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157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包括壳体和设于其内的电加热管,多个所述电加热管通过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外侧端设有与所述电加热管电连接的接线盒,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盖板连接而成的框体,所述底板截面设为L型结构,其包括第一垂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所述第一垂直部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远离第一垂直部的一端部与所述盖板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部上端与所述盖板上端连接,多个所述电加热管通过固定支架连接于第一垂直部上,所述盖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电加热器在司机室内散发的热量均匀,不会出现局部过热现象。

A Cab Electric Heater with Good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加热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中国客车、货车等机动车的发展,对列车车厢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长途客车、货车的司机由于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驾驶车辆的时间比较长,夜晚气温比较低,驾驶室需要长时间的加热设备,如果电加热器散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司机在过高的温度下容易产生疲劳和困意,从而容易造成驾车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用以在司机室内散热均匀,包括壳体和设于其内的电加热管,多个所述电加热管通过固定支架连接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外侧端设有与所述电加热管电连接的接线盒,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盖板连接而成的框体,所述底板截面设为L型结构,其包括第一垂直部和第一水平部,所述第一垂直部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远离第一垂直部的一端部与所述盖板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部上端与所述盖板上端连接,多个所述电加热管通过固定支架连接于第一垂直部上,所述盖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散热孔。作为优选,所述盖板包括第二水平部、倾斜部和第二垂直部,所述第二水平部一端部与所述倾斜部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部上端与所述倾斜部另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部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远离第一垂直部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远离所述倾斜部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部远离第一垂直部的端部连接,若干个散热孔设于所述倾斜部和第二垂直部上,接线盒设于所述第二水平部上端。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垂直设于壳体内,所述固定板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端与第二水平部下端之间留有预设距离,电加热管设于所述固定板远离第一垂直部的一端,所述固定板靠近第一垂直部的一端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截面设为V型结构,所述导流板包括直板和斜板,所述直板一端部与所述斜板一端部连接,所述直板连接于所述固定板靠近第一垂直部的一端,所述导流板自上而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其开口端朝上设置,且所述斜板远离直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垂直部之间留有预设距离。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板下端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有两个并平行分布于所述第一水平部上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上端连接,所述基座上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设置,所述滑槽两内侧端在靠近其开口位置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贯穿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固定板下端设有通过连接柱连接的下位板,所述连接柱上端与所述固定板下端连接,所述连接柱下端与所述下位板上端连接,所述承载板其远离所述滑槽侧端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截面设为弓形结构,所述连接套开口端与所述承载板其远离所述滑槽的侧端连接,所述连接套底端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连接套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板其远离所述滑槽的侧端。作为优选,还包括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设于所述承载板下端与所述下位板上端之间,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弓形底座,所述弓形底座其开口端朝下设置,所述弓形底座内壁靠近其开口端位置设有上位板,所述上位板下端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上端与所述上位板下端连接,所述橡胶垫片下端与所述下位板上端连接,所述上位板上端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上位板上端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弓形底座底端,所述上位板其侧端横向贯穿设有连接孔,所述弓形底座侧端在靠近其开口端位置贯穿设有与所述连接孔配合使用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孔径小于所述连接孔孔径,定位杆贯穿所述连接孔且其两端连接于定位孔内。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侧面剖视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中盖板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电路连接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侧面剖视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中导流板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正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中固定板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中固定装置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中减震装置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包括壳体1和设于其内的电加热管2,多个所述电加热管2通过固定支架3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壳体1外侧端设有与所述电加热管2电连接的接线盒4,所述壳体1包括底板1-1和盖板1-2连接而成的框体,所述底板1-1截面设为L型结构,其包括第一垂直部1-11和第一水平部1-12,所述所述第一垂直部1-11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1-12远离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部与所述盖板1-2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部1-11上端与所述盖板1-2上端连接,多个所述电加热管2通过固定支架3连接于第一垂直部1-11上,所述盖板1-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散热孔。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将电加热器放于司机室内,利用接线盒4给设于壳体1内的电加热管2供电,电加热管2得电工作,并将热量通过设于盖板1-2上的若干个散热孔均匀的传递到司机室内,使所述电加热器在司机室内散发的热量比较均匀,不会局部过热。