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排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05943 阅读:6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8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排水沟,涉及市政生态排水设施领域,其包括横截面为弧形的沟体,所述沟体内侧壁向远离所述沟体的方向依次层叠铺设有碎石层、透水混凝土层、过滤层以及种植土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设置有沿所述生态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的透水导流管。该生态排水沟能够对雨水及生活用水等进行收集、净化和输送,并且保持水体的充分渗透,补充地下水,同时还模拟天然河沟,融入城市景观,既实用又美观。

Ecological drainage ditc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cological drainage ditch, involving municipal ecological drainage facilities in the area of its cross section, including curved groove, the groove body inner wall away from the trench body in the direction of lamination is paved with gravel layer, permeable concrete layer, a filter layer and planting soil, the pervious concrete layer water diversion pip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drainage ditch. The ecological drains to rain and water collection, purifi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full penetration, and keep the water to replenish groundwater, but also the simulation of natural rivers, into the city landscape, both practical and beautifu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市政生态排水设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态排水沟
技术介绍
城市地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初期雨水中含有较多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及油类物质等污染物质,对受纳水体影响较为严重。现有排水模式中,排水管道和沟渠系统应用最为普遍,但其仅能作为雨水收集系统使用,初期雨水产生道路径流未经处理便纳入管道或沟渠,经输送后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不但易造成受纳水体的水质污染,而且将管道沉积物冲入水体,造成双重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排水沟,其能够对雨水及生活用水等进行收集、净化和输送,并且保持水体的充分渗透,补充地下水,同时还模拟天然河沟,融入城市景观,既实用又美观。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排水沟,其包括横截面为弧形的沟体,沟体内侧壁向远离沟体的方向依次层叠铺设有碎石层、透水混凝土层、过滤层以及种植土层,透水混凝土层设置有沿生态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的透水导流管。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透水混凝土层的沿生态排水沟的宽度方向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缓冲部、排水部及第二缓冲部,第一缓冲部设有第一挡石,第二缓冲部设有第二挡石,过滤层铺设于排水部。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缓冲部还堆设有第三挡石,第三挡石位于第一挡石的远离第二挡石的一侧,第三挡石与第一挡石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种植土层包括第一种植土层,第一种植土层铺设于第一间隙。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缓冲部还堆设有第四挡石,第四挡石位于第二挡石的远离第一挡石的一侧,第四挡石与第二挡石之间形成第二间隙,种植土层还包括第二种植土层,第二种植土层铺设于第二间隙。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挡石与透水混凝土层一体成型,第二挡石与透水混凝土层一体成型。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种植土层包括第三种植土层,第三种植土层铺设于过滤层。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透水导流管为透水盲管。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透水导流管设置于透水混凝土层远离水平地面的底端。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过滤层为土工布层。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生态排水沟横截面为圆弧形。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横截面为弧形的沟体可有效节约土地,加大土地的利用率。沟体内侧壁向远离沟体的方向依次叠加铺设有碎石层、透水混凝土层、过滤层以及种植土层,其中种植土层用于种植植物,通过种植土层上的植物与过滤层的互相配合,将有效过滤排入该生态排水沟中的杂质,净化水体,净化后的水体通过透水混凝土层向下渗透,透水混凝土层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水体缓慢渗透,减轻水体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可有效稳固沟体的形状,防止其变形;且透水混凝土层还设置有沿生态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的透水导流管,使得水量饱和时,净化后的水体部分进入透水导流管中,直接排出,防止对沟体的冲击,从而保持地下水的平衡。经上述处理渗透的水体,可以经过碎石层直接进入土地,补充地下水;碎石层的设置减缓了水体对于沟体的冲击力,使生态排水沟排水效果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排水沟的剖面图;图2为图1中Ⅱ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排水透水多用盲管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排水沟的剖面图。图中:生态排水沟100a、100b;沟体101;碎石层103;透水混凝土层110;第一缓冲部110a;排水部110b;第二缓冲部110c;透水导流管112;第一挡石113;第二挡石114;第三挡石115;第四挡石116;种植土层120;第一种植土层121;第二种植土层122;第三种植土层123;过滤层130;可排水透水多用盲管200;盲管骨架210;第一滤水层220;第一碎石层230;第二滤水层24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态排水沟100a,其包括沟体101,沟体101的内侧壁向远离沟体101的方向依次叠加铺设有碎石层103、透水混凝土层110、过滤层130以及种植土层120。沟体101的横截面为弧形,优选地,沟体101的横截面优选为圆弧形,其排水效果更佳且更为美观,操作方便。碎石层103均匀铺设于沟体101的内侧壁,减缓了水体对于沟体101的冲击力,使生态排水沟100a排水效果稳定。碎石层103优选为砂砾石层,可以进一步过滤水体,使水体被净化的效果最优,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请继续参阅图1,透水混凝土层110设置有透水导流管112,透水导流管112沿生态排水沟100a的长度方向设置,用于当水量饱和时,部分净化后的水体进入透水导流管112中,直接排出,减少水体对沟体101的冲击及压力,以及保持地下水的平衡。优选地,透水导流管112设置于透水混凝土层110远离水平地面的底端,便于水体收集及排水。透水导流管112可以为透水软管、透水盲管或是在其表壁开设有通孔的普通软管,均可用于水体的收集、导流及渗透。本实施例中,透水导流管112优选为透水盲管,排水及渗水效果佳,且价格低廉,从而节约制造成本。本实施例中的透水盲管为可排水透水多用盲管200,请参阅图3,可排水透水多用盲管200包括盲管骨架210、第一滤水层220、第一碎石层230以及第二滤水层240,第一滤水层220围设于盲管骨架210的外侧,第一碎石层230设置于第一滤水层220的外侧,第二滤水层240围设于第一碎石层230的外侧。其中,盲管骨架210为沿可排水透水多用盲管200轴线方向延伸的金属螺旋线圈,增强盲管骨架210的抗压性能。第一滤水层220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生态排水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弧形的沟体,所述沟体内侧壁向远离所述沟体的方向依次层叠铺设有碎石层、透水混凝土层、过滤层以及种植土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设置有沿所述生态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的透水导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弧形的沟体,所述沟体内侧壁向远离所述沟体的方向依次层叠铺设有碎石层、透水混凝土层、过滤层以及种植土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设置有沿所述生态排水沟的长度方向的透水导流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沿所述生态排水沟的宽度方向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缓冲部、排水部及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设有第一挡石,所述第二缓冲部设有第二挡石,所述过滤层铺设于所述排水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还堆设有第三挡石,所述第三挡石位于所述第一挡石的远离所述第二挡石的一侧,所述第三挡石与所述第一挡石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种植土层包括第一种植土层,所述第一种植土层铺设于所述第一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部还堆设有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俊邵祖炎伍奇峰余邵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艺源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