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出头以及流道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52996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6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提高液体贮留室的压力变动的吸收效果的同时,抑制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流道部件和挠性膜的密封性的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流道结构体具备:流道部件,其形成有液体贮留室;挠性膜,其被层叠在流道部件上,并构成液体贮留室的壁面的一部分;密封体,其隔着挠性膜而被层叠在与流道部件相反的一侧,并形成挠性膜露出的空间;连通通道,其被形成于密封体中的对流道部件和挠性膜进行密封的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区域内,并用于使空间与大气连通;支承部,其在连通通道中对挠性膜进行支承,在与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连通通道的截面中的包括支承部的截面中,支承部所占的部分的面积小于除此以外的部分的面积。

Liquid ejector and runn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喷出头以及流道结构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出油墨等的液体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提出有一种如下的液体喷出头,该液体喷出头通过使压力室内产生压力转变,从而将从液体贮留室被供给至压力室的油墨等的液体从喷嘴喷出。在这种液体喷出头中,当因向液体贮留室的液体导入或压力室的压力转变而在液体贮留室内产生了压力变动时,该压力会向压力室传递,从而有可能引起液体的喷出不良。因此,在例如专利文献1的液体喷出头中,通过用挠性膜(薄膜)来封闭并密封构成液体贮留室(歧管)的凹部,从而利用挠性膜来构成壁面的一部分。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挠性膜发生挠曲来吸收液体贮留室的压力变动,从而能够抑制喷出不良。而且,在专利文献1中,隔着挠性膜而在与液体贮留室相反的一侧处形成挠性膜挠曲的空间,并通过向液体贮留室的周围延伸的连通通道而使该空间与大气开放口(贯穿孔)连通。由于通过以此方式构成,从而挠性膜发生挠曲的空间的空气能够根据挠性膜的运动而从大气开放口中出入,因此挠性膜变得容易运动。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设置使挠性膜发生挠曲的空间与大气连通的连通通道的结构中,由于连通通道的宽度越窄,则连通通道的截面面积越小,从而空气阻力越大,因此挠性膜发生挠曲的空间的空气变得不易经由连通通道而在与大气之间进行出入。因此,挠性膜变得不易发生运动,从而降低了液体贮留室的压力变动的吸收效果。相反地,由于连通通道的宽度越大,则露出于连通通道内的挠性膜越易于在连通通道内发生挠曲,因此在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区域内降低了流道部件和挠性膜的密封性,从而有可能产生液体的泄漏。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57315号专利技术内容考虑到以上的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提高液体贮留室的压力变动的吸收效果的同时,抑制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流道部件与挠性膜的密封性的降低。方式1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方式(方式1)所涉及的流道结构体具备:流道部件,其构成液体贮留室的壁面的一部分;挠性膜,其被层叠在流道部件上,并构成液体贮留室的壁面的一部分;密封体,其隔着挠性膜而被层叠在与流道部件相反的一侧,并形成挠性膜露出的空间;连通通道,其在从流道部件和挠性膜层叠的方向对密封体进行俯视观察的情况下,被形成于密封体中的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区域内,并用于使空间与大气连通;支承部,其在连通通道中对挠性膜进行支承。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形成于密封体中的对流道部件和挠性膜进行密封的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区域内的连通通道中,通过支承部来对挠性膜进行支承,因此即使使连通通道的宽度变大,也能够抑制露出于连通通道内的挠性膜挠曲而难以与流道部件接合从而降低密封性的情况。另外,“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区域”为,在对密封体进行俯视观察时的液体贮留室的外侧的区域。在例如贯穿流道部件的开口构成液体贮留室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与构成该开口的流道部件重叠的区域相当于“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区域”。另外,挠性膜也可以不在支承部的正上方与流道部件粘合。方式2在方式1的优选例(方式2)中,在与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连通通道的截面中的包括支承部的截面中,支承部所占的部分的面积小于除此以外的部分的面积。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与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连通通道的截面中的包括支承部的截面中,支承部所占的部分的面积小于除此以外的部分的面积,因此能够减小由支承部导致的空气阻力。因此,由于挠性膜发生挠曲的空间的空气变得易于经由连通通道而在与大气之间进行出入,因此露出于密封体的空间的挠性膜变得易于运动,故此能够提高液体贮留室的压力变动的吸收效果。以此方式,根据本方式,能够在提高液体贮留室的压力变动的吸收效果的同时,抑制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流道部件和挠性膜的密封性的降低。方式3在方式1或者方式2的优选例(方式3)中,连通通道经由远离液体贮留室的大气开放口而与大气连通,与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连通通道的截面中的连通通道的宽度大于大气开放口的直径。