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有贤专利>正文

多盘内园齿旋动双柱塞液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89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盘内圆齿旋动双柱塞液压马达,由数个工作盘组合,每个工作盘上均分布偶数个旋动双柱塞;内圆齿环外接于工作盘与壳体连接,配流机构置于旋动轴轴套底部,管道与轴心主液管相接。因齿数与旋动轴数的某种配合及内圆齿环一种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本上克服了工作应力与脉动,是一种大容量、大扭矩稳输出密集扭推式液压马达,适宜于机车、船舶、工程机械中大功率或特大功率运载、牵引、推压等方面。(*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元件中一种高功率大扭矩液压马达。现有的大扭矩液压马达,均存在工作应力过大,摩擦损失过大,输出扭矩较小,机械效率不高以及机体笨重,加工困难等问题,输出功率和使用范围受到很大局限,如机车、船舶、工程机械中较大或特大功率运载、牵引、推压等方面应用还很薄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性能优越的密集扭推式高功率大扭矩液压马达,即多盘内园齿旋动双柱塞液压马达。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多盘内园齿旋动双柱塞液压马达由数个工作盘、内园齿环以及壳体、主轴组成。工作盘均分布偶数个轴套与旋动轴配合,径向园槽为旋动双柱塞工作空间。旋动双柱塞由旋动轴、缸筒、柱塞、塞簧、推子、横挡组成。两缸筒呈一角度对称螺接于旋动轴;柱塞腔置塞簧,横档穿过柱塞侧槽连接于缸筒端头,使无外力时柱塞回缩缸底。推子与柱塞螺接,半园柱头与内园齿吻接;内园齿环外接于工作盘,与壳体固定。旋动轴腔分两室,隔墙左右置液口。轴套底部是配流机构,工作盘轴心置两主液管。配流机构由两进液口,一排液口,两单向阀组成。排液口分两支接两单向阀;同侧单向阀,进液口与管道连通,分别和主液管接通。紧簧阀与单向阀用一孔道,下端与进液口连通,紧簧阀下端园台形,中部密封滑行于螺堵,上端接螺母承接旋动簧,旋档螺钉于旋动轴,档接旋动簧,并钉紧缸筒。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结构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多盘内园齿旋动双柱塞液压马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多盘内园齿旋动双柱塞液压马达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盘内园齿旋动双柱塞液压马达工作原理解析图。如图1所示,多盘内园齿旋动双柱塞液压马达由工作盘(37)、旋动双柱塞(26)、内园齿环(2)、配流机构(38)、壳体(33)、主轴(27)组成。工作盘(37)两端面为大园(31),径向槽(28)稍宽于缸筒(3)外径,槽面过旋动中心O1。偶数个轴套(39)均分布于工作盘(37),上部半环状,下部半凹柱面,中侧有旋动簧(16)孔槽。配流机构(38)置轴套(39)底部。旋动双柱塞(26)由旋动轴(1)、缸筒(3)、柱塞(4)、推子(5)、塞簧(6)、横档(32)组成。两缸筒(3)对称螺接于旋动轴(1),上夹角为120°~180°。旋动轴(1)与轴套(39)精密配合,极弱高压泄漏润滑旋动。柱塞(4)腔置塞簧(6),横档(32)穿柱塞侧槽接缸筒(3)端头,使无外力时柱塞回缩缸底。推子(5)与柱塞(4)螺接,柱形端头与内园齿(41)半径相等。内园齿环(2)外接工作盘(37)和档圈(35)、壳体(33)由螺拴(29)固定。旋动轴(1)腔由隔墙(8)分为两室,隔墙(8)两挡头(7)接触柱塞(4)底部,两侧置液口(9),配流机构(38)由两进液口(11)、两单向阀(12)、阀簧(13)、排液口(10)组成。排液口(10)分两支接两单向阀(12);同侧单向阀(12)进液口(11)连通,由管道(20)、(21)分别和工作盘(37)轴心两主液管(22)、(23)接通。紧簧阀(18)与单向阀(12)用同一孔道,螺堵(14)接触阀簧(13)与进液口(11)连通。紧簧阀18密封滑行于螺堵(14),下端(19)园台形,在压力油作用时限制行程增强密封,上端连接螺母(17),承接旋动簧(16),旋档(15)螺钉于旋动轴(1),挡接旋动簧(16),并钉紧缸筒(3)。如图1所示,当主液管(22)为高压油时,经管道(20),输液口(30)(P1,P2……)各旋动双柱塞(26)右紧簧阀(18)上行,右旋动簧(16)压紧,右单向阀(12)关闭。左侧输液口(30)(P1'P2'……),左进液口(11),左单向阀(12)处于低压;左紧簧阀(18)下落,左旋动簧(16)松弛,左柱塞(4)回缩。当右液口(9)与右进液口(11)吻接,高压油进入旋动轴右室,将右柱塞(4)推出作功,右塞簧(6)随之压缩;推子(5)作用内园齿环(2)逆时针转动一节(或内园齿环(2)不动,工作盘(37)顺时针转动一节)。此时旋动轴(1)随之转过一个角度,将右液口(9)与右进液口(11)错开,压力油切断,右液口(9)与排液口(10)还未接通,柱塞(4)处于最大行程。