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出头及液体喷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50386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5:33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布线的液体喷出头及液体喷出装置。有关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具有: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槽、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在所述多个第一槽之间分别配置的多个第二槽;单体布线,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槽的单体电极,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差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共用布线,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槽的共用电极,并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延伸;连接布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共用布线连接,并且到达所述一侧;以及喷嘴板,具有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一槽连通的喷嘴。

Liquid ejector and liquid ej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喷出头及液体喷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液体喷出头及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具有多个压力室的共享模式共享壁方式的液体喷出头中,已知有在预定的方向交替地设置连通喷嘴的多个压力室、和配置在这些压力室之间的空气室的结构。在这种液体喷出头中,已知有这样的结构:在压力室中分别形成被接地的共用电极,在空气室中分别形成单体电极,将这些共用电极和单体电极安装在驱动电路中,以便防止因电流流过液体而引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布线的液体喷出头及液体喷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具有: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槽、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在所述多个第一槽之间分别配置的多个第二槽;单体布线,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槽的单体电极,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差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共用布线,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槽的共用电极,并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延伸;连接布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共用布线连接,并且到达所述一侧;以及喷嘴板,具有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一槽连通的喷嘴。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具有:上述液体喷出头;以及输送装置,沿着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介质。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立体图。图2是将该喷墨头的一部分切断来示出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该喷墨头的说明图。图4是该喷墨头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使用了该喷墨头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该喷墨头的动作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该喷墨头的动作的说明图。图8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说明图。图9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说明图。图10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说明图。图11是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喷墨打印机(液体喷出装置);1(1C、1K、1M、1Y)...喷墨头(液体喷出头);10...基座;12...基板;13...层叠压电体;14...槽;14A...槽列;14a...第一槽;14b...第二槽;14c...第三槽;15...层叠压电元件;16a...共用电极;16b...单体电极;16c...连接电极;17...布线图案;17a...共用图案;17b...单体图案;17c...连接图案;17d...共用布线;17e...单体布线;17f...连接布线;20...喷嘴板;21...喷嘴;30...罩板;31...切口部;32...墨盒;40...壳体部件;40a...框架部件;41...框片;42...框片;40b...盖部件;51...柔性基板;52...驱动电路;100...喷墨打印机;111...框体;112...介质供给部;112a...给纸盒;113...图像形成部;114...介质排出部;114a...排纸盘;115...输送装置;116...控制部;116a...CPU;117...支承部;118...输送带;119...支承板;120...带辊;121a~121h...引导板对;122a~122h...输送用辊;130...头单元;132(132K、132M、132C、132Y)...墨盒;133...连接流路;133a...供给流路;133b...回收流路;134...循环泵;201...喷墨头;210...基座;212...基板;213...层叠压电体;214A...槽列;214a...槽;214b...槽;215...压电元件部;217a...共用图案;217b...单体图案;217c...连接图案;217d...共用布线;217e...单体布线;217f...连接布线;218a...供给口;218b...排出口;220...喷嘴板;221...喷嘴;240...框架部件;301...喷墨头;321...喷嘴;401...喷墨头;501...喷墨头;514c...通孔;A1...