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9910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涉及基坑降排水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降水基坑面积大、且基坑内不宜设置降水井的降排水施工的问题。它包括需降水基坑内布置合理间距的排水沟槽,排水沟槽内依次设有滤水层、排水管、砂石以及混凝土垫层,滤水层包裹于排水管外侧;排水沟槽两端设有集水井,集水井内设有潜水泵,用于抽降地下。地下水经过排水沟槽内的滤水层渗入排水沟槽内的排水管内,再通过排水管将地下水汇集到位于排水沟槽端部设置的集水井中,在集水井安装潜水泵进行抽水,达到降低地下水的要求。不仅可达到不同区域不同高差的降水要求,又不致于抽降过多地下水,采用此降水方法可以减少工程成本。

A Local Deep Pit Diversion Drainage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降排水
,特别涉及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高层建筑底板基础中设有大量电梯井、集水坑等较深且面积较大基坑,一般比底板加深2~4米,此部位在施工中难度较大,存在基坑降水困难等诸多难题。如降水不当,极容易出现基坑坍塌,流沙,土体扰动等现象,坡形无法保证,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地基承载力,甚至对后续防水,底板混凝土施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应用于降水基坑面积大、且基坑内不宜设置降水井的降排水施工,使得局部深基坑降水能够通过施工工艺安全高效地实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基坑内,布置合理间距的排水沟,埋置深度由需要降水的高度确定,地下水经过排水沟内的滤水层渗入沟内的PVC排水管内,再通过排水管将地下水汇集到位于排水沟端部设置的集水井,在集水井安装潜水泵进行抽水,达到降低地下水的要求。排水沟间距根据降水高度及降水坡度确定,通过合理布置排水沟,可达到不同区域不同高差的降水要求,又不致于抽降过多地下水,采用此降水方法可以减少工程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包括需降水基坑处预设的若干排水沟槽,所述排水沟槽内依次设有滤水层、排水管、砂石以及混凝土垫层,所述滤水层包裹于所述排水管外侧;所述排水沟槽两端设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内设有潜水泵,用于抽降地下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一、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在基坑内,布置合理间距的排水沟槽,排水沟槽内依次设有滤水层、排水管、砂石以及混凝土垫层,滤水层包裹于排水管外侧;排水沟槽两端设有集水井,集水井内设有潜水泵,用于抽降地下。地下水经过排水沟槽内的滤水层渗入排水沟槽内的排水管内,再通过排水管将地下水汇集到位于排水沟槽端部设置的集水井中,在集水井安装潜水泵进行抽水,达到降低地下水的要求。通过对基坑土体局部合理布置排水沟槽,排水沟槽间距根据降水高度及降水坡度确定,在排水沟槽内布置滤水层和排水管,在排水沟槽两端设置集水井,可达到不同区域不同高差的降水要求,又不致于抽降过多地下水,采用此降水方法可以减少工程成本。二、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施工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省时省人工,基坑的降水效果可以通过增减排水沟槽的条数来保证,易于准确控制降水高度,通过确定集水井潜水泵的起排高度,自动降排地下水,保证降低地下水的高度,不超降地下水位也不让地下水位偏高,实现精确控制。进一步地,所述滤水层包括直径不同的粗卵石和细卵石,其中,所述细卵石完全覆盖所述排水管,粗卵石位于所述细卵石外围。通过在排水管外围设置粗卵石和细卵石,从而形成滤水层,使得地下水先经过排水沟槽内的滤水层后,再渗入排水沟槽内的排水管内,从而实现不超降地下水位也不让地下水位偏高,减少流沙、土体扰动等现象。进一步地,为了取材方便,节省成本,所述排水管为PVC排水管,同时,为了延长排水管的使用寿命,提高耐久性,所述PVC排水管外壁包扎一道粗尼龙网布。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局部开设管孔,所述管孔孔径为20mm。滤水层过滤后的地下水经过管孔进入排水管,并流经排水管端部的集水井,最后由潜水泵抽出,达到降低地下水的要求。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采用成品直径为1米的预制砼管拼装而成。采用预制砼管拼装形成集水井,预制管可直接码砌接长至基坑开挖面以上,预制管直接放置在开挖集水井底部的砂石层上,施工便捷。进一步地,考虑到受力稳定性和刚度要求,所述混凝土垫层厚度为100mm。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槽的间距根据降水高度及降水坡度确定,所述降水坡度为1/10~1/15。