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与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连通通道的截面中的连通通道的宽度大于大气开放口的直径,因此与连通通道的宽度小于大气开放口的直径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上的连通通道内的空气阻力。方式4在方式3的优选例(方式4)中,大气开放口为,被形成于挠性膜上的贯穿孔。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连通通道的宽度大于被形成于挠性膜上的大气开放口的直径,因此与连通通道的宽度小于大气开放口的直径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上的连通通道内的空气阻力。方式5在方式4的优选例(方式5)中,大气开放口被形成于流道部件上。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大气开放口被形成于具有液体贮留室的流道部件上,因此易于以远离液体贮留室的方式形成大气开放口,故此能够容易地实施连通通道的引绕。此外,由于连通通道的宽度大于被形成于流道部件上的大气开放口的直径,因此与连通通道的宽度小于大气开放口的直径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上的连通通道内的空气阻力。方式6在方式1至方式5的任一个优选例(方式6)中,支承部为被配置于连通通道内的岛部。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支承部为被配置于连通通道内的岛部,因此根据该岛部的数量、配置或形状,支承部所占的部分的面积小于除此以外的部分的面积,故此易于减小连通通道内的空气阻力。方式7在方式6的优选例(方式7)中,在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岛部。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岛部,因此该从方向观察时多个岛部重叠,故此能够减小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即空气穿过的方向的阻力。方式8在方式1至方式7的任一个优选例(方式8)中,支承部为,从连通通道的相互对置的侧面中的单侧或者两侧起向连通通道内伸出的栈条部。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支承部为,从连通通道的相互对置的侧面中的单侧或者两侧起向连通通道内伸出的栈条部,因此根据该栈条部的数量、配置或形状,能够使支承部所占的部分的面积小于除此以外的部分的面积,故此易于减小连通通道内的空气阻力。方式9在方式1至方式8的任一个的优选例(方式9)中,连通通道的宽度为,与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连通通道的截面中的空间的截面的最大宽度的二分之一以上。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将连通通道的宽度设为,与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连通通道的截面中的空间的截面的最大宽度的二分之一以上,因此能够大幅地减小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上的连通通道内的空气阻力。方式10在方式1至方式9的任一个的优选例(方式10)中,密封体由支承板和固定板构成,所述支承板被层叠于挠性膜上,所述固定板在与挠性膜相反的一侧处被层叠于支承板上,支承部从固定板朝向挠性膜突出并对挠性膜进行支承。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支承部从固定板朝向挠性膜突出并对挠性膜进行支承,因此能够抑制挠性膜从流道部件向连通通道内的挠曲。方式11在方式1至方式10的任一个的优选例(方式11)中,连通通道在密封体的俯视观察时被形成于该密封体中的与液体贮留室的一端相对应的区域中。方式12在方式1至方式11的任一个的优选例(方式12)中,在流道部件中,形成有多个液体贮留室,在密封体中,形成有与多个液体贮留室分别对应的多个空间,连通通道将各个空间连通。方式13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方式13)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道结构体,具备:流道部件,其构成液体贮留室的壁面的一部分;挠性膜,其被层叠在所述流道部件上,并构成所述液体贮留室的壁面的一部分;密封体,其隔着所述挠性膜而被层叠在与所述流道部件相反的一侧,并形成所述挠性膜露出的空间;连通通道,其在从所述流道部件和所述挠性膜层叠的方向对所述密封体进行俯视观察的情况下,被形成于所述密封体中的所述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区域内,并用于使所述空间与大气连通;支承部,其在所述连通通道中对所述挠性膜进行支承。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7 JP 2017-250347;2018.08.22 JP 2018-155601.一种流道结构体,具备:流道部件,其构成液体贮留室的壁面的一部分;挠性膜,其被层叠在所述流道部件上,并构成所述液体贮留室的壁面的一部分;密封体,其隔着所述挠性膜而被层叠在与所述流道部件相反的一侧,并形成所述挠性膜露出的空间;连通通道,其在从所述流道部件和所述挠性膜层叠的方向对所述密封体进行俯视观察的情况下,被形成于所述密封体中的所述液体贮留室的周围的区域内,并用于使所述空间与大气连通;支承部,其在所述连通通道中对所述挠性膜进行支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结构体,其中,在与所述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所述连通通道的截面中的包括所述支承部的截面中,所述支承部所占的部分的面积小于除此以外的部分的面积。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结构体,其中,所述连通通道经由远离所述液体贮留室的大气开放口而与大气连通,与所述连通通道所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所述连通通道的截面中的所述连通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大气开放口的直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道结构体,其中,所述大气开放口为,被形成于所述挠性膜上的贯穿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道结构体,其中,所述大气开放口被形成于所述流道部件上。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流道结构体,其中,所述支承部为,被配置于所述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嶋弘树松尾健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