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743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0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基坑防水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周边开有肥槽,所述肥槽的槽底设有第一排水结构,所述肥槽内且位于第一排水结构的上方填充有回填土,所述基坑坑底的下方设有第二排水结构。这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通过第一排水结构和第二排水结构的排水能力,能够有效排出基坑底部和侧壁产生的渗水,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底板由于渗水而产生浮力现象的可能性。

A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Foundation Pit of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防水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物施工过程中,一般需要先挖掘较深的基坑,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通常通过对建筑底层墙壁做特殊处理来防止雨水侵入建筑中,基建完成后一般通过回填土将基坑周边夯实。但是,回填土的质量无法阻止地面雨水不断渗入基坑内,水易进难出,雨水与基坑底部的渗水相汇合,从而使建筑物底板的浮力上升,导致结构整体或局部上浮,严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其具有以下优点:有效排出基坑底部和侧壁产生的渗水,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底板由于渗水而产生浮力现象的可能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周边开有肥槽,所述肥槽的槽底设有第一排水结构,所述肥槽内且位于第一排水结构的上方填充有回填土,所述基坑坑底的下方设有第二排水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排水结构对地表水(雨水、污水等)进行吸收和排出,第二排水结构对基坑底部的渗水进行吸收和排出,通过第一排水结构和第二排水结构的配合,有效排出基坑底部和侧壁产生的渗水,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底板由于渗水而产生浮力现象的可能性。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排水结构包括放置在肥槽槽底的汇流块、固定连接在汇流块上的集液块以及放置在集液块上方的过滤层,所述回填土压实在过滤层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表上的水流经过回填土下流至过滤层处,过滤层对水流中较大粒径的杂质进行滤除,过滤后的水流经过集液块和汇流块实现集中。进一步设置:所述汇流块内沿着其长度方向开有汇流孔,所述汇流块的顶面开有贯通至汇流孔的第一集液孔,所述第一集液孔沿着汇流块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汇流块朝向基坑的一侧开有贯通至汇流孔的引流孔,所述第一集液孔和引流孔沿着汇流块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基坑的侧壁内埋有排水管,所述引流孔连通至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建筑物地下室内部的集水坑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经过第一集液孔、汇流孔、引流孔和排水管被排出到建筑物地下室内部的集水坑内。进一步设置:所述引流孔朝向肥槽的槽底倾斜,所述排水管在水平面上低于汇流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引流孔更加有利于水流的流出。进一步设置:所述集液块背离汇流块的一面开有呈“V”形的集液槽,所述集液槽的槽底开有与第一集液孔相通的第二集液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V”形的集液槽能够将水流更加集中地收集到集液槽的槽底,使得水流能够更加完全彻底地流到排水管内。进一步设置:所述过滤层包括土工布,所述土工布内包裹有鹅卵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和鹅卵石能够对水流中较大粒径的杂质进行滤除,从而避免杂质堵塞第一集液孔和第二集液孔。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排水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排水层和滤水层,所述排水层内预埋有泄水管路,所述泄水管路在排水层内呈矩阵分布,所述泄水管路包括纵向预埋在排水层内的第一泄水管、与第一泄水管相通的第二泄水管以及总泄水管,所述第二泄水管横向设置,同一直线上的第二泄水管并联于总泄水管,所述总泄水管与建筑物地下室内部的集水坑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下方的土壤产生渗水现象时,水流首先经过滤层实现过滤,水流中较大粒径的杂质被滤除,过滤后的水流沿着排水层底面进入第一泄水管内,水流通过第二泄水管和总泄水管的引流被排出到建筑物地下室内部的集水坑内。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水层为内部设有钢架结构的混凝土层,所述过滤层由鹅卵石铺设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的材质能够抵挡水流,使得水流沿着排水层的底面进入第一泄水管内;鹅卵石硬度较大,能够承受上方较重的载荷,同时鹅卵石之间的间隙能够对水中粒径较大的杂质进行滤除。