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设备和液压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80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供给通道(32)、排出通道(33)、致动器通道(34)和阀芯孔(36)限定在外壳(31)中。阀芯孔(36)收容阀芯(35),并与供给通道(32)、排出通道(33)和致动器通道(34)连通。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1)的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21a、21b)与转换位置对应设置。当致动器通道(34)连接到供给通道(32)时,每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21a、21b)都检测负荷压力。各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21a、21b)由设置在外壳(31)中的通孔限定并连通于阀芯孔(36)。止回阀(22)均被布置在相应一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21a、21b)中。这简化了各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1)的构造,节约了用于布置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1)的空间。因此,其中限定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1)的外壳(31)变得相对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设备,其具有用于控制液压流体供给至液压致动器和从液压致动器排泄出来的方向转换阀,该方向转换阀是可在对应于阀芯运动的至少两个位置之间转换的滑阀,还涉及包括液压控制设备的液压回路。
技术介绍
传统上,已知的液压控制设备具有用于控制液压流体向液压致动器供给和从液压致动器排泄的方向转换阀,该方向转换阀为滑阀。典型滑阀可在对应于阀芯运动的至少两个位置之间转换。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No.3-172602和No.2004-19873均描述了这样的一种设备,其具有根据方向转换阀的操作、用于检测负荷压力的负荷压力检测回路。而且,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No.2004-19873中的液压控制设备具有设置在负荷压力检测回路中用于防止流体倒流的止回阀。但是,在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No.3-172602和No.2004-19873中所述的每个设备中,负荷压力检测回路由单个整体回路形成(参见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No.3-172602的图1和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No.2004-19873的图1)。这使负荷压力检测回路的构造很复杂。此外,需要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来将负荷压力检测回路布置在结合有方向转换阀的外壳中,因而扩大了外壳。而且,在日本公开专利出版物No.2004-19873中公开的设备中,止回阀必须布置在负荷压力检测回路中,负荷压力检测回路由整体回路形成,由此构造紧凑。因而难以安装止回阀。这进一步使抑制负荷压力检测回路的构造的复杂化和用于布置负荷压力检测回路的空间扩大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控制设备,其简化了负荷压力检测回路的构造,从而减小收容回路的空间和其中结合负荷压力检测回路的外壳的尺寸。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设备,包括方向转换阀、外壳、负荷压力检测回路和止回阀。方向转换阀控制液压流体向液压致动器供给和从液压致动器排泄。方向转换阀由在对应于阀芯运动的至少两个转换位置之间转换的滑阀形成。外壳包括用于供给液压流体的供给通道、用于排出液压流体的排出通道、连接于液压致动器的致动器通道和可移动地容纳阀芯的阀芯孔。阀芯孔连接于供给通道、排出通道和致动器通道。负荷压力检测回路包括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各自对应于转换位置中的一个。当致动器通道连接到供给通道时,每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都检测负荷压力。各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由设置在外壳中的通孔限定。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与阀芯孔连通。止回阀中的每一个布置在一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回路,包括上述的液压控制设备和用于控制附加液压致动器的附加方向转换阀。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液压回路,包括两个以上的上述液压控制设备和共用负荷压力检测回路。该共用负荷压力检测回路连接于设在液压控制设备中的每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回路的示意图;图2是布置在图1中的液压回路中的液压控制设备的剖视图;以及图3是结合在图2中的液压控制设备中的阀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参照附带的附图,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一般可应用于液压控制设备,液压控制设备具有用于控制液压流体供给至液压致动器和从液压致动器排泄出来的方向转换阀,该方向转换阀为滑阀。滑阀可在对应于阀芯运动的至少两个位置之间转换。