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所述电加热管2得电产生的热量通过设于盖板1-2上的若干个散热孔均匀的传递到司机室内,使所述电加热器在司机室内散发的热量比较均匀,不会局部过热,给司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如图2、图4、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2包括第二水平部1-21、倾斜部1-22和第二垂直部1-23,所述第二水平部1-21一端部与所述倾斜部1-22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部1-23上端与所述倾斜部1-22另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垂直部1-23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远离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水平部1-21远离所述倾斜部1-2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远离第一垂直部1-11的端部连接,若干个散热孔设于所述倾斜部1-22和第二垂直部1-23上,接线盒4设于所述第二水平部1-21上端。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盖板1-2包括第二水平部1-21、倾斜部1-22和第二垂直部1-23,通过在盖板1-2上增设有倾斜部1-22,可以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包括壳体(1)和设于其内的电加热管(2),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加热管(2)通过固定支架(3)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壳体(1)外侧端设有与所述电加热管(2)电连接的接线盒(4),所述壳体(1)包括底板(1‑1)和盖板(1‑2)连接而成的框体,所述底板(1‑1)截面设为L型结构,其包括第一垂直部(1‑11)和第一水平部(1‑12),所述第一垂直部(1‑11)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1‑12)远离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部与所述盖板(1‑2)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部(1‑11)上端与所述盖板(1‑2)上端连接,多个所述电加热管(2)通过固定支架(3)连接于第一垂直部(1‑11)上,所述盖板(1‑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固定支架(3)包括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垂直设于壳体(1)内,所述固定板(3‑1)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1)上端与第二水平部(1‑21)下端之间留有预设距离,电加热管(2)设于所述固定板(3‑1)远离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所述固定板(3‑1)靠近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设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截面设为V型结构,所述导流板(5)包括直板(5‑1)和斜板(5‑2),所述直板(5‑1)一端部与所述斜板(5‑2)一端部连接,所述直板(5‑1)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1)靠近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所述导流板(5)自上而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5)其开口端朝上设置,且所述斜板(5‑2)远离直板(4‑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垂直部(1‑11)之间留有预设距离;所述固定板(3‑1)下端设有固定装置(6),所述固定装置(6)设有两个并平行分布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上端,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基座(6‑1),所述基座(6‑1)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上端连接,所述基座(6‑1)上端设有滑槽(6‑2),所述滑槽(6‑2)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板(3‑1)垂直设置,所述滑槽(6‑2)两内侧端在靠近其开口位置设有承载板(6‑3),所述承载板(6‑3)上贯穿设有多个螺纹孔(6‑4),所述固定板(3‑1)下端设有通过连接柱(6‑5)连接的下位板(6‑6),所述连接柱(6‑5)上端与所述固定板(3‑1)下端连接,所述连接柱(6‑5)下端与所述下位板(6‑6)上端连接,所述承载板(6‑3)其远离所述滑槽(6‑2)侧端设有连接套(6‑7),所述连接套(6‑7)截面设为弓形结构,所述连接套(6‑7)开口端与所述承载板(6‑3)其远离所述滑槽(6‑2)的侧端连接,所述连接套(6‑7)底端设有第一弹簧(6‑8),所述第一弹簧(6‑8)一端与所述连接套(6‑7)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8)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板(6‑3)其远离所述滑槽(6‑2)的侧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性能良好的司机室电加热器,包括壳体(1)和设于其内的电加热管(2),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加热管(2)通过固定支架(3)连接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壳体(1)外侧端设有与所述电加热管(2)电连接的接线盒(4),所述壳体(1)包括底板(1-1)和盖板(1-2)连接而成的框体,所述底板(1-1)截面设为L型结构,其包括第一垂直部(1-11)和第一水平部(1-12),所述第一垂直部(1-11)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水平部(1-12)远离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部与所述盖板(1-2)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垂直部(1-11)上端与所述盖板(1-2)上端连接,多个所述电加热管(2)通过固定支架(3)连接于第一垂直部(1-11)上,所述盖板(1-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固定支架(3)包括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垂直设于壳体(1)内,所述固定板(3-1)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1)上端与第二水平部(1-21)下端之间留有预设距离,电加热管(2)设于所述固定板(3-1)远离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所述固定板(3-1)靠近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设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截面设为V型结构,所述导流板(5)包括直板(5-1)和斜板(5-2),所述直板(5-1)一端部与所述斜板(5-2)一端部连接,所述直板(5-1)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1)靠近第一垂直部(1-11)的一端,所述导流板(5)自上而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5)其开口端朝上设置,且所述斜板(5-2)远离直板(4-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垂直部(1-11)之间留有预设距离;所述固定板(3-1)下端设有固定装置(6),所述固定装置(6)设有两个并平行分布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上端,所述固定装置(6)包括基座(6-1),所述基座(6-1)下端与所述第一水平部(1-12)上端连接,所述基座(6-1)上端设有滑槽(6-2),所述滑槽(6-2)其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板(3-1)垂直设置,所述滑槽(6-2)两内侧端在靠近其开口位置设有承载板(6-3),所述承载板(6-3)上贯穿设有多个螺纹孔(6-4),所述固定板(3-1)下端设有通过连接柱(6-5)连接的下位板(6-6),所述连接柱(6-5)上端与所述固定板(3-1)下端连接,所述连接柱(6-5)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葛文光陈玉林王俊蒋洲朱振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九州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