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26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其包括:换热板;下框体,位于换热板上,下框体包括边部梁和内部梁,边部梁周向封闭且在上下方向开口,边部梁与换热板一起形成向上开口的收容空间,内部梁位于收容空间内,将收容空间分割成设置电池模组的子收容空间,换热板用于支撑电池模组并与电池模组的电池进行热交换,内部梁的底面的一部分与换热板的顶面在上下方向上接触。通过内部梁的底面的一部分与换热板的顶面在上下方向上接触,减少内部梁的底面与换热板的顶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换热板与内部梁的底面之间的热交换,进而对换热板与电池模组(主要是电池)之间的热交换的影响降低,改善电池的工作温度的稳定性、恒定性以及可控性。

Battery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箱。
技术介绍
在电池领域中,电池箱包括下框体以及换热板,下框体以及换热板形成收容电池模组的收容空间,下框体包括多个梁。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排列的电池,电池模组支撑在换热板上,换热板支撑电池并与电池进行热交换。电池通常需要维持在恒定的温度范围下,以保证电池的工作温度的稳定性和恒定性。然而,由于换热板固定于下框体的梁上,梁的整个底面接触换热板,这样换热板与下框体的梁会存在着热传递,从而影响换热板对电池的换热效果以及电池的工作温度的稳定性和恒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其能减少换热板与内部梁的底面之间的热交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其包括:换热板;下框体,位于换热板上,下框体包括边部梁和内部梁,边部梁周向封闭且在上下方向开口,边部梁与换热板一起形成向上开口的收容空间,内部梁位于收容空间内,将收容空间分割成设置电池模组的子收容空间,换热板用于支撑电池模组并与电池模组的电池进行热交换,内部梁的底面的一部分与换热板的顶面在上下方向上接触。在一实施例中,内部梁的底面包括:第一面,与换热板的顶面接触;第二面,从第一面的与上下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一侧相对第一面向上凹入,以使第二面与换热板的顶面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箱还包括隔热胶,隔热胶填充在内部梁的底面的第二面与换热板的顶面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内部梁的底面还包括第三面,从第一面的与上下方向相交的方向的相反的另一侧相对第一面向上凹入,以使第三面与换热板的顶面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箱还包括隔热胶,隔热胶填充在第三面与换热板的顶面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换热板的顶面整体为平面。在一实施例中,换热板具有主体部以及从主体部延伸的鼓出部,鼓出部的下侧相对主体部向上凹入且鼓出部的上侧相对主体部向上突出,鼓出部具有构成部分顶面的顶表面以及倾斜面,倾斜面沿与上下方向相交的方向位于顶表面侧方,内部梁的底面的一部分与鼓出部的顶表面接触,鼓出部的倾斜面与换热板的顶面在上下方向间隔开。在一实施例中,电池箱还包括隔热胶,隔热胶填充在内部梁的底面和鼓出部的倾斜面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内部梁的与电池相对的侧表面设有缺口部。在一实施例中,内部梁具有位于内部梁的底面与换热板的顶面接触的部位上方的收容腔,电池箱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在内部梁的底面与换热板的顶面接触的部位穿过换热板和内部梁并伸入收容腔内,固定件伸入收容腔的部分与收容腔的壁间隔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内部梁的底面的一部分与换热板的顶面在上下方向上接触,减少内部梁的底面与换热板的顶面的接触面积,减少换热板与内部梁的底面之间的热交换,进而对换热板与电池模组(主要是电池)之间的热交换的影响降低,改善电池的工作温度的稳定性、恒定性以及可控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箱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示出了电池模组。图2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箱的组装立体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5的变形例。图7是与图5对应的另一视图,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箱的下框体的另一内部梁。图8是图7的变形例。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X左右方向B22底面Y前后方向B221第一面Z上下方向B222第二面1换热板B223第三面T11顶面224侧表面12主体部224a缺口部121上表面225收容腔13鼓出部R子收容空间131顶表面3隔热胶132倾斜面4固定件14第一板5保温垫15第二板6防护板F流道7电池模组2下框体71电池21边部梁22内部梁具体实施方式附图示出本技术的实施例,且将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示例,本技术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细节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而是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且作为表示性的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以各种方式实施本技术。此外,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用于说明实施例中的各构件的操作和构造的指示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且尽管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指示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位置改变时,这些方向应有不同的解释,以对应所述改变。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箱的立体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示出了电池模组。