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油缸的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6286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油缸的增压装置,主要包括一与液压油缸(1)相固连的支座(7),该支座(7)上开有一端与液压油缸(1)的活塞腔相连的通孔(71),另一端装有端盖(9),并有一进油孔(72)与该通孔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设于支座(7)的通孔中的导油筒(8),一由增压杆(2)与导油盘(5)组成的增压杆组件,该增压杆组件设于导油筒(8)和液压油缸(1)内,一设于液压油缸(1)中并与该油缸的活塞腔滑动配合的增压活塞(6)。(*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缸内液压油在工作过程中增大压力的装置。本技术的一种液压油缸的增压装置,主要包括一与液压油缸1相固连的支座7,该支座7上开有一端与液压油缸1的活塞腔相连的通孔,另一端装有端盖9,并有一进油孔71与该通孔相通,还包括一固设于支座7的通孔中的导油筒8,导油筒8上设有与支座7上的进油孔71相通的导油孔82,其左端设有一向内的圆锥口81;一由增压杆2与导油盘5组成、设于导油筒8和液压油缸1内的增压杆组件,该增压杆组件伸入油缸活塞腔内部分有由两个相对的圆锥面21、22过渡的缩颈23,其右侧的圆锥面22与导油筒8上的圆锥口81相吻合,其右端从端盖9的中心孔伸出,所述导油盘5的外圆与液压油缸1的通孔滑动配合,在该导油盘5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导油孔51;一与油缸活塞腔滑动配合的增压活塞6,该增压活塞6呈圆筒形,其左端为大锥形口61,右端为小锥形口62,其在液压油缸1中的位置与增压杆2上的缩颈23位置对应,所述大锥形口61抵靠着导油盘5的右端,左右两个锥形口61、62分别与增压杆2的两个圆锥面21、22相吻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个装置反应灵敏、迅速,闭合时间短,建压时间短,保压时间长,锥形密封面在增压过程中不容易泄漏,封油作用可靠,增压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液压油缸,2增压杆,3螺母,4止退垫,5导油盘,6增压活塞,7支座,8导油筒,9端盖。于该通孔内设有一导油筒8,该导油筒8的一端固定于端盖9的环形槽内,另一端设有一向内的圆锥面81,在径向开有与支座上的进油孔72相通的导油孔82。在导油筒8和液压油缸1中的活塞腔1中设有一由增压杆2与导油盘5组成的增压杆组件,导油盘5固设在增压杆2左端,其右端从端盖9的中心孔中伸出,在其伸入油缸活塞腔内部分有由两个圆锥面21、22过渡的缩颈23,其中右侧的圆锥面22与导油筒8上的圆锥口81相吻合。所述导油盘5由螺母3与止退垫4固定于增压杆2上,其外圆与液压油缸1的内孔滑动配合,在该导油盘5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导油孔51,进油孔51的总面积与增压杆与增压活塞之间形成的的通径相匹配。于液压油缸1的活塞腔中设一增压活塞6,该增压活塞6呈圆筒形,与液压油缸1的活塞腔滑动配合,在活塞腔中的位置与增压杆2的缩颈对应,其左端呈大锥形口61,抵靠着导油盘5的右端;右端呈小锥形口62,两个锥形孔口分别与增压杆2的两个圆锥面相吻合,该增压活塞6既能随增压杆2在液压油缸1中移动,又可单独在增压杆的缩颈范围内小距离移动。其工作原理是当液压油从支座7上的进油孔72处进入,并到达液压油缸1的活塞腔后,推动液压油缸内的工作活塞(图中未表示)向左移动,当活塞腔充满液压油以后,装置便会在增压杆2的右端产生一个推动增压杆组件向左运动的力,使增压杆2的圆锥面22压住增压活塞6的小锥形口62,起到封油作用,并将进油通路与油缸断开。此时继续对增压杆组件施加向左的压力,增压杆组件便会继续压迫增压活塞6使油缸中的液压油压力继续升高,于是完成了增压的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油缸的增压装置,主要包括一与液压油缸(1)相固连的支座(7),该支座(7)上开有一端与液压油缸(1)的活塞腔相连的通孔(71),另一端装有端盖(9),并有一进油孔(72)与该通孔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设于支座(7)的通孔中的导油筒(8),一由增压杆(2)与导油盘(5)组成的增压杆组件,该增压杆组件设于导油筒(8)和液压油缸(1)内,一设于液压油缸(1)中并与该油缸的活塞腔滑动配合的增压活塞(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筒(8)的右端固定于端盖(9)的环形槽内,其径向开有与支座(7)上的进油孔(72)相通的导油孔(8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筒(8)的一端固定于端盖(9)的环形槽内,另一端设有一向内的圆锥面(8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杆组件伸入油缸活塞腔内部分有由两个相对的圆锥面(21)、(22)过渡的缩颈(23),其右端从端盖(9)的中心孔中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油盘(5)由螺母(3)与止退垫(4)固定于增压杆(2)上。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盘(5)的外圆与液压油缸(1)的活塞腔滑动配合,在该导油盘(5)上开有多个均布的导油孔(5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活塞(6)在液压油缸活塞腔中的位置与增压杆(2)上的缩颈(23)位置相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活塞(6)呈圆筒形,其左端为大锥形口(61),右端为小锥形口(62),所述大锥形口(61)抵靠着导油盘(5)的右端,左右两个锥形口(61)、(62)分别与增压杆(2)的两个圆锥面(21)、(22)相吻合。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51)的总截面积与增压杆(2)和增压活塞(6)间形成的通径相匹配。专利摘要一种液压油缸的增压装置,主要包括一与液压油缸(1)相固连的支座(7),该支座(7)上开有一端与液压油缸(1)的活塞腔相连的通孔(71),另一端装有端盖(9),并有一进油孔(72)与该通孔相通,还包括一固设于支座(7)的通孔中的导油筒(8),一由增压杆(2)与导油盘(5)组成的增压杆组件,该增压杆组件设于导油筒(8)和液压油缸(1)内,一设于液压油缸(1)中并与该油缸的活塞腔滑动配合的增压活塞(6)。本装置反应灵敏、迅速,闭合时间短,建压时间短,保压时间长,锥形密封面在增压过程中不容易泄漏,封油作用可靠,增压效果明显。文档编号F15B3/00GK2581739SQ0227993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刘兆明, 陈金城 申请人:上海一达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明陈金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一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