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有贤专利>正文

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834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主要包括集成组缸1、双油道板架25及液动换向部分;集成组缸Ⅰ由定柱式复位缸9、推进缸10、对撑组缸11组成,液动换向由反馈油缸Ⅰ 23、反馈油缸Ⅱ 24、液动换向阀组成。这种液压狭缝推进器结构独特,摩撑定位稳定,推力强大,其板型结构适应用于割岩、板式强力掘进方面,筒型结构适应于打井、钻探、隧洞掘进等方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发萌属于痠压lL行元件,具体涉及一种嚴暴尾撑定柱复位式浪厓繞缝攮 进器》
技术介绍
:目前狭缝推进方面親具很少,最新的摩滚狭缝推进和对撑组缸式液.压 繞缝推进均因推进力不高、摩撑面过小、工作不稳定K及管路复杂易鬚受 到隈制衙不能推广使用。《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发萌为解决壤有梭术存在问題,提供一^结钩独特、摩撑定^赣 定、推力强大的Jl推尾饕定柱复位式液压狻缝養遴器。这种繞缝推进器^ 包括液压动力,溢流 、镯逮W等常用技术丼,主要包括集威组叙、^逾 道板架、液动換向三个组成部分。集成组缸由集威组fefe体、定柱式复位 柱塞、推进柱塞、对撑柱塞、密封圈、拉簧、撑极、插条、橡塑层缀威。 集成组缸缸#:中部为不等径通孔的复位缸缸体,蓠旁的前部为禳进缸缸《豕 后部为对撑组fete体;对撑缀缸缸#^分布拉簧孔上下面为凹糟与凸變撑.擬 配合留有少量的垂直位穆间隔,撑板嵌入凹糟后被縲定在对撑缀缸缸体尾 端的挡头〗i定;集威组缸缸体的后部上下面覆盖橡塑层,井与撑掇緣接.。 定柱式复位柱塞前部细筒S与复位缸缸俅头薄细径密封配合,后鄭粗柱型 与复位缸缸体的粗径密封配合,蕭部细篇型内腔为复位缸油道经餺孔,l 出,细筒型端头与复位fa油口螺接密封与主油道A或B接遢,粗柱變尾端 与后梁W性连接。定柱式复位柱塞与复位缸缸餘缀烕定柱式复位缸》據进 柱塞与推进缸缸侓密封S合缀成暴进fe,推进柱塞中腔^置暴进fe逾遒经 端头与推进缸逾口密封配会与主油遒A或B接遷。.对撑组缸油遒置于对撑4—组缸缸侏中腔与揚进組組体连通,上下撑板歸,一对对对撑柱塞经密封圈 与所在的对撑缸缸体配合组成一系列对撑缸整俅抅成对撑组缸。拉黉置于拉簧孔内,两端套接撑极上的插条使上下撑板紧贻B槽 双油遒极架窬梁 内腔设置主油道A、 B,内侧设置复位缸油口和推进缸油口;双油遒板架内 接偶数个集成组缸,相邻集成组缸的复位缸油口和揚进缸油CI与主油遒A 或B的接法相反;双油遒板架后梁内侧设置反馈油缸I和反馈油缸II与賴 邻的两集成缀缸对应,两反馈油缸的油管分駕和液动换自,崎X口、 Yn相接,并分别并联曹压W与油箱相接。本发萌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ft 缝推进器分板型和筒型两辨,板型平靣式推进的集成组缸和双油道极架均 呈板状;简型柱面推进式的集成组缸呈11状,衮油道极架IS变为嚴油道环 形简架,液动换向阖也呈弧状。 (四》酵圏说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嚴攮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整俅结构示意圏 圏2为本发萌集威组#1整#^结钩示意圏图3为本发萌集威缀缸板形结构尾部截面示意留 图4为本发萌集成组feH形结构尾部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萌双油道掇架及油口截面示意圏 图中标志;2,集成组缸te体5、对撑组缸缸-fr 8、对撑柱塞1、集成组缸 4、推进缸缸-fr 7、推进柱塞 10、推进缸 i3、拉簧孔 16、凹槽19、推进te油遒25、双油遒板架 2S、挡头11、14、 复7、 20, 23 、 26、 29、对撑组缸 拉簧对撑组缸油道 反馈油fe 1 复位缸油口 销孔3、复位tt鈕像 6、定柱式复位柱塞 9、定柱式复位缸 12、密封圈 复5、撑掇 18、复位叙油遒插条 21反馈逾缸ll 27、推进缸油ci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由集成 组缸l、双油道板架25以及液动换向组成。集成组缸l由集成组缸缸体 2、定柱式复位柱塞6、推进柱塞7、对撑柱塞8、密封圈12、拉簧14、撑 板15、插条21、橡塑层17组成。集成组缸缸体2中部为不等径通孔的复 位缸缸体3,两旁的前部为推进缸缸体4后部为对撑组缸缸体5,对撑组缸 缸体分布拉簧孔13且上下面为凹槽16与凸型撑板15配合留有少量的垂直 位移间隔,撑板15嵌入凹槽16后被螺定在对撑组缸缸体5尾端的挡头28 挡定,橡塑层17覆盖了集成组缸缸体2的后部并与撑板15粘接。定柱式 复位柱塞6前部细简型与复位缸缸体3头部细径密封配合,后部粗柱型与 复位缸缸体3粗径密封配合,前部细简型内腔为复位缸油道18经斜孔22 引出,细简型端头与复位缸油口26螺接密封与主油道A或B接通,粗柱 型尾端与双油道板架25的后梁刚性连接;定柱式复位柱塞6与复位缸缸体 3组成定柱式复位缸9。推进柱塞7与推进缸缸体4密封配合组成撞进缸 10,推进柱塞7中腔设置推进缸油道19经端头与推进缸油口27密封配合 与主油道A或B接通。对撑组缸油道20置于对撑组缸缸体5中腔与推进 缸缸体4连通,上下撑板15间的一对对对撑柱塞8经密封圈12与所在的 对撑缸缸体配合组成一系列对撑缸整体构成对撑组缸ll;拉簧14置于拉 簧孔13内,两端套接撑板15上的插条21使上下撑板15紧贴凹槽16。如图5所示,双油道板架25前梁内腔设置主油道A、 B,内测设置复 位缸油口 26推进缸油口 27。复位缸油口 26与定柱式复位柱塞6的细简型 端头螺接密封,推进缸油口27配合推进柱塞7密封快接端头经销孔29的 插销锁定。双油道板架25内接成对的集成组缸l,相邻集成组缸l的复位 缸油口 26和推进缸油口 27与主油道A或B的接法相反。如图l所示,双油道板架25后梁内侧设置反馈油缸I 23和反馈油缸 1124与相邻的两集成组缸l尾端对应。反馈油缸123和反馈油缸H24的 油管分别与液动换向阀的X 口、 Y口相接,并分别并联背压阀与油箱梠 接。如图3、图4所示,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分板型和简 型两种板型平面式推进的集成组缸1和双油道板架25呈板状;筒型柱面 推进的集成组缸l呈弧状,双油道板架则变为双油道环形简架,液动换向 阀也呈弧状置于简架后部。当液动换向阀使主油道A变为高压时,推进缸油道19与主油道A相接 的集成组缸I的两个推进缸IO和两个对撑组缸ll始工作,在高压油流的作 用下对撑组缸ll的对撑柱塞8外撑使撑板15外移拉簧14拉紧,经橡塑层 17将集成组缸I摩撑定位于狭缝,再由于推进缸10将推进柱塞7顶出从而 使整个板架前移。同时,因复位缸油道18与主油道B相接,随着板架前移 ,定柱式复位柱塞6相对于集成组缸I同步前移使定柱式复位缸9腔中油 液回归主油道B。