本实施例一般还可以应用于包括上述液压控制设备的液压回路。在下面的说明书中,本实施例应用于例如在铲车中形成的、用于驱动充当装载设备的不同液压致动器的液压回路以及设置在该液压回路中的液压控制设备。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这样的应用。图1是所示实施例的液压回路1的示意图。图1中的液压回路1应用于铲车的装载设备(均未图示)。液压回路1包括附件单元2、倾倒单元3、提升单元4和入口单元5。入口单元5具有连接于液压泵P的泵口6。液压回路1包括供给系统8,供给系统8通过泵口6接收液压流体,并向附件单元2、倾倒单元3和提升单元4供给液压流体。此外,入口单元5和附件单元2均包括连接于容器T的容器口7。液压回路1包括连接于容器口7的排出系统9。由此排出系统9将液压流体从附件单元2、倾倒单元3、提升单元4和入口单元5排出至容器T。附件单元2、倾倒单元3、提升单元4和入口单元5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由单独的铸造体形成的外壳。液压回路1通过连续地布置外壳来限定。如图1所示,分流器11结合在入口单元5中。分流器11将液压流体流量分成至优先流口10的流量和至供给系统8的流量,同时调节传送给泵口6的液压流体的流速。优先流口10连接于未示出的动力转向回路(优先流路)。此外,入口单元5包括压力补偿阀12,其用于通过改变供给系统8相对于排出系统9的连通状态,调节返回至容器T的液压流体的流速(供给到供给系统8的液压流体的流速)。附件单元2(在下文中也被称为“液压控制设备2”)构成用于控制附件液压致动器(在下文中被称为“附件缸41”)的操作的液压控制设备,附件液压致动器由例如双作用缸形成。倾倒单元3(在下文中也被称为“液压控制设备3”)构成用于控制倾倒缸42或由双作用缸形成的倾倒液压致动器的操作的液压控制设备。提升单元4构成用于控制提升缸43的操作的液压控制设备,提升缸43是由单作用缸形成的提升液压致动器。附件单元2和倾倒单元3相当于依照示出的实施例的液压控制设备。也就是说,液压回路1包括示出的实施例的两个液压控制设备。除了入口单元5之外,单元2、3、4分别包括方向转换阀13、14、15。每个方向转换阀13、14、15通过调节液压流体向致动器的供给和从致动器的排泄,控制相应的液压致动器的操作,相关单元2、3、4的既定口连接于致动器。每个方向转换阀13、14、15构成可在对应于阀芯运动的至少两个位置之间转换的滑阀。例如,方向转换阀13在两个位置之间转换,即在相对于中立位置13a的第一转换位置13b和第二转换位置13c之间转换。方向转换阀15控制液压流体向除对应于液压控制设备2、3的液压致动器之外的液压致动器(提升缸43)的供给和从上述液压致动器的排泄。此外,单元2、3、4均包括根据相关方向转换阀13、14、15的操作、用于检测负荷压力的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1、23、25。各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1、23、25各自包括止回阀22、24、26。附件单元2的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1具有分别与两个转换位置13b、13c相关的两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21a、21b。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21a、21b分别包括止回阀部分22a、22b。同样,倾倒单元3的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3具有分别与两个转换位置相关的两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23a、23b。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23a、23b分别包括止回阀部分24a、24b。液压回路1包括共用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7。单元2、3、4的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1、23、24连接于共用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7。共用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7限定在入口单元5的外壳中。参照图1,入口单元5的压力补偿阀12具有第一先导腔12a和第二先导腔12b。第一先导腔12a接收通道28中的液压流体的压力,液压流体从供给系统8流入该通道28。第二先导腔12b接收共用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7中的液压流体的压力,液压流体从负荷压力检测回路21、23、25通过相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方向转换阀,用于控制液压流体向液压致动器的供给和从液压致动器的排泄,该方向转换阀由在对应于阀芯运动的至少两个转换位置之间转换的滑阀形成;外壳,包括用于供给液压流体的供给通道、用于排出液压流体的排出通道、连接于液压致动器的致动器通道和可移动地容纳阀芯的阀芯孔,该阀芯孔连接于供给通道、排出通道和致动器通道;负荷压力检测回路,包括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这些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各自对应于转换位置中的一个,当致动器通道连接到供给通道时,每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检测负荷压力,每个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由设置在外壳中的通孔限定,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与阀芯孔连通;和止回阀,各自被布置在负荷压力检测回路部分之一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崎丈治中岛滋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