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44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在发动机的气缸部在侧视观察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高效地配置催化剂装置和冷却构造。鞍乘型车辆具有:水冷式的发动机(13),其包括具有气缸(45)和气缸盖(46)的气缸部(44);排气管(77),其与气缸部(44)连接;以及催化剂装置(121),其设置于排气管(77)中,气缸部(44)的气缸轴线(44a)在侧视观察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催化剂装置(121)配置于气缸部(44)的下方,气缸部(44)在下表面(46a)具有成为冷却水流向气缸部(44)的入口的冷却水入口部(85),冷却水入口部(85)相对于催化剂装置(12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偏置配置。

Saddle-mounte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鞍乘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鞍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具有:发动机,其包括具有气缸(气缸体)和气缸盖的气缸部;排气管,其与气缸部连接;以及冷却构造,其对发动机进行水冷,气缸部在侧视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专利文献1中,冷却构造具有:冷却水的入口部,其设置于气缸;水泵,其设置于气缸盖;以及软管,其将气缸的冷却水的入口部与水泵连接。此外,以往将净化废气的催化剂装置设置于发动机的排气管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508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642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另外,在发动机的气缸部在侧视观察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鞍乘型车辆中,希望在前后延伸的气缸的周围高效地配置催化剂装置和冷却构造。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发动机的气缸部在侧视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高效地配置催化剂装置和冷却构造。本专利技术可以构成为一种鞍乘型车辆,水冷式的发动机13,其包括具有气缸45和气缸盖46的气缸部44;排气管77,其与所述气缸部44连接;以及催化剂装置121,其设置于所述排气管77中,所述气缸部44的气缸轴线44a在侧视观察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装置121配置于所述气缸部44的下方,所述气缸部44在下表面46a具有冷却水入口部85,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成为冷却水流入所述气缸部44的入口,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相对于所述催化剂装置12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错开配置。此外,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设置于所述气缸盖46的所述下表面46a。此外,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气缸盖46具有与所述排气管77连接的排气管连接部46E,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与所述排气管连接部46E相邻。此外,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发动机13是通过设置于所述发动机13的上方的连结部48而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体12上的上悬架式的单元式摆动发动机,所述催化剂装置121以使所述催化剂装置121的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所述催化剂装置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气缸45重合。而且,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在侧视观察时从所述气缸部44的下壁面46a向下方突出。此外,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具有开口85a,该开口85a成为所述冷却水流入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的入口,所述开口85a在车宽方向外侧开口。此外,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气缸部44在上表面46b具有冷却水出口部86,该冷却水出口部86成为冷却水从所述气缸部44流出的出口。此外,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输送所述冷却水的水泵单元81设置于气缸盖46的侧面67R,所述水泵单元81的排出口93与所述开口85a直接连通。此外,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所述气缸部44从曲轴箱43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连结部48配置于所述曲轴箱43的上方,在侧视观察时,所述催化剂装置12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气缸45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位于下述假想线L1与假想线L2之间的区域内,前一假想线L1连接车体侧摆动轴48b与所述曲轴箱43的前端43b,所述车体侧摆动轴48b将所述连结部48连结至所述车体12,后一假想线L2连接所述气缸部44的排气管连接部46E与所述车体侧摆动轴48b,所述气缸部44的排气管连接部46E与所述排气管77的端部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型车辆,其具有:水冷式的发动机,其具有气缸部,该气缸部具有气缸和气缸盖;排气管,其与气缸部连接;以及设置于排气管中的催化剂装置,气缸部的气缸轴线在侧视观察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催化剂装置配置于气缸部的下方,气缸部在下表面具有成为冷却水流入气缸部的入口的冷却水入口部,冷却水入口部相对于催化剂装置在前后方向上偏置配置。根据该结构,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气缸部的下方侧,催化剂装置与冷却水入口部在前后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能够高效地配置催化剂装置和冷却水入口部。此外,在上述专利技术中,冷却水入口部也可以设置于气缸盖的下表面。