输送路径;C1...压力室;C2...空气室;C3...共用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为液体喷出头的喷墨头1及作为液体喷出装置的喷墨打印机100的结构,参照图1~图7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进行说明,适当对结构进行了放大、缩小或者省略图示。图中的箭头X、Y、Z表示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喷墨头1的第一方向沿着X轴配置、第二方向沿着Y轴配置、第三方向沿着Z轴配置的例子。图1是喷墨头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喷墨头1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图3是从基座10的一个主面侧观察的侧视图,图4是从基座10的另一个主面侧观察的侧视图。图1~图4所示的喷墨头1是所谓端射(エンドシューター)型的共享模式共享壁方式的喷墨头。喷墨头1具有基座10、具有多个喷嘴21的喷嘴板20、作为防护罩的罩板30、和壳体部件40。基座10具有基板12和作为压电部的层叠压电体13。基板12形成为方形的板状。基板12优选由PZT、陶瓷、玻璃、易削性(快削性)陶瓷、或者包括这些材料的材料构成。基板12的喷嘴板20侧的端缘与层叠压电体13连接。层叠压电体13是将两片的压电部件进行层叠而构成的。压电部件例如由PZT(锆钛酸铅)类压电陶瓷材料构成。另外,作为压电部件,考虑到环境因素,还可以使用KNN(铌酸钾钠)等无铅类压电陶瓷。两片的压电部件被极化成使极化方向相反,并通过粘接层被粘接。在层叠压电体13的与喷嘴板20对置的端面,形成有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槽14的槽列14A。多个槽14是喷嘴板20侧开口并且具有规定深度的有底的切槽。层叠压电体13的沿着XZ面的截面呈梳齿形状。由在相邻的槽14之间形成的支柱状的部分,构成作为使槽14的容积变化的驱动部的层叠压电元件15。即,在基座10的一端侧,多个细长的层叠压电元件15通过多个槽14沿第一方向排列配置。层叠压电元件15是将第一压电元件15a和第二压电元件15b层叠而成的,第二压电元件15b在槽14的底部侧是连续的。多个槽14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槽14a、在多个第一槽14a之间配置的多个第二槽14b、在槽列14A的两端部配置的多个第三槽14c构成。多个槽14a、14b、14c分别形成为沿着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延伸而且相互平行。槽14a、14b、14c沿着基座10的第二方向的全长而形成。在第一槽14a的内壁形成有共用电极16a。共用电极16a例如是在第一槽14a的底壁及侧壁形成的金属膜。共用电极16a与在基座10的另一个主面10a形成的共用图案17a连接。第一槽14a中第二方向的两端在框架部件40a的内侧开口,并连通共用室C3。并且,在与第一槽14a对置的位置设有喷嘴21。即,由第一槽14a构成连通共用室C3并且连通喷嘴21的压力室C1。在第二槽14b的内壁形成有一对单体电极16b。一对单体电极16b与在基座10的一个主面10b形成的单体图案17b连接。第二槽14b中第二方向的两端部在框架部件40a内被罩板30覆盖。第二槽14b被封堵,构成与共用室C3及压力室C1隔离开的空气室C2。在第三槽14c的内壁形成有连接电极16c。连接电极16c与基座10的另一侧的共用图案17a和基座10的一侧的连接图案17c连接。在基座10的一对主面10a、10b形成有预定的布线图案17(布线电极)。布线图案17具有共用图案17a、单体图案17b、连接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槽、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在所述多个第一槽之间分别配置的多个第二槽;单体布线,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槽的单体电极,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差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共用布线,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槽的共用电极,并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延伸;连接布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共用布线连接,并且到达所述一侧;以及喷嘴板,具有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一槽连通的喷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2 JP 2017-2463791.一种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槽、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在所述多个第一槽之间分别配置的多个第二槽;单体布线,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槽的单体电极,并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差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共用布线,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槽的共用电极,并向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延伸;连接布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共用布线连接,并且到达所述一侧;以及喷嘴板,具有与所述基座的所述第一槽连通的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槽及所述多个第二槽在所述基座的一端侧的端面上分别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而形成,所述单体布线从所述端面一直形成到所述基座的第二方向的一个主面,所述共用布线从所述端面一直形成到所述基座的第二方向的另一个主面,所述连接布线从所述共用布线通过在槽列的端部中形成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三槽一直形成到所述一个主面,所述槽列具有所述基座的所述端面的所述第一槽及所述第二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及所述第二槽在所述基座的一端侧的端面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而形成,所述单体布线从所述端面一直形成到所述基座的第二方向的一个主面,所述共用布线从所述端面一直形成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里正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