由于其它右柱塞(4)作功,内园齿环(2)不停转动,随之将柱塞(4)压下,旋动轴(1)随之转动,右液口(9)与排液口(10)接通,工作过的油液随柱塞回缩排出,经左单向阀(12)流入管道(21),回归主液管(23)。这时旋动簧(16)因旋动轴(1)下旋进步压缩,甚至紧簧阀(18)也会下移,塞簧(6)作用柱塞(4)下旋时回缩。推子中心B处于内园齿(41)齿尖下方时,推子离脱内园齿K,柱塞仍回缩,越过齿尖,右旋动簧(16)使旋动轴(1)迅速反旋,推子(5)吻接下一内园齿K'(图3),右液口(9)与右进液口(11)随之接通,右柱塞(4)再次推出。若油换向,则右柱塞回缩,左柱塞作功,转动因之改向。如图2所示,管道(20),(21)与主液管(22),(23)呈偏心伞状连接,有的还需弯绕。工作盘(37)主液管(22),(23)对称于O,管心在分界线(40)上。主轴(27)主液管方位与工作盘(37)相同,并与边工作盘(37)焊为一体。中间工作盘(37)与边盘(37)由螺拴(25)连接,且主液管相接处有密封圈(24),两壳体(33)相接处与壳体(33)和主轴(27)配合处有蜜封圈(36),壳体(33)与主轴(27)由轴承(34)连接。如图3所示,O为工作盘(37)中心,O1为旋动轴(1)中心,推子(5)中心B工作远点为K在大园(31)上,ΘK半径等于推子半径,T1T1'平行于KO1,T1为切点,T1T1'与ΘO交于T1', T2T2'切ΘK于T2,则T1T1',T2T2', 成内园齿(41)。 柱塞周期作用节。齿尖宜宽秃点,使推进柔顺。如图3所示,当推子(5)从K点被下压时,中心B距离KO1最远点设为S,则φ=2∠KO1S为旋动角,应等于进液口(11),排液口(10)中点与O1连线所成角,以O1为园心,O1G为半径画弧与ΘO交于A, 为B推进最大范围。ΘK上H,S关于O1K对称,HO1与以O为园心OG为半径的弧交于N,O1M=O1N,则M为柱塞回缩限点,不工作柱塞须回缩到O1B<O1M。内园齿环齿数与旋动轴数须相配,设N为工作盘(37)上旋动轴(1)个数,为偶数。M为正整数,则相配的内园齿环(2)上内园齿个数Z=MN±2,这重要配合使工作盘(37)上关于O对称的两柱塞工作每个时刻都以相同作用力相反方向同平面推扭作功,径向获得最佳平衡,根本上消除了工作应力,减少了摩擦损失。设柱塞(4)工作周期为T,把旋动双柱塞O1的工作视为标准时态,令其周期时态T0=O或T,(凡T的整数倍均取O),第i个柱塞周期时态Ti则Tn2+i=[(MN±2)T/N]×(N/2+i)=Ti]]>设工作盘(37)上旋动轴(1)数为2N1,(N1为正整数),工作盘(37)组合个数为X,先N1等分 找出第一分点T0,再X等分 包括T2'点共X个分点,使各工作盘(37)上的内园齿环(2)的齿尖一一对准这X个分点。这种内园齿环组合,使工作任一时刻分为N1X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盘内园齿旋动双柱塞液压马达,包括壳体(33)、主轴(27),其特征还在于包括工作盘(37),旋动双柱塞(26)、内园齿环(2)、配流机构(38)、紧簧阀(18)、旋动簧(16);工作盘(37)两端面为大园(31),径向槽(28)稍宽于缸筒(3)外径,槽面过旋动中心(0↓[1]);偶数个轴套(39)均分布于工作盘(37),上部半环状,下部半凹柱面,中侧有旋动簧(16)孔槽,配流机构(38)置轴套(39)底部;旋动双柱塞(26)由旋动轴(1)、缸筒(3)、柱塞(4)、推子(5)、塞簧(6)、横档(32)组成,两缸筒(3)对称螺接旋动轴(1),夹角为120°~180°旋动轴(1)与轴套(39)配合,柱塞(4)腔置塞簧(6),横档(32)穿柱塞(4)侧槽接缸筒(3)端头,推子(5)与柱塞(4)螺接,柱形端头与内园齿(41)半径相等,内园齿环(2)外接于工作盘(37)与档圈(35)壳体(33)由螺栓(29)连接;旋动轴(1)腔由隔墙(8)分为两室,两侧置液口(9),配流机构(38)由两进液口(11)、两单向阀(12)、排液口(10)组成,排液口(10)分两支接两单向阀(12),同侧单向阀(12)进液口(11)连通,由管道(20)、(21)分别与工作盘(37)轴心两主液管(22)、(23)接通;紧簧阀(18)与单向阀(12)用同一孔道,螺堵(14)接触阀簧(13)与进液口(11)连通,紧簧阀(18)密封滑行于螺堵(14),下端(19)园台形,上端接螺母(17)承接旋动簧(16),旋档(15)螺钉于旋动轴(1),档接旋动簧(16),并钉紧缸筒(3);设大园(31)上K点为推子(5)中心B工作最远点,⊙K半径等于推子(5)半径,T↓[1]T↓[1]′平行KO↓[1],切点为T↓[1]、T↓[1]T↓[1]′与⊙O交于T↓[1]′,***,T↓[2]T↓[2]′切⊙K于T↓[2],则T↓[2]T↓[2]′,T↓[1]T↓[1]′,*构成内园齿(41),设内园齿环(2)上的内园齿数为Z,工作盘(37)上旋动轴数为偶数N>2,则:Z=MN±2,M为正整数;旋动轴(1)的旋动角φ=2∠KO↓[1]S,S为推子中心B从K点压下时距离KO↓[1]的最远点,排液口(10)、进液口(11)中点与O↓[1]连线所成角应等于φ;⊙K上H、S关于O↓[1]K对称,以O为园心以大园(31)半径减推子(5)半径差为半径的园与HO↓[1]交于N,O...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贤
申请(专利权)人:张有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