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炎活性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190764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如结构式所示的紫芝中具有抗炎活性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同时还公开了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在制药中的应用。该类化合物可以作为NO抑制剂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Ergosterol compounds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抗炎活性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
,具体涉及从紫芝中提取分离得到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它们作为NO抑制剂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一氧化氮(NO)是具有生物学调控功能的化学物质,在对炎症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研究证明当巨噬细胞受到毒素物质、炎症介质等刺激时,会导致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大量生成,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通过催化其底物中的L-精氨酸,产生NO为主要产物的免疫应答反应,因此在炎症活性筛选中NO的生成量的多少可以作为受试药物抗炎活性的重要指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应用Griess试剂显色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以受试药物抑制NO释放的能力作为筛选指标,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灵芝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灵芝产于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东部。我国普遍分布,但以长江以南为多,分布于长江以南高温多雨地带,具体省份为:湖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目前,已知灵芝属(Ganoderma)真菌约100余种,分布最广的为赤芝(G.lucidum),其次为紫芝(G.sinense),还有树舌灵芝(G.applanatum)、松杉灵芝(G.tsugae)和簿树芝(G.capense)等均供药用。国内外药理研究证明,灵芝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如抗炎(Liu,C.D.;Yang,N.;Song,Y.;Wang,L.X.Int.Immunopharmacol.2015,27,224-231;Hasnat,M.A.;Pervin,M.;Cha,K.M.;Kim,S.K.;Lim,B.O.Phytochemistry2015,114,25-136.),免疫调节(Shi,Y.L.;Cai,D.H.;Wang,X.J.;Liu,X.S.Int.J.Vitam.Nutr.Res.2012,82,383-390;Jan,R.H.;Lin,T.Y.;Hsu,Y.C.;Lee,S.S.;Lo,S.Y.BMCImmunol.2011,12,31.),肝保护(Liu,Y.J.;Du,J.L.;Cao,L.P.;Jia,R.Int.Immunopharmacol.2015,25,112-120.),抗肿瘤(Liang,Z.G.;Yi,Y.J.;Guo,Y.T.;Wang,R.C.;Hu,Q.Int.J.Mol.Sci.2014,15,9103-9116;Sun,X.B.;Zhao,C.;Pan,W.;Wang,J.P.;Wang,W.J.Carbohydr.Polym.2015,123,283-287;Yu,Q.;Nie,S.P.;Wang,J.Q.;Huang,D.F.;Li,W.J.;Xie,M.Y.J.Agric.FoodChem.2015,63,517525.)等作用。现有技术中未见有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及其作为NO抑制剂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系列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类化合物可以作为NO抑制剂用于制备抗炎药物。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结构式所示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麦角甾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紫芝的干燥子实体为原料,用体积分数为50-9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1-3次,每次提取1-6小时,合并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去除溶剂得到总浸膏;(2)将总浸膏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得到有机萃取液,将有机萃取液浓缩后得到有机溶剂层浸膏;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及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3)将有机溶剂层浸膏通过色谱分离法进行分离。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乙醇水溶液浓度为70-95%。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中使用硅胶柱色谱,采用二氯甲烷/甲醇或三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洗脱梯度为100︰1-0︰1。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流分C6(二氯甲烷/甲醇系统20:1-10:1)经反相RP-18柱层析,甲醇/水10%-100%洗脱得4个亚流分;流分C6-3(二氯甲烷/甲醇系统15:1-10:1)经HPLC(MeCN/H2O,20%-60%,8mL/min)得到化合物1(6mg,tR=12.4min),2(4mg,tR=18.3min),和3(2mg,tR=20.1min)。本专利技术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紫芝子实体粉碎,95%乙醇回流提取2h,合并提取液并减压回收溶剂的粗提物,将粗提物混悬于水中,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该萃取物经硅胶200-300目柱色谱,三氯甲烷/甲醇系统100:1,50:1,20:1,10:1,5:1,2:1,1:1和0:1v/v梯度洗脱,收集得到7个流分,流分C6经反相RP-18柱层析,甲醇/水10%-100%洗脱得4个亚流分,C6-3流分经HPLC,MeCN/H2O,20%-60%,8mL/min,得到化合物1,2和3。本专利技术另外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所述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和一种药物制剂,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所述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或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赋形剂。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或药物组合物或药物制剂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所述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或药物组合物或药物制剂作为NO抑制剂在制药中的应用。根据本领域公知的筛选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46.7小鼠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应用Griess试剂显色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NO水平,以受试药物抑制NO释放的能力作为筛选指标,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研究发现化合物1-3能明显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的NO生成,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用于抗炎药物的制备。本专利技术麦角甾醇类可以直接应用,也可以与其它药物包括植物提取物组成复方的形式使用,可以使用不同的药用辅料,制成多种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本专利技术的药物可经口服和注射两种形式给药。使用量可根据给药途径、患者的年龄、体重、所治疗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变化进行一次或多次使用。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提供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2)运用体外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评价,发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及其作为NO抑制剂用作抗炎药物、用于制备抗炎药物的应用或者用于治疗验证疾病的用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制备化合物的方法,紫芝子实体粉碎,95%乙醇回流提取2h,合并提取液并减压回收溶剂的粗提物,将粗提物混悬于水中,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减压浓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该萃取物经硅胶200-300目柱色谱,三氯甲烷/甲醇系统(100:1,50:1,20:1,10:1,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如下结构式所示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如下结构式所示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2.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紫芝的干燥子实体为原料,用体积分数为50-9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1-3次,每次提取1-6小时,合并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去除溶剂得到总浸膏;(2)将总浸膏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得到有机萃取液,将有机萃取液浓缩后得到有机溶剂层浸膏;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及正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3)将有机溶剂层浸膏通过色谱分离法进行分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乙醇水溶液浓度为70-95%。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使用硅胶柱色谱,采用二氯甲烷/甲醇或三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洗脱梯度为100︰1-0︰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分C6(二氯甲烷/甲醇系统20:1-10:1)经反相RP-18柱层析,甲醇/水10%-100%洗脱得4个亚流分;流分C6-3(二氯甲烷/甲醇系统15:1-10:1)经HPLC(MeCN/H2O,20%-60%,8mL/min)得到化合物1(6mg,tR=12.4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任强段晓燕解勇王雅琴许艳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