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贺明专利>正文

一种排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93246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22:24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排水沟,包括沟体和底板,所述沟体为半椭圆形槽,所述沟体底部设有底座,所述沟体上端设有凹槽,所述沟体两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沟体的侧壁设有与相邻沟体的侧壁咬合的第一接口,所述底板设有与相邻底板咬合的第二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表观美观,抗压抗折强度大,重量轻,是普通混凝土砌筑沟或混凝土浇筑沟的重量1/3~1/5,整体是半椭圆结构设计,受侧压力承载高、水力压差大,水流速度快,沟槽底部不易产生沉积。(*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技术公开一种排水沟,包括沟体和底板,所述沟体为半椭圆形槽,所述沟体底部设有底座,所述沟体上端设有凹槽,所述沟体两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沟体的侧壁设有与相邻沟体的侧壁咬合的第一接口,所述底板设有与相邻底板咬合的第二接口。本技术表观美观,抗压抗折强度大,重量轻,是普通混凝土砌筑沟或混凝土浇筑沟的重量1/3~1/5,整体是半椭圆结构设计,受侧压力承载高、水力压差大,水流速度快,沟槽底部不易产生沉积。【专利说明】一种排水沟
本技术涉及一种路面、地面液体的收集和排放设施,尤其涉及一种排水沟。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排水,道路两边通常需要设置排水沟,普通的排水沟是由混凝土浇筑而 成,上面设置漏水板,该排水沟大多采用U形槽体或长方体槽体,其原料用料和重量都比较 大,一方面是原料自身原因,一方面是结构引起的。 申请号为200920030725. X的中国专利《树脂混凝土排水沟》公开了一种树脂混凝 土排水沟,包括由树脂混凝土浇注而成的槽状壳体、安装在壳体上的漏水板,壳体的外表面 为圆滑过度的弧形,弧形外表面上设有凸起的加强筋。该专利本身承载侧压力是靠变形来 承载,侧向薄板为镶嵌在肋体上,受覆土压力容易产生侧向变形、断裂,长期随温升变化树 脂易老化,自身脆断。 申请号为201220655940. 0的中国专利《预制排水沟》公开了一种预制排水沟,由 槽主体和盖板组成,所述的槽主体为长方形,所述的槽主体的前端设有凹槽,所述的槽主体 的后端为能插入另一节所述的槽主体的后端为能插入另一节所述的槽主体的所述的凹槽 的榫头,所述盖板盖在所述的槽主体上。该专利便于拆装,但是牢固程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重轻质、高强、易施工和表 观美观的排水沟。 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沟包括沟体和底板,所述沟体为半椭圆形槽,所述沟体底部设 有底座,所述沟体上端设有凹槽,所述沟体两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沟体的侧壁设 有与相邻沟体的侧壁咬合的第一接口,所述底板设有与相邻底板咬合的第二接口。所述沟 体为平滑的半椭圆形槽,有助于雨水的收集和排出,且节省材料,所述凹槽为盖板所预备, 所述加强筋可以加强本专利技术的强度,本专利技术采用拼接的方式,通过沟体的侧壁和底板的巧 妙设计与另一相邻沟体无缝连接。所述沟体和底板由流态超高性能无机粉末混凝土浇筑而 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为沟体的两侧壁分别设有凹部和凸部,所述凹部与相邻 沟体的侧壁的凸部咬合,所述凸部与相邻沟体的侧壁的凹部咬合。所述第二接口为底板两 侧设有凹部和凸部,所述第二凹部与相邻底板的凸部咬合,所述凸部与相邻底板的凹部咬 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相邻加强筋之间为等距。所述沟体设有多个预埋螺母。本专利技术 通过吊环螺栓起吊。 所述沟体和底板均设有具有厚度为1(Γ15_的钢网保护层,所述钢网保护层为多 条钢条纵横交错组成。所述钢网保护层能够加大本专利技术横向和纵向的强度。 