根据该结构,能够高效地利用前后延伸的气缸部的下方空间,紧凑地配置催化剂装置和冷却水入口部。此外,上述专利技术可以构成为,气缸盖具有与排气管连接的排气管连接部,冷却水入口部与排气管连接部相邻。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冷却水高效地冷却排气管连接部。此外,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发动机是通过设置于发动机的上方的连结部而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体的上悬架式的单元式摆动发动机,催化剂装置以催化剂装置的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向配置,并且所述催化剂装置在俯视观察时与气缸重合。根据该结构,发动机是上悬架式的单元式摆动发动机,易于在气缸部的下方确保空间,因此能够以催化剂装置的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在气缸部的下方配置催化剂装置。此外,催化剂装置在俯视观察时与气缸重合,因此能够避开设置于气缸盖的下表面上的冷却水入口部而高效地配置催化剂装置。而且,上述专利技术还可以构成为,冷却水入口部在侧视观察时从气缸部的下壁面向下方突出。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不使气缸部的比下壁面靠内侧的构造变得复杂的情况下设置冷却水入口部,能够简化气缸部的构造。此外,上述专利技术可以构成为,冷却水入口部具有成为冷却水流入冷却水入口部的入口的开口,开口在车宽方向外侧开口。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冷却水从车宽方向外侧流入冷却水入口部的开口,能够在冷却水入口部的下方确保空间,因此易于配置催化剂装置。此外,上述专利技术可以构成为,气缸部在上表面具有成为冷却水流出气缸部的出口的冷却水出口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将从气缸部的下表面的冷却水入口部流入的冷却水从气缸部的上表面的冷却水出口部排出,能够高效地冷却气缸部。此外,上述专利技术可以构成为,输送冷却水的水泵单元设置于气缸盖的侧面,水泵单元的排出口与开口直接连通。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将水泵单元的排出口与冷却水入口部连接。此外,上述专利技术可以构成为,气缸部从曲轴箱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连结部配置于曲轴箱的上方,在侧视观察时,催化剂装置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气缸靠下方的位置,并且位于下述假想线与假想线之间的区域内,前一假想线连接车体侧摆动轴(该车体侧摆动轴把连结部与车体连结)与曲轴箱的前端,后一假想线连接气缸部的排气管连接部(与排气管的端部连接)与车体侧摆动轴。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催化剂装置高效地配置于连接车体侧摆动轴和曲轴箱的前端的假想线与连接排气管连接部与车体侧摆动轴的假想线之间的区域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自动二轮车的右侧视图。图2是自动二轮车的后部的右侧视图。图3是单元式摆动发动机的右侧视图。图4是单元式摆动发动机的立体图。图5是单元式摆动发动机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发动机主体的冷却构造的右侧视图。图7是气缸盖的右侧视图。图8是从后方的曲轴箱侧观察气缸盖的图。图9是沿图3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图10是从上方观察气缸盖的俯视图。图11是从泵壳体侧观察泵罩的图。图12是从气缸盖侧观察泵壳体的立体图。图13是从下方观察单元式摆动发动机和单元式摆动发动机的周边部的图。图14是从上方侧观察排气管的俯视图。图15是从右侧方侧观察排气管的立体图。图16是散热器和连杆机构的周边部的右侧视图。图17是从上方侧观察散热器和连杆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水冷式的发动机(13),其包括具有气缸(45)和气缸盖(46)的气缸部(44);排气管(77),其与所述气缸部(44)连接;以及催化剂装置(121),其设置于所述排气管(77)中,所述气缸部(44)的气缸轴线(44a)在侧视观察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装置(121)配置于所述气缸部(44)的下方,所述气缸部(44)在下表面(46a)具有冷却水入口部(85),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成为冷却水流入所述气缸部(44)的入口,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相对于所述催化剂装置(12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偏置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9 JP 2018-022566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水冷式的发动机(13),其包括具有气缸(45)和气缸盖(46)的气缸部(44);排气管(77),其与所述气缸部(44)连接;以及催化剂装置(121),其设置于所述排气管(77)中,所述气缸部(44)的气缸轴线(44a)在侧视观察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装置(121)配置于所述气缸部(44)的下方,所述气缸部(44)在下表面(46a)具有冷却水入口部(85),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成为冷却水流入所述气缸部(44)的入口,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相对于所述催化剂装置(121)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偏置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设置于所述气缸盖(46)的所述下表面(46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46)具有与所述排气管(77)连接的排气管连接部(46E),所述冷却水入口部(85)与所述排气管连接部(46E)相邻。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3)是通过设置于所述发动机(13)的上方的连结部(48)而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体(12)上的上悬架式的单元式摆动发动机,所述催化剂装置(121)以所述催化剂装置(121)的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所述催化剂装置(121)在俯视观察时与所述气缸(45)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边庆亨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