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萍专利>正文

侧开门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装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7671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开门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装载系统,侧开门集装箱包括第一装载平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第一侧板、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和第二侧板。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设置在侧开门集装箱的一侧。第一侧板设置在侧开门集装箱的一侧并连接至第一侧开门。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设置在侧开门集装箱的另一侧。第二侧板设置在侧开门集装箱的另一侧并连接至第二侧开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和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沿侧开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侧开门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装载系统,侧开门集装箱的两侧强度刚度好,且可以在侧开门集装箱的两侧实现快速装卸货物,可以装载较大尺寸的货物,装卸货物更加便捷。

Side door container and its vehicle load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开门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装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
,具体涉及一种侧开门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装载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集装箱只有后开门,门通过尺寸较小,较大的货物无法直接进入,并且只能从一端装卸货物,装卸效率低。中国专利CN201520661779.1,公开了一种侧开门式集装箱,该侧开门式集装箱侧面采用全开门结构,装货时可以从侧面进行装置,装载货物尺寸不受后开门尺寸的限制,可以装置较大尺寸的货物,同时,装卸货物时,可以从侧面实现装载,装卸货效率大幅提高。但是,由于侧面全开结构,集装箱侧面的强度只有底侧梁和顶侧梁,侧面强度较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侧面刚性差,易变形,门板操作困难。此外,还有一些特殊货物的装载,例如车辆类货物,现有的采用ISO标准的HC集装箱运输车辆类货物的方法,往往借助支架分两组装载,支架上层车辆倾斜放置与底层车辆构成潜套,两组支架的车辆在长度方向也形成嵌套。这样的好处是每台集装箱可装载四辆中型车辆,然而缺点是支架刚性差,从而使得要保证车辆之间、车辆与支架之间和车辆与箱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较为困难。另外集装箱内部的操作空间小,将车辆安全可靠地拴固到支架上以及将支架安全可靠地拴固到箱体均有较大的困难,操作人员需要在车架下面对车架进行抬升和固定,极不安全。所以对于一些高端轿车,往往采用一台ISO标准集装箱运输装载两辆车辆的方法,同时目前物流市场上采用这种方式集装箱化运输车辆的份额较小,局限于海运。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侧开门集装箱及具有其的车辆装载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公开一种侧开门集装箱,所述侧开门集装箱包括第一装载平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第一侧板、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和第二侧板。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一侧。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所述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开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所述另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开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沿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侧开门集装箱,通过在集装箱的两侧均设置侧开门和侧板,使得侧开门集装箱的侧面强度更好,能够满足集装箱的安全需要,且侧面刚性好,不易变形,侧开门操作方便;且位于两侧的侧开门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可以实现在侧开门集装箱的两侧快速装卸货物,且可以装载较大尺寸的货物,装卸货物更加便捷。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开门和所述第二侧开门中的一个的数量比另一个的数量多一个。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开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并且/或者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开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可选地,所述侧开门集装箱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二装载平台,所述第一侧开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一上层门和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一下层门,所述第一上层门和所述第一下层门沿所述长度方向交错设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二侧开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二上层门和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二下层门,所述第二上层门和所述第二下层门沿所述长度方向交错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一上侧板和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一下侧板,所述第一上侧板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上层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并且/或者所述第一下侧板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下层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二上侧板和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二下侧板,所述第二上侧板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上层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并且/或者所述第二下侧板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下层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可选地,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宽度大于ISO标准集装箱的宽度。可选地,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长度等于40英尺ISO标准集装箱的长度,和/或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宽度为4886mm至4976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滚装系统,所述车辆滚装系统包括根据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侧开门集装箱,所述侧开门集装箱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上方的上层门的侧部斜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装载系统,通过在侧开门集装箱的两侧均设置侧开门和侧板,使得侧开门集装箱的侧面强度更好,能够满足集装箱的安全需要,且侧面刚性好,不易变形,侧开门操作方便;且位于两侧的侧开门沿侧开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可以实现在侧开门集装箱的两侧快速装卸货物,尤其适用于快速装卸车辆,并且可以装载较大尺寸的货物,装卸货物更加便捷。可选地,所述侧开门集装箱还包括设置在一端的端门,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对应所述端门设置在所述集装箱外侧的端部斜坡。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侧开门集装箱的一侧的侧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侧开门集装箱的另一侧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侧开门集装箱的一端的端视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侧开门集装箱的另一端的端视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侧开门集装箱的一侧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侧开门集装箱的另一侧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图5中的侧开门集装箱的一端的端视示意图;图8为图5中的侧开门集装箱的另一端的端视示意图;图9为图5中的侧开门集装箱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根据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侧开门集装箱的一个变型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包括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侧开门集装箱的车辆装载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的车辆装载系统的侧视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框架结构;以及图13为图11的车辆装载系统的端视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框架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第一实施方式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侧开门集装箱10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侧开门集装箱100可以用于运输装载车辆或者任何其他合适的货物。如图1和图2所示,侧开门集装箱100包括第一装载平台(未示出)、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40和至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开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门集装箱包括:第一装载平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一侧;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所述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开门;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另一侧;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所述另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开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沿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开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门集装箱包括:第一装载平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一侧;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所述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开门;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另一侧;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所述另一侧并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开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侧开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侧开门沿所述侧开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开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开门和所述第二侧开门中的一个的数量比另一个的数量多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开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开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并且/或者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开门沿所述长度方向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开门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开门集装箱还包括设置所述第一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二装载平台;所述第一侧开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一上层门和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一下层门,所述第一上层门和所述第一下层门沿所述长度方向交错设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二侧开门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二上层门和位于所述第二装载平台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装载平台上方的第二下层门,所述第二上层门和所述第二下层门沿所述长度方向交错设置。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萍李升奇
申请(专利权)人:李萍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