通过合理布局相邻排水沟槽之间的间距和埋置深度,可达到不同区域不同高差的降水要求,又不致于抽降过多地下水,采用此降水方法可以减少工程成本。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开挖地下水位以上基坑土方,排水沟槽定位放线,机械开挖排水沟槽,安装潜水泵抽明排开挖排水沟槽中临时积水;排水沟槽内铺设粗卵石,安放PVC排水管,并采用细卵石覆盖所述PVC排水管;采用砂石回填排水沟槽;浇筑混凝土垫层;排水沟槽两端安装由预制砼管拼装而成的集水井,集水井内安装潜水泵抽降地下水。进一步地,为了满足不同区域不同高差的降水要求,节省施工成本,所述排水沟槽的埋设深度由基坑需要降水的深度确定,不同降水深度区域,排水沟槽底标高可设置不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中排水管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中排水沟槽的设置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垫层;2-砂石;3-粗卵石;4-细卵石;5-排水管,51-管孔;6-网布;7-排水沟槽;8-降水坡度;9-需降水基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及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一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的结构组成。请参考图1至图4,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包括需降水基坑9处预设的若干排水沟槽7,排水沟槽7内依次设有滤水层、排水管5、砂石2以及混凝土垫层1,滤水层包裹于排水管5外侧;排水沟槽7两端设有集水井,集水井内设有潜水泵,用于抽降地下水。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在需降水基坑9处布置合理间距的排水沟槽7,排水沟槽7内依次设有滤水层、排水管5、砂石2以及混凝土垫层1,滤水层包裹于排水管5外侧;排水沟槽7两端设有集水井,集水井内设有潜水泵,用于抽降地下。地下水经过排水沟槽7内的滤水层渗入排水沟槽内的排水管5内,再通过排水管5将地下水汇集到位于排水沟槽端部设置的集水井中,在集水井安装潜水泵进行抽水,达到降低地下水的要求。通过对基坑土体局部合理布置排水沟槽7,排水沟槽7间距根据降水高度及降水坡度确定,在排水沟槽7内布置滤水层和排水管5,在排水沟槽7两端设置集水井,可达到不同区域不同高差的降水要求,又不致于抽降过多地下水,实现精确控制,采用此降水方法可以减少工程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滤水层包括直径不同的粗卵石3和细卵石4,其中,细卵石4完全覆盖排水管5,粗卵石3位于细卵石4外围。通过在排水管5外围设置粗卵石3和细卵石4,从而形成滤水层,使得地下水先经过排水沟槽7内的滤水层后,再渗入排水沟槽7内的排水管5内,从而实现不超降地下水位也不让地下水位偏高,减少流沙、土体扰动等现象。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为了取材方便,节省成本,排水管5为PVC排水管,同时,为了延长排水管5的使用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需降水基坑处预设的若干排水沟槽,所述排水沟槽内依次设有滤水层、排水管、砂石以及混凝土垫层,所述滤水层包裹于所述排水管外侧;所述排水沟槽两端设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内设有潜水泵,用于抽降地下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需降水基坑处预设的若干排水沟槽,所述排水沟槽内依次设有滤水层、排水管、砂石以及混凝土垫层,所述滤水层包裹于所述排水管外侧;所述排水沟槽两端设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内设有潜水泵,用于抽降地下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层包括直径不同的粗卵石和细卵石,其中,所述细卵石完全覆盖所述排水管,粗卵石位于所述细卵石外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为PVC排水管,所述PVC排水管外壁包扎一道粗尼龙网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局部开设管孔,所述管孔孔径为2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深坑导流排水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采用成品直径为1米的预制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鹏鹏白小刚唐高强陈思睿宋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