图2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箱的组装立体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剖视图。图5是图4的圆圈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5的变形例。图7是与图5对应的另一视图,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箱的下框体的另一内部梁。图8是图7的变形例。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箱包括换热板1以及下框体2。电池箱还包括隔热胶3。电池箱还包括固定件4、保温垫5以及防护板6。换热板1用于支撑电池模组7并与电池模组7的电池71进行热交换。电池71可通常包括壳体以及收容于壳体内的电极组件和电解质。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电池71可以为罐型(或硬壳)电池,如图1所示相应地,壳体包括顶盖以及与顶盖装配的外壳;或者电池71可以为袋型(或软包)电池,壳体由封装膜(例如铝塑膜)制成。换热板1包括第一板14和第二板15,第二板15从下方与第一板14结合并形成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流道F,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板14和/或第二板15可冲压成型。为了提高热交换的效果,换热板1为导热性高的材质,优选金属材料,进一步优选铝合金材质。下框体2位于换热板1上。下框体2包括边部梁21和内部梁22。边部梁21周向封闭且在上下方向Z开口,边部梁21与换热板1一起形成向上开口的收容空间。内部梁22位于收容空间内,将收容空间分割成设置电池模组7的子收容空间R,内部梁22的底面B22的一部分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在上下方向Z上接触。通过内部梁22的底面B22的一部分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在上下方向Z上接触,减少内部梁22的底面B22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的接触面积,减少换热板1与内部梁22的底面B22之间的热交换,进而对换热板1与电池模组7(主要是电池71)之间的热交换的影响降低,改善电池71的工作温度的稳定性、恒定性以及可控性。边部梁21和内部梁22均可为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可以采用压铸件或挤出型材。为了减重,边部梁21和内部梁22可以具有型腔(即针对内部梁22具有后述的收容腔225,但图未示出针对边部梁21的型腔),即它们为具有型腔的型材。注意的是,边部梁21和内部梁22各自的纵向可以为X方向而横向可以为Y方向,或者纵向可以为Y方向而横向可以为X方向,但是在本文中,横向和纵向是梁结构自身的方向,即局部坐标系,其与图1中的电池箱的X-Y-Z方向为整体坐标系,两个坐标系之间不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在图5的示例中,内部梁22的底面B22包括:第一面B221,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接触;第二面B222,从第一面B221的与上下方向Z相交的方向的一侧相对第一面B221向上凹入,以使第二面B222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在上下方向Z上间隔开。进一步地,在图5的示例中,隔热胶3填充在内部梁22的底面B22的第二面B222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之间。隔热胶3的填充可以将在内部梁22的底面B22的第二面B222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之间的间隔无缝隙地填充,这样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板(1);下框体(2),位于换热板(1)上,下框体(2)包括边部梁(21)和内部梁(22),边部梁(21)周向封闭且在上下方向(Z)开口,边部梁(21)与换热板(1)一起形成向上开口的收容空间,内部梁(22)位于收容空间内,将收容空间分割成设置电池模组(7)的子收容空间(R),换热板(1)用于支撑电池模组(7)并与电池模组(7)的电池(71)进行热交换,内部梁(22)的底面(B22)的一部分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在上下方向(Z)上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板(1);下框体(2),位于换热板(1)上,下框体(2)包括边部梁(21)和内部梁(22),边部梁(21)周向封闭且在上下方向(Z)开口,边部梁(21)与换热板(1)一起形成向上开口的收容空间,内部梁(22)位于收容空间内,将收容空间分割成设置电池模组(7)的子收容空间(R),换热板(1)用于支撑电池模组(7)并与电池模组(7)的电池(71)进行热交换,内部梁(22)的底面(B22)的一部分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在上下方向(Z)上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内部梁(22)的底面(B22)包括:第一面(B221),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接触;第二面(B222),从第一面(B221)的与上下方向(Z)相交的方向的一侧相对第一面(B221)向上凹入,以使第二面(B222)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在上下方向(Z)上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电池箱还包括隔热胶(3),隔热胶(3)填充在内部梁(22)的底面(B22)的第二面(B222)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内部梁(22)的底面(B22)还包括第三面(B223),从第一面(B221)的与上下方向(Z)相交的方向的相反的另一侧相对第一面(B221)向上凹入,以使第三面(B223)与换热板(1)的顶面(T11)在上下方向(Z)上间隔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电池箱还包括隔热胶(3),隔热胶(3)填充在第三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衡季进清张文辉钱木项延火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