当液动换向阀使主油道B变为高压时,在高压油流的作 用下,定柱式复位缸产生推力使集成组缸I受到向前的推力;由于此时主 油道A变为回油,对撑组缸ll因拉簧14拉回撑板15回缩使集成组缸I 松离狭缝,两个推进缸10也失去压力,从而在定柱式复位缸9产生的推力 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由于相邻的集成组缸I与主油道A、 B的接法相 反,当第一个集成组缸I进行推进、复位的过程时,第二个集成组缸I则 是复位、推进的过程。如此交替往复,使该狭缝推进器在狭缝中不断推 进。安装于双油道板架25后梁的反馈油缸I 23和反馈油缸I124连通液动 换向阀的X口、 Y 口使该狭缝推进器实现了全自动液压换向。如图一所 示,当集成组缸I快要进行完推进行程时,尾部已接触反馈油缸123,油 缸柱塞下移产生的油液压力和回流作为信号和动力作用于X 口使液动换向 阀阀芯移动换向改变了主油道A和B油流方向。当第一个集成组缸I将推 进过程快要完成的同时,相邻的第二个集成组缸I已提前完成了复位,主 要因为定柱式复位缸9的有效作用面积比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推尾撑定柱复位式液压狭缝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组缸(1)、双油道板架(25)、液动换向三个组成部分:集成组缸(1)由集成组缸缸体(2)、定柱式复位柱塞(6)、推进柱塞(7)、对撑柱塞(8)、密封圈(12)、拉簧(14)、撑板(15)、插条(21)、橡塑层(17)组成,集成组缸缸体(2)中部为不等径通孔的复位缸缸体(3),两旁的前部为推进缸缸体(4)后部为对撑组缸缸体(5),对撑组缸缸体(5)分布拉簧孔(13)且上下面为凹槽(16)与凸型撑板(15)配合留有少量的垂直位移间隔,撑板(15)嵌入凹槽(16)后被螺定在对撑组缸缸体(5)尾端的挡头(28)挡定,橡塑层(17)覆盖了集成组缸缸体的后部并与撑板(15)粘接;定柱式复位柱塞(6)前部细筒型与复位缸缸体(3)头部细径密封配合,后部粗柱型与复位缸缸体(3)粗径密封配合,前部细筒型内腔为复位缸油道(18)经斜孔(21)引出,细筒型端头与复位缸油口(26)螺接密封与主油道A或B接通,粗柱型尾端与双油道板架(25)的后梁刚性连接,定柱式复位柱塞(6)与复位缸缸体(3)组成定柱式复位缸(9);推进柱塞(7)与推进缸缸体(4)密封配合组成推进缸(10),推进柱塞(7)中腔设置推进缸油道(19)经端头与推进缸油口(27)密封配合与主油道A或B接通;对撑组缸油道(20)置于对撑组缸缸体(5)中腔与推进缸缸体(4)连通,上下撑板(15)间的一对对对撑柱塞(8)经密封圈(12)与所在的对撑缸缸体配合组成一系列对撑缸整体构成对撑组缸(11);拉簧(14)置于拉簧孔(13)内,两端套接撑板(15)上的插条(21)使上下撑板¨5)紧贴凹槽(16);双油道板架(25)前梁腔内设置主油道A、B内侧设置复位缸油口(26)和推进缸油口(27),双油道板架(25)内接偶数个集成组缸(1),相邻集成组缸(1)的复位缸油口(26)、推进缸油口(27 与主油道A或B的接法相反;双油道板架(25)后梁内侧设置反馈油缸I(23)和反 馈油缸II(24)与相邻的两集成组缸(1)尾端对应,反馈油缸I(23)和反馈油缸II(24)的油管分别与液动换向阀的X口、Y口相接,并分别并联背压阀与油箱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贤
申请(专利权)人:张有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