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排水结构和第二排水结构的排水能力,能够有效排出基坑底部和侧壁产生的渗水,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底板由于渗水而产生浮力现象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本技术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用于体现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中,1、基坑;2、肥槽;3、第一排水结构;31、汇流块;311、汇流孔;312、第一集液孔;313、引流孔;314、接管;32、集液块;321、集液槽;322、第二集液孔;33、过滤层;331、土工布;4、第二排水结构;41、排水层;42、滤水层;43、泄水管路;431、总泄水管;432、第一泄水管;433、第二泄水管;5、回填土;6、排水管;7、鹅卵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参照图1,包括基坑1,沿着基坑1的边沿开有肥槽2,在肥槽2的槽底设有第一排水结构3,在基坑1坑底的下方设有第二排水结构4,在肥槽2内且位于第一排水结构3的上方填充有回填土5。在基坑1下方的土质层朝向基坑1内渗水时,水流经过第二排水结构4被排出,同时地表上的水流经过第一排水结构3被排出,基坑1底部和周围均减少了渗水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基坑1结构的稳定形。参照图1和图2,第一排水结构3包括汇流块31、集液块32和过滤层33。汇流块31放置在肥槽2的槽底上,汇流块31内沿着其长度方向开有汇流孔311,汇流孔311的顶面竖向开有第一集液孔312,第一集液孔312贯通至汇流孔311。参照图1和图2,在汇流块31朝向基坑1的一侧开有贯通至汇流孔311的引流孔313,引流孔313朝向肥槽2的槽底倾斜,在基坑1的侧壁内埋有一根排水管6,排水管6在水平面上低于汇流孔311。在汇流块31朝向基坑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引流孔313相通的接管314,接管314穿入排水管6,与排水管6相连通,排水管6的出口端通至建筑物地下室内部的集水坑内。参照图1和图2,集液块32固定连接在汇流块31背离肥槽2槽底的一面上,集液块32背离汇流块31的一面开有集液槽321,为了便于汇集水流,集液槽321呈“V”形,在集液槽321的槽底开有与第一集液孔312相通的第二集液孔322。参照图1和图2,过滤层33包括土工布331,在土工布331内包裹有鹅卵石7。土工布331包裹住鹅卵石7后放置在集液块32上,鹅卵石7根据集液槽321的形状陷入集液槽321内并贴合于集液槽321的内侧壁,从而形成过滤层33。利用鹅卵石7和土工布331,能够将水中加大粒径的杂质过滤,避免堵塞第一集液孔312和第二集液孔322。参照图1和图2,回填土5压实在过滤层33上方,地表上的水经过回填土5到达过滤层33处,呈“V”形的集液槽321将水收集在集液槽321的槽底,水流经过第一集液孔312和第二集液孔322流至汇流孔311内,汇流孔311内的水经过引流孔313到达排水管6内,从而排放到建筑物地下室内部的集水坑内。参照图1,第二排水结构4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排水层41和滤水层42。排水层41为混凝土层,排水层41内预埋有加强排水层41内部结构强度的钢架结构,在排水层41内预埋有泄水管路43,泄水管路43在排水层41内呈矩阵分布。参照图1,泄水管路43包括总泄水管431、第一泄水管432和第二泄水管433,第一泄水管432纵向预埋在排水层41内,第二泄水管433横向设置且与第一泄水管432相通。在41同一直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包括基坑(1),其特征是:所述基坑(1)的周边开有肥槽(2),所述肥槽(2)的槽底设有第一排水结构(3),所述肥槽(2)内且位于第一排水结构(3)的上方填充有回填土(5),所述基坑(1)坑底的下方设有第二排水结构(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包括基坑(1),其特征是:所述基坑(1)的周边开有肥槽(2),所述肥槽(2)的槽底设有第一排水结构(3),所述肥槽(2)内且位于第一排水结构(3)的上方填充有回填土(5),所述基坑(1)坑底的下方设有第二排水结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排水结构(3)包括放置在肥槽(2)槽底的汇流块(31)、固定连接在汇流块(31)上的集液块(32)以及放置在集液块(32)上方的过滤层(33),所述回填土(5)压实在过滤层(33)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汇流块(31)内沿着其长度方向开有汇流孔(311),所述汇流块(31)的顶面开有贯通至汇流孔(311)的第一集液孔(312),所述第一集液孔(312)沿着汇流块(3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汇流块(31)朝向基坑(1)的一侧开有贯通至汇流孔(311)的引流孔(313),所述第一集液孔(312)和引流孔(313)沿着汇流块(3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基坑(1)的侧壁内埋有排水管(6),所述引流孔(313)连通至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与建筑物地下室内部的集水坑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基坑的防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引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永金胡建军高龙民张华玄雁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宇翔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