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板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986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3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内饰板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内饰板地图袋易磕碰人手、妨碍物品取出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板及汽车,内饰板包括一体形成为阶梯结构的第一竖向板构件、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第一竖向板构件和横向板构件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地图袋入口包括入口边沿,入口边沿形成在横向板构件上,横向板构件与第二竖向板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拐角,拐角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具有弧形外表面,使得入口边沿得以平滑地过渡到地图袋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内饰板,能避免地图袋的边沿对人手造成磕碰,还能防止地图袋内的物品被卡在拐角处,从而使物品的取放过程更顺畅。

Automobile interior panel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板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出于便捷性需要,绝大部分汽车的车厢内均配置有地图袋。部分车型的地图袋以网兜或蒙皮的形式设置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后面,方便座椅后方的乘客拿放物品。但此种地图袋设置方式仅方便座椅后方的乘客使用,座椅前方的乘客无法直接使用,故部分车型将地图袋集成到了内饰板上,使得地图袋可以设置在乘客侧向方位上,以提高使用便捷性。现有的集成到汽车内饰板上的地图袋,通常是利用内饰板的凹凸结构设计与安装内饰板的钣金件之间产生的距离差,来构造出设置地图袋的空间。如图1中所示,安装状态下的内饰板呈直立状态,内饰板至少包括一体形成为阶梯结构的第一竖向板构件、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第一竖向板构件和横向板构件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该地图袋入口的边沿形成在横向板构件上,横向板构件与第二竖向板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拐角。采用这种设计形式的地图袋通常设置在汽车后围内饰板上,例如现有的七座车型,在第三排座椅两侧的内饰板上大多会采用此种结构的地图袋。但是,由于第三排座椅的侧面与内饰板之间的距离有限,为了增大地图袋的容纳空间而形成的拐角结构,使乘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视觉盲区,无法看到地图袋内部,当乘客从地图袋内拿取物品时,往往需要将手自下而上从地图袋内抽出,此时极易使手部磕碰到地图袋入口边沿而造成手部划伤。此外,入口边沿也会对待取出的物品形成阻挡,使物品无法顺利取出。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汽车内饰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内饰板地图袋易磕碰人手、妨碍物品取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包括一体形成为阶梯结构的第一竖向板构件、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所述第一竖向板构件和所述横向板构件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所述地图袋入口包括入口边沿,所述入口边沿形成在所述横向板构件上,所述横向板构件与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拐角,所述拐角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具有弧形外表面,使得所述入口边沿得以平滑地过渡到所述地图袋的内部。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横向肋板,多个所述横向肋板间隔排布,并且每个所述横向肋板的外缘具有弧形轮廓以便形成所述防护结构的弧形外表面。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横向肋板的纵向肋板。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肋板的外缘在其与所述横向肋板连接的位置与所述横向肋板的外缘齐平,从而与所述横向肋板一起形成所述防护结构的格栅状的弧形外表面。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肋板的外缘从所述入口边沿延伸到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附近。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弧形防护板,所述弧形防护板的上边沿连接到所述入口边沿,所述弧形防护板的下边沿延伸到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附近。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防护板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横向板构件和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饰板地图袋入口的拐角内侧设置防护结构,使得地图袋入口边沿能平滑地过渡到地图袋的内部,这样,在拿取地图袋内的物品时,人手不会磕碰到地图袋入口边沿,防护结构的弧形外表面对人手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对人手造成磕碰。此外,放置在地图袋内的物品不会在取出时被卡在拐角处,从而使物品的取放过程更顺畅。进一步地,通过将防护结构设置成多个间隔排布的横向肋板,并将每个横向肋板的外缘设置成弧形轮廓以便形成防护结构的弧形外表面,既能对手部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使加工工艺简单易实现,另外还有助于增强地图袋的强度。更进一步地,通过将纵向肋板的外缘在其与横向肋板连接的位置设置成与横向肋板的外缘齐平,从而使得纵向肋板与横向肋板一起形成防护结构的格栅状的弧形外表面,既增大了防护结构的强度,还减小了肋板之间的空隙,加强了对人手的保护。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弧形防护板,并使弧形防护板的上边沿连接到入口边沿,弧形防护板的下边沿延伸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附近,增强了对人手的防护效果,且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更进一步地,在弧形防护板的内表面与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之间设置加强筋,能增强弧形防护板的强度,提高防护效果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将防护结构与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一体成型,能省去装配步骤,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保证装配效率。将防护结构与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能够沿用原有的内饰板生产线和生产模具,防护结构单独加工即可,避免了重新开模,节省了开发费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内饰板。在上述汽车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内饰板位于所述汽车的后侧围。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汽车具有前述内饰板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汽车左后侧围内饰板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图1为现有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地图袋入口的位置;图2为本技术的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防护结构的位置;图3为图2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A-A向剖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内饰板;11、第一竖向板构件;12、横向板构件;121、拐角;13、第二竖向板构件;14、地图袋入口;141、入口边沿;142、第二入口边沿;15、加强筋;16、防护结构;161、横向肋板;1611、横向肋板的外缘;162、纵向肋板;1621、纵向肋板的外缘;17、第三竖向板构件;18、第二横向板构件;181、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下述的实施方式是结合汽车左后侧围内饰板来解释说明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汽车右后侧围内饰板、车门内饰板等处,这种应用对象的改变并不偏离本技术的原理和范围。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内饰板的安装方式、内饰板材质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基于
技术介绍
指出的现有内饰板地图袋易磕碰人手、妨碍物品取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板,旨在提高向地图袋拿放物品的顺畅程度,以及避免过程中磕碰人手。参照图1-图5,图1为现有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地图袋入口的位置;图2为本技术的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防护结构的位置;图3为图2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A-A向剖视图。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内饰板1的外表面结构如图1中所示。该内饰板1一体成型,自上而下形成有第三竖向板构件17、第二横向板构件18、第一竖向板构件11、横向板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包括一体形成为阶梯结构的第一竖向板构件、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所述第一竖向板构件和所述横向板构件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所述地图袋入口包括入口边沿,所述入口边沿形成在所述横向板构件上,所述横向板构件与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拐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具有弧形外表面,使得所述入口边沿得以平滑地过渡到所述地图袋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包括一体形成为阶梯结构的第一竖向板构件、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所述第一竖向板构件和所述横向板构件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所述地图袋入口包括入口边沿,所述入口边沿形成在所述横向板构件上,所述横向板构件与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拐角,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具有弧形外表面,使得所述入口边沿得以平滑地过渡到所述地图袋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横向肋板,多个所述横向肋板间隔排布,并且每个所述横向肋板的外缘具有弧形轮廓以便形成所述防护结构的弧形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横向肋板的纵向肋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板的外缘在其与所述横向肋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哲王韬孙海谛徐晓峰陈晓青汪奇超夏泼朱春华温艳清缪林张浩斌朱瑞虎钮俊明张佳晨章恒迪尼罗毛杰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