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贺明专利>正文

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328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包括设有中空通道的路沿石主体,中空通道的底面位于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方;路沿石主体由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组成,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填土的侧部为第一结构件,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部和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路面的侧部为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一体成型后形成所述中空通道;所述第一结构件为透水结构件,所述填土与路沿石主体之间的水分通过所述第一结构件渗透到所述中空通道中储存。该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具有重量轻、装饰效果好、集水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集水路沿石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砌块制品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集水路沿石。
技术介绍
路沿石又称路缘石,是设置在路面边缘的条块状物体,作为道路的边界,将道路与隔离绿化带或人行道分开,既可以起到挡水、挡土等作用,也可以起到对道路的美观装饰作用。传统的路沿石多为实心天然石材或实心混凝土预制构,只具有单一的隔离功能,为排除路面积水,还需要另设置排水管、沟。为改善这一情况,也有设计出空心的路沿石或带疏水孔的路沿石,这些方案主要的优点在于将路边的排水管道与现有的路沿石的功能合并,具有收集路面积水和道路分隔的功能,但是以上设计也有接口施工不够方便,集水入口易于堵塞的不足之处。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集水路沿石,用在路面的边缘与填土之间,所述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包括设有中空通道的路沿石主体,所述中空通道的底面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方;所述路沿石主体由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组成,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填土的侧部为第一结构件,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部和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路面的侧部为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一体成型后形成所述中空通道;所述第一结构件为透水结构件,所述填土与路沿石主体之间的水分通过所述第一结构件渗透到所述中空通道中储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通道的底面为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沿石主体沿着中空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对的企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件的高度为所述路沿石主体的高度的2/3-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通道的宽度为100~200mm,所述中空通道的高度为40~70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通道的宽度为150mm,所述中空通道的高度为60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中空通道的上端的厚度为50~100mm,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中空通道的下端的厚度为50~100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中空通道的上端的厚度和位于所述中空通道的下端的厚度相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沿石主体靠近所述路面一侧的厚度为50~100mm,所述路沿石主体靠近所述填土一侧的厚度为50~100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沿石主体靠近所述路面一侧的厚度与靠近所述填土一侧的厚度相同。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中,路沿石主体由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组成,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一体成型后形成中空通道,这样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不仅重量轻,而且具有很好的抗压性能和装饰效果,第一结构件具有透水功能,可以使填土与路沿石主体之间的水分可以通过第一结构件渗透到中空通道中储存,这样当填土部位缺水时,收集的水分可以通过第一结构件释放到填土中,给填土上方的绿色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具有重量轻、装饰效果好、集水效果好的特点,在路沿石制备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的施工后的位置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路沿石主体;10:中空通道;110:中空通道的底面;11:第二结构件;12:第一结构件;2;路面;3:填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用在路面2的边缘与填土3之间,所述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包括设有中空通道10的路沿石主体1,所述中空通道的底面110位于所述路面2所在的水平线的下方;所述路沿石主体1由第一结构件12和第二结构件11组成,所述路沿石主体1中位于所述路面2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填土3的侧部为第一结构件12,所述路沿石主体1中位于所述路面2所在的水平线的下部和位于所述路面2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路面2的侧部为第二结构件11,所述第一结构件12和第二结构件11一体成型后形成所述中空通道10;所述第一结构件12为透水结构件,所述填土2与路沿石主体1之间的水分通过所述第一结构件12渗透到所述中空通道10中储存。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集水路沿,与现有技术相比,路沿石主体由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组成,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一体成型后形成中空通道,这样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不仅重量轻,而且具有很好的抗压性能和装饰效果,第一结构件具有透水功能,可以使填土与路沿石主体之间的水分可以通过第一结构件渗透到中空通道中储存,这样当填土部位缺水时,收集的水分可以通过第一结构件释放到填土中,给填土上方的绿色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具有重量轻、装饰效果好、集水效果好的特点,在路沿石制备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路沿石为砌块制品,施工后位于路面的边缘和填土之间,该填土可以为隔离绿化带或人行道的填土,路面可以为车道路面,从而将绿化带或人行道与车道分开。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配式集水路沿石中,所述中空通道的底面为凹面。这样可以很好地储存通过第一结构件渗透的位于填土与路沿石主体之间的水分(如积水或雨水)。进一步地,所述中空通道的宽度为100~200mm,所述中空通道的高度为40~70mm。具体地,所述中空通道的宽度为150mm,所述中空通道的高度为60mm。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件的高度为所述路沿石主体的高度的2/3-3/4。具体地址,所述第一结构件的高度为所述路沿石主体的高度的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中空通道的上端的厚度为50~100mm,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中空通道的下端的厚度为50~100mm。具体地,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中空通道的上端的厚度和位于所述中空通道的下端的厚度相同。进一步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在中空通道上端的接触面与路沿石主体中空通道上端的垂直平分线重合,即第一结构件在中空通道上端和第二结构件在中空通道上端对称成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集水路沿石,用在路面的边缘与填土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包括设有中空通道的路沿石主体,所述中空通道的底面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方;所述路沿石主体由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组成,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填土的侧部为第一结构件,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部和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路面的侧部为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一体成型后形成所述中空通道;所述第一结构件为透水结构件,所述填土与路沿石主体之间的水分通过所述第一结构件渗透到所述中空通道中储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集水路沿石,用在路面的边缘与填土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包括设有中空通道的路沿石主体,所述中空通道的底面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方;所述路沿石主体由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组成,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填土的侧部为第一结构件,所述路沿石主体中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下部和位于所述路面所在的水平线的上方、且靠近所述路面的侧部为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一体成型后形成所述中空通道;所述第一结构件为透水结构件,所述填土与路沿石主体之间的水分通过所述第一结构件渗透到所述中空通道中储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通道的底面为凹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沿石主体在中空通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对的企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集水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高度为所述路沿石主体的高度的2/3-3/4。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财肖敏张信祯肖文韬陈钧杰黄贺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贺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