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嘧啶类双极性化合物及其在OLED器件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69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嘧啶类双极性化合物及其在OLED器件中的应用,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其结构通式如下式(I)所示:其中,L为亚苯基或取代的亚苯基,m,n均为0~2之间的任意整数;D1、D2各自独立为给电子基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嘧啶类双极性化合物具有给体‑受体‑给体结构,具有平衡的电荷传输性能和较高的三线态能级,并且不易结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成膜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化合物用做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应用于OLED器件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命。

A Pyrimidine Bipolar Compoun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LED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嘧啶类双极性化合物及其在OLED器件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嘧啶类双极性化合物及其在OLED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ssionDiodes)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之铟锡氧化物(ITO),与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供电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由于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低能耗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并且这项技术使得便携式的高度可折叠的显示屏成为可能,在手机、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和实际应用中产品的要求相比,目前其性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发光效率和寿命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器件结构的优化和创新,二是高性能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为了制作高性能的OLED发光器件,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新的发光机制和功能材料。2014年清华大学邱勇课题组提出了热活化敏化发光机制,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嘧啶类双极性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通式如下式(I)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嘧啶类双极性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结构通式如下式(I)所示:其中,L为亚苯基或取代的亚苯基,当L为取代的亚苯基时,这些取代基为氢原子、卤素、C1~C6的烷基、氰基、苯基、联苯基、4-吡啶基和三氟甲基;m,n均为0~2之间的任意整数;D1、D2均为给电子基团,D1、D2分别独立选自式(II)、式(Ⅲ)、式(Ⅳ)、式(Ⅴ)和式(Ⅵ)所示基团:式(II)中,Ar1、Ar2分别独立选自C6~C30的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基或稠环芳基,C6~C30的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稠杂环基团,五元、六元的杂环或取代杂环,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胺基中的任意一种;式(Ⅲ)中,R1、R2分别独自选自氢原子、C1~C6的烷基、C1~C6的烷氧基、C6~C30的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基或稠环芳基,C6~C30的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稠杂环基团,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胺基中的任意一种;式(Ⅳ)中X1和X2、式(Ⅴ)中X3和式(Ⅵ)中X4均为氧原子、硫原子、C-m1m2或N-m3;其中,m1、m2分别独立选自氢原子、C1~C6的烷基、苯基或联苯基;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鹏孙军张宏科田密杨丹丹何海晓李江楠王小伟刘骞峰高仁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