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205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所述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包括:第一管梁,所述第一管梁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管梁,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横截面的面积均等于第二管梁的一端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二管梁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管梁的第一开口或者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第二管梁与所述第一管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方式,简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实现汽车仪表板横梁轻量化,同时简化仪表板横梁制造工序,降低汽车部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A Lightweight Instrument Panel Cross Bea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汽车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以及降低排气污染,实现汽车轻量化成为各个汽车生产制造商新的研究重点。而汽车仪表板横梁,作为承载主副驾驶室内仪表板、转向柱总成、线束及其他电器设备等零部件的主体,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结构越简单,越有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和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本技术实用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由于仪表板横梁在主驾驶室需承载的力较大,副驾驶室承载的力较小,因此,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主驾驶室大圆管梁和副驾驶室小圆管梁配合的方式,该种方式需要设置过渡支架来连接大小管梁,或者大管缩管实现与小管匹配并焊接固定,此外大小管梁上还需焊接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支座,使其结构复杂不利于汽车轻量化,部件的生产制造工序多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实现简化仪表板横梁结构,满足汽车仪表板横梁轻量化需求,同时简化仪表板横梁制造工序,降低汽车仪表板横梁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的具体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包括:第一管梁,所述第一管梁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管梁,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横截面的面积均等于第二管梁的一端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二管梁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管梁的第一开口或者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第二管梁与所述第一管梁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管梁与所述第二管梁通过焊接固定。可选的,所述第一管梁为方形管,并且所述第一管梁的横截面呈“日”字形;所述第二管梁为方形管,并且所述第二管梁的横截面呈“口”字形。可选的,所述第一管梁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拉铆螺柱;所述第一拉铆螺柱的一端放入所述第一固定孔中,并且所述第一拉铆螺柱与所述第一管梁拉铆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管梁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拉铆螺柱;所述第二拉铆螺柱的一端放入所述第二固定孔中,并且所述第二拉铆螺柱与所述管梁拉铆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管梁和所述第二管梁均采用铝合金挤压成型。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管梁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管梁套接于第一管梁的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中,并与第一管梁固定连接,通过该种方式,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不需要借助过渡支架或管梁缩管的方式就可以焊接固定。由于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均为方形管,其外周面上便于与其他连接部件定位,通过固定在第一管梁和第二管梁外周面上的拉铆螺柱,可以直接与其他连接部件的支座固定连接,不需再在横梁上焊接支座,便于安装拆卸,同时减少仪表板横梁的生产制造工序,有利于降低仪表板横梁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技术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实施例中的局部爆炸视图;图2是本技术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实施例中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实施例中第一管梁的B-B截面视图;图4是本技术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实施例中第二管梁的A-A截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管梁1、第二管梁2、第一拉铆螺柱3和第二拉铆螺柱4。对于上述第一管梁1,如图1至图3所示,设有第一开口11、第二开口12和若干个第一固定孔13,第一管梁1为方形管,并且第一管梁1的横截面呈“日”字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梁1的外周面上,至少有一个面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3,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13根据主驾驶室仪表板内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设置在第一管梁1外周面的任意面上。对于上述第二管梁2,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设有若干个第二固定孔21,第二管梁2为方形管,并且第二管梁2的横截面呈“口”字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管梁2的外周面上,至少有一个面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1,在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孔21根据副驾驾驶室仪表板内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设置在第二管梁2外周面的任意面上。第一管梁1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横截面面积均等于第二管梁2一端横截面的面积,第二管梁2的一端套接于第一管梁1一端的第一开口11或者第二开口12,并且第二管梁2与第一管梁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第一管梁1的另一端与靠近车身一侧的侧围连接支架焊接固定,第二管梁2的另一端与靠近车身另一侧的侧围连接支架焊接固定。通过该方式,不需要再借助过渡支架或第一管梁1伸缩变小的方式,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就可以实现固定连接。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可根据仪表板横梁总成其他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要求,将第二管梁2套接于第一管梁1的第一开口11或第二开口12处,该方式安装布置灵活,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实现在不同平台的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的模具共用,从而减少模具使用成本。上述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均采用铝合金挤压成型,其管壁厚度均为2mm,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的管壁可根据仪表板横梁承载力大小要求选择不同的壁厚,其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长度则需根据具体车型驾驶室内左右侧围距离确定。对于上述第一拉铆螺柱3,如图3所示,第一拉铆螺柱3的一端放入第一管梁1的第一螺柱固定孔13中,并且与第一管梁1拉铆连接;第一管梁1通过第一拉铆螺柱3可以用作固定主驾驶室中转向柱总成、仪表板等零部件的连接支座。对于上述第二拉铆螺柱4,如图4所示,第二拉铆螺柱4的一端放入第二管梁2的第二螺柱固定孔21中,并且与第二管梁2拉铆连接;第二管梁2通过第二拉铆螺柱4可以用作固定副驾驶室仪表板内安全气囊装置、空调总成、电器件等零部件的连接支座。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仪表板横梁的第二管梁2可以套接在第一管梁1的第一开口11或者第二开口12中,由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横截面面积均与第二管梁2的横截面面积相等,因此,第二管梁2可以直接套接于第一管梁1中,不需要再通过第一管梁1缩管变小与第二管梁2拼焊连接,也不需要借助过渡支架与第一管梁1连接,可以简化仪表板横梁的结构;另外,第一管梁1上通过设置在其外周面上的第一拉铆螺柱3,第二管梁2通过设置在其外周面上的第二拉铆螺柱4,可直接用作固定各零部件的连接支座,不需焊接连接支座在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上,有利于简化仪表板横梁生产制造时后续的制造工序,同时有利于简化第一管梁1和第二管梁2生产模具结构,从而降低生产制造零件模具成本。整体上使仪表板横梁结构得以简化,可以实现汽车轻量化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周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包括:第一管梁,所述第一管梁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管梁,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横截面的面积均等于第二管梁的一端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二管梁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管梁的第一开口或者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第二管梁与所述第一管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包括:第一管梁,所述第一管梁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二管梁,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横截面的面积均等于第二管梁的一端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二管梁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管梁的第一开口或者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第二管梁与所述第一管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梁与所述第二管梁通过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仪表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梁为方形管,并且所述第一管梁的横截面呈“日”字形;所述第二管梁为方形管,并且所述第二管梁的横截面呈“口”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荔芬
申请(专利权)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