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41469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为了解决作物秸秆还田、土壤通气性和水肥耦合的问题,所述移栽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早稻田实施厢沟工程;2)早稻收获前的水分管理;3)早稻茎秆处理;4)链式开沟机清沟摊泥;5)晚稻移栽;6)田间管理;7)晚稻收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1)改变了土壤耕层结构;2)有利于深施化肥和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3)一方面降低厢体土壤的含水量,提高土壤通气性,另一方面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4)实现了晚稻移栽四免:免耕、免灭茬、免烧稻草、免灌泡田水,生态效益明显:减少作业能耗、免用农药灭茬、减少雾霾、减少灌溉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栽培
,尤其是一种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据统计,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6.0亿吨,按粒秆比1:1.2估算,再加上其他作物秸秆,全国年生产秸秆超过7.2亿吨,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7.2亿吨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576多万吨尿素,840多万吨过磷酸钙,840多万吨硫酸钾。研究表明作物秸秆进行翻压还田或覆盖还田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一般都能增产10%以上,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大部分被作为农户生活燃料或在田间焚烧或被弃置乱堆,不仅造成了秸秆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导致环境的污染。因此,如何实现和简化秸秆有效还田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同时水稻生产整地泡田用水也是多熟制作物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我国多熟制水稻生产中前季收割一般都采取晒田后用履带式联合收割机作业,耕作层已脱水干燥,以承载收割机作业,随后灌水泡田,一般每亩需要150立方,而且还要求在最短的时间满足需求以减少农耗,因此水稻生产双抢季节常有用水纠纷发生。我国2012年水稻播种面积4.52亿亩,泡田用水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所述三熟制为双季稻加冬季作物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其特征是,该移栽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早稻田开挖厢沟:早稻移栽或直播前将田块整理成厢面,厢宽50~100cm,相邻两厢之间开厢沟,厢沟宽10~30 cm,厢沟深15~40cm;早稻种植在厢面上;2) 早稻收获前的水分管理:晒硬厢面,厢沟中保留1~3cm的水层;3) 早稻茎秆处理:早稻成熟收割时,将早稻茎秆或茎秆碎屑均匀铺撒在厢面上;4) 厢沟清沟摊泥:早稻收获后不翻耕、不灌水,保持田面干燥,在厢面撒施肥料,然后将厢沟中的泥水翻旋至厢面,并使厢沟中的稀泥均匀摊铺在厢面上;5) 晚稻移栽:厢面稀泥...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1.13 CN 20141001375931.一种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所述三熟制为双季稻加冬季作物一年三熟的种植制度;其特征是,该移栽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早稻田开挖厢沟:早稻移栽或直播前将田块整理成厢面,厢宽50-100cm,相邻两厢之间开厢沟,厢沟宽10-30cm,厢沟深15-40cm;早稻种植在厢面上;2)早稻收获前的水分管理:晒硬厢面,厢沟中保留1-3cm的水层;3)早稻茎秆处理:早稻成熟收割时,将早稻茎秆或茎秆碎屑均匀铺撒在厢面上;4)厢沟清沟摊泥:早稻收获后不翻耕、不灌水,保持田面干燥,在厢面撒施肥料,然后将厢沟中的泥水翻旋至厢面,并使厢沟中的稀泥均匀摊铺在厢面上,由上至下形成了稀泥层、茎秆层和土壤层的生态厢面;5)晚稻移栽:厢面稀泥未干前移栽晚稻;6)田间管理:管理水、肥,控制病虫害;7)晚稻收割:晚稻成熟收割时,将晚稻茎秆或茎秆碎屑均匀铺撒在厢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厢宽80-100cm,沟宽15-20cm,沟深20-2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对早稻茎秆处理时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作物,如收割机自带碎草功能,则将作物茎秆均匀切碎;如收割机不带碎草功能,则加宽收割机排料口,扩大茎秆散落面,厢面茎秆基本铺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季稻的三熟制晚稻生态厢沟移栽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清沟摊泥采用链式开沟机清沟,开沟前在厢面上均匀撒施氮肥总量的60%、钾肥总量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璜郑华斌傅志强陈灿贺慧廖晓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