车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架结构,以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而提升车辆安全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架结构,其具有分设于两侧的左纵梁和右纵梁,以及两端均通过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左纵梁与所述右纵梁之间的变速器安装横梁,还具有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外侧均固连设置的车身支撑件和碰撞吸能件,且沿所述左纵梁及所述右纵梁的长度方向,所述车身支撑件与所述碰撞吸能件分置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长度方向延长线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均具有纵梁中段、纵梁前段,以及连接所述纵梁中段和所述纵梁前段的过渡段;且沿所述纵梁中段至所述纵梁前段的方向,所述过渡段为向车架内侧渐收的弯曲状,两侧的所述车身支撑件分别固连于相应侧的所述过渡段上。进一步的,所述车身支撑件和所述左纵梁或所述右纵梁的连接部位沿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长度方向的投影,以及所述碰撞吸能件和所述左纵梁或所述右纵梁的连接部位沿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长度方向的投影,两者分别为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左纵梁或所述右纵梁的连接部位沿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长度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进一步的,于所述左纵梁内设有沿所述左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左纵梁加强板,所述左纵梁加强板包括并排布置的左纵梁加强内板与左纵梁加强外板,所述左纵梁加强内板和所述左纵梁加强外板的截面均类似于竖置的W形、且两者间相对布置。进一步的,于所述右纵梁内,对应于所述连接板的位置设有右纵梁加强板,且所述右纵梁加强板的截面呈几字形。进一步的,所述碰撞吸能件为吸能盒。进一步的,各所述连接板均通过并排布置的两螺栓副和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连接,且对应于所述螺栓副,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内设有螺栓安装加强板,所述螺栓安装加强板截面类似于W形而具有分置于两侧的容纳槽,所述螺栓副一一对应的置于所述容纳槽中。进一步的,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内,沿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若干横梁加强板。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的顶部固连有变速器安装支架,所述横梁加强板包括对应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支架的两相对端设置的两个第一加强板,以及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外侧分别设置的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且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间为对称布置。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均被构造为与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两相对侧均形成有翻边,且所述第三加强板的靠近于车架后端的一侧形成有内凹的缺口,并于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实施例的车架结构通过左右纵梁外侧的车身支撑件和碰撞吸能件的设置,在车辆发生正面偏置碰撞和侧碰时,利用车身支撑件可提高车架向车身的传力效果,利用碰撞吸能件可提高车架侧面碰撞吸能效果,从而能够提升车架抵抗碰撞能力与承受载荷及扭转变形的能力,进而可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身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碰撞吸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车架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左纵梁加强板和右纵梁加强板的布置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左纵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右纵梁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有连接板的变速器安装横梁与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变速器安装横梁的内部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螺栓安装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三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左纵梁,2-右纵梁,3-变速器安装横梁,4-车身支撑件,5-碰撞吸能件,6-连接板,7-左纵梁加强板,8-右纵梁加强板,9-变速器安装支架,10-螺栓副,11-螺栓安装加强板;31-变速器安装横梁上板,32-变速器安装横梁下板,33-第一加强板,34-第二加强板,35-第三加强板,61-连接板上板,62-连接板下板,71-左纵梁加强板内板,72-左纵梁加强板外板;101-左纵梁外板,201-右纵梁外板;1101-容纳槽,3301-侧板,3302-顶板,3303-底板,3401-翻边,3402-第二加强板定位孔,3501-翻边,3502-第三加强板定位孔,3503-缺口。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架结构,其主要针对于具有变速器安装横梁的车架结构中,变速器安装横梁所处区域的车架正面偏置碰撞及侧碰性能较差而做出的改进设计,以提升车架抵抗碰撞能力与承受载荷及扭转变形的能力,从而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如图1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车架结构具有分设于两侧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以及两端均通过连接板6连接于左纵梁1与右纵梁2之间的变速器安装横梁3,还具有于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外侧均固连设置的车身支撑件4和碰撞吸能件5,并且沿左纵梁1及右纵梁2的长度方向,车身支撑件4与碰撞吸能件5分置于变速器安装横梁3长度方向延长线、也即如下图4中L线的两侧。本实施例中,车身支撑件4和碰撞吸能件5的结构分别如图2和图3中所示,其中车身支撑件为一侧敞口的盒状结构,以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车身支撑件4即通过敞口侧焊接至左右纵梁的外侧面上,并在车身支撑件4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车身以及其它车辆构件的安装孔结构。碰撞吸能件5具体采用吸能盒,且作为一种示例,其可采用图3中所示出的同样是一侧敞口的方形盒体结构,该吸能盒通过该敞口侧焊接在左右纵梁的外侧面上即可。当然,除了如图3中示出的吸能盒结构,本实施例中并不对碰撞吸能件5的结构形式进行限定,只要具有碰撞吸能功能、且可满足车辆设计的碰撞吸能效果,该碰撞吸能件5亦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溃缩吸能结构。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均为具有位于车架中部的纵梁中段(z)、位于车架前部的纵梁前段(q),以及连接上述纵梁中段(z)和纵梁前段(q)的过渡段(g)。而且沿着纵梁中段(z)至纵梁前段(q)的方向,两侧的过渡段(g)均设计为向车架内侧渐收的弯曲状,该弯曲状的设置,使得车架前部的宽度小于车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分设于两侧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以及两端均通过连接板(6)连接于所述左纵梁(1)与所述右纵梁(2)之间的变速器安装横梁(3),还具有于所述左纵梁(1)和所述右纵梁(2)的外侧均固连设置的车身支撑件(4)和碰撞吸能件(5),且沿所述左纵梁(1)及所述右纵梁(2)的长度方向,所述车身支撑件(4)与所述碰撞吸能件(5)分置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3)长度方向延长线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分设于两侧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以及两端均通过连接板(6)连接于所述左纵梁(1)与所述右纵梁(2)之间的变速器安装横梁(3),还具有于所述左纵梁(1)和所述右纵梁(2)的外侧均固连设置的车身支撑件(4)和碰撞吸能件(5),且沿所述左纵梁(1)及所述右纵梁(2)的长度方向,所述车身支撑件(4)与所述碰撞吸能件(5)分置于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3)长度方向延长线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和所述右纵梁(2)均具有纵梁中段(z)、纵梁前段(q),以及连接所述纵梁中段(z)和所述纵梁前段(q)的过渡段(g);且沿所述纵梁中段(z)至所述纵梁前段(q)的方向,所述过渡段(g)为向车架内侧渐收的弯曲状,两侧的所述车身支撑件(4)分别固连于相应侧的所述过渡段(g)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支撑件(4)和所述左纵梁(1)或所述右纵梁(2)的连接部位沿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3)长度方向的投影,以及所述碰撞吸能件(5)和所述左纵梁(1)或所述右纵梁(2)的连接部位沿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3)长度方向的投影,两者分别为与所述连接板(6)和所述左纵梁(1)或所述右纵梁(2)的连接部位沿所述变速器安装横梁(3)长度方向的投影部分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左纵梁(1)内设有沿所述左纵梁(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左纵梁加强板(7),所述左纵梁加强板(7)包括并排布置的左纵梁加强内板(71)与左纵梁加强外板(72),所述左纵梁加强内板(71)和所述左纵梁加强外板(72)的截面均类似于竖置的W形、且两者间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栋赵海兵任翠肖胡帅许兆伟宋红双关江海张清芳朱俅付龙豹徐波孙玉王哲李少张洋张岐尹亚雷陈静杨晨刚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