too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流态超高性能无机粉末混凝土,厚度为传统产品的1/3~1/5,大幅度减 轻了重量、提高了产品的力学指标性能和耐久性性能,其抗压强度可达1ΚΓ150兆帕,抗折 强度14~20兆帕,具有耐腐蚀、全寿命周期好等特点; (2)产品通过拼装工艺实现,增加了现场施工的灵活性,大幅度减轻了施工劳动强 度,降低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复杂程度;原理简单、安装操作容易,能快速有效的解决施工过 程质量难以控制,受天气影响施工进度等难题; (3)减少现场人工管理和环境污染,快速增加施工进度,降低综合造; (4)采用半椭圆形槽体,便于集水和排水,使水流压力差加大,流水速度加快,底 部不会产生沉淀淤积,解除后续清淤工作,特别适合重力流水流量不大的支线排水; (5)设有钢网保护层和加强筋,增强本技术的高强耐久性;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2为图1A-A剖视图;其中,1、沟体;3、底座;4、凹槽;10、预埋螺母; 图3为图1B-B剖视图;其中,6、第一凹部;7、第一凸部;8、第二凹部;9、第二凸部; 10、预埋螺母;11、第三凹部;12、第三凸部; 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其中,5、加强筋; 图5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其中,6、第一凹部;7、第一凸部;11、第三凹部; 图6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其中,8、第二凹部;9、第二凸部;12、第三凸部; 图7为本技术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但实施 例并不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和4所示,所述排水沟包括沟体1和底板(图中未标出),所述沟体为半椭 圆形槽,所述沟体底部设有底座3,所述沟体上端设有凹槽4,所述沟体1两侧壁之间设有多 个加强筋5,所述沟体1的侧壁设有与相邻沟体的侧壁咬合的第一接口,所述底板设有与相 邻底板咬合的第二接口。所述沟体设有多个预埋螺母10。本专利技术通过吊环螺栓起吊。 如图3、5和6所示,所述第一接口为沟体的两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凹部6、第一凸部 7、第二凹部8和第二凸部9,所述第一凹部6与相邻沟体的侧壁的第二凸部9咬合,所述第 一凸部7与相邻沟体的侧壁的第二凹部8咬合。所述第二接口为底板两侧设有第三凹部11 和第三凸部12,所述第三凹部11与相邻底板的第三凸部12咬合。 如图4和7所示,所述相邻加强筋5之间为等距。所述沟体设有多个预埋螺母。本 专利技术通过吊环螺栓起吊。 所述沟体1和底板均设有具有厚度为l(Tl5mm的钢网保护层,所述钢网保护层为 多条钢条纵横交错组成。 所述排水沟采用流态超高性能无机粉末混凝土浇筑,所述的流态超高性能无机粉 末混凝土包括下述重量份组成的各原料组分: 平均粒径3(Γ60 μ m的低碱硅酸盐水泥575份; 平均粒径0· 18 μ m、Si02含量彡85%的硅灰105份; 平均粒径20?40 μ m的II级粉煤灰130份; 平均粒径1(Γ30 μ m的S95级以上矿渣粉195份; 粒径为0· 16?4. 75mm、含泥量小于0· 5%的河砂1150份; 减水率大于30%的高效减水剂29份; 水 136 份; 直径为0· 18?0· 25mm、长度为l(Tl5mm的镀铜钢纤维120份。 所述排水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配方限定的镀铜钢纤维和河砂加入搅拌机搅拌3分钟进行分散均匀; S2.再向搅拌机中加入配方限定的低碱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硅灰及矿 渣粉继续搅拌2分钟至均匀; S3..向S2所得的材料中依次加入高效减水剂和水继续搅拌4分钟至分散均匀, 得到流态超高性能无机粉末混凝土; 所述的水依据实际塌落度26cnT30cm,扩展度为60cnT70cm适当微调; S4.将S3所制备的混凝土通过布料装置均匀布在有钢网骨架的排水沟模具中,钢 网保护层8~15mm,并进行经过轻微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沟,包括沟体和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为半椭圆形槽,所述沟体底部设有底座,所述沟体上端设有凹槽,所述沟体两侧壁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所述沟体的侧壁设有与相邻沟体的侧壁咬合的第一接口,所述底板设有与相邻底板咬合的第二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贺明刘福财王鸣珂李斌周思晴孙俊阳郭宗林陈桂祥
申请(专利权)人:黄贺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