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51115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03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水泵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缸体的水套连接,发动机缸体的水套与发动机缸盖的水套连通,发动机缸盖通过管路与暖风连通,暖风通过管路与恒温器壳体的进水管接头连接,发动机缸盖还通过管路与恒温器壳体的出水管接头连接,恒温器壳体的出水管接头与还与机油冷却器连接,机油冷却器与增压器连接,增压器通过回水管路与恒温器壳体的进水管接头连接,恒温器壳体的进水管接头分别通过管路与水箱和电子节温器连接,水箱通过管路与电子节温器连接,电子节温器通过循环管路与水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子节温器控制小循环所有水路水温的冷却水路结构,可以更准确的管控小循环所有水路。

An Engine Cooling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Based on Electronic Thermost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发动机整机冷却系统小循环水路一般只有暖风水路,增压机型包含增压器冷却和机油冷却水路,而节温器一般布置在暖风水路,受暖风结构影响较大,且增压机型新增小循环冷却水路水温温差较大,节温器无法精确控制整个循环水路,尤其增压器水路对水温管控要求严格,节温器目前现有水路结构都无法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本技术,通过节温器控制小循环所有水路水温的冷却水路结构,可以更准确的管控小循环所有水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发动机缸体、发动机缸盖、暖风、恒温器壳体、机油冷却器、增压器和水箱;所述水泵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缸体的水套连接,所述发动机缸体的水套与所述发动机缸盖的水套连通,所述发动机缸盖通过管路与暖风连通,所述暖风通过管路与恒温器壳体的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发动机缸盖还通过管路与所述恒温器壳体的出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恒温器壳体的出水管接头与还与机油冷却器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与增压器连接,所述增压器通过回水管路与恒温器壳体的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恒温器壳体的进水管接头分别通过管路与水箱和电子节温器连接,所述水箱通过管路与所述电子节温器连接,所述电子节温器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水泵连接。进一步的,当冷却水循环系统为大循环时,冷却水从水泵发动机缸体的水套,经过上水孔,进入发动机缸盖的水套,一个支路进入暖风;经过暖风回水回到恒温器壳体,另一个支路经过发动机缸盖的水套出水口进入恒温器壳体,经过恒温器壳体上进入机油冷却器,进入增压器,经过增压器回到恒温器壳体与暖风回水汇聚冲刷节温器,电子节温器打开,由恒温器壳体进入到水箱,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水回到进水管总成,通过水泵再次循环。进一步的,当冷却水循环系统为小循环时,冷却水从水泵泵水进入发动机缸体水套、经过上水孔,进入发动机缸盖的水套,一个支路进入暖风、经过暖风回水回到恒温器壳体,另一个支路经过发动机缸盖的水套进入恒温器,经过恒温器进入机油冷却器,进入增压器,经过增压器回水回到恒温器壳体与暖风回水汇聚冲刷电子节温器;电子节温器关闭,通过回水管,通过水泵再次循环。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子节温器控制小循环所有水路水温的冷却水路结构的专利技术,使电子节温器能同时感受增压发动机暖风、增压冷却水路等所有小循环水路水温变化,实现对所有支路的管控,避免暖风结构不同对小循环支路的影响,也可避免增压器水温过热无法监控等问题,可以更精确的控制小循环水路,进而精确管控发动机大循环开启关闭;本技术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泵;2-发动机缸体;3-发动机缸盖;4-恒温器壳体;5-机油冷却器;6-增压器;7-暖风;8-水箱;9-电子节温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1、发动机缸体2、发动机缸盖3、暖风7、恒温器壳体4、机油冷却器5、增压器6和水箱8;所述水泵1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缸体2的水套连接,所述发动机缸体2的水套与所述发动机缸盖3的水套连通,所述发动机缸盖3通过管路与暖风7连通,所述暖风7通过管路与恒温器壳体4的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发动机缸盖3还通过管路与所述恒温器壳体4的出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恒温器壳体4的出水管接头与还与机油冷却器5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5与增压器6连接,所述增压器6通过回水管路与恒温器壳体4的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恒温器壳体4的进水管接头分别通过管路与水箱8和电子节温器9连接,所述水箱8通过管路与所述电子节温器9连接,所述电子节温器9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水泵1连接。具体的,当冷却水循环系统为大循环时,冷却水从水泵1发动机缸体2的水套,经过上水孔,进入发动机缸盖3的水套,一个支路进入暖风7;经过暖风7回水回到恒温器壳体4,另一个支路经过发动机缸盖3的水套出水口进入恒温器壳体4,经过恒温器壳体4上进入机油冷却器5,进入增压器6,经过增压器6回到恒温器壳体4与暖风7回水汇聚冲刷电子节温器,电子节温器9打开,由恒温器壳体4进入到水箱8,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水回到进水管总成,通过水泵1再次循环。具体的,当冷却水循环系统为小循环时,冷却水从水泵1泵水进入发动机缸体2水套、经过上水孔,进入发动机缸盖3的水套,一个支路进入暖风7、经过暖风7回水回到恒温器壳体4,另一个支路经过发动机缸盖3的水套进入恒温器壳体4,经过恒温器壳体4进入机油冷却器5,进入增压器6,经过增压器6回水回到恒温器壳体4与暖风7回水汇聚冲刷电子节温器9;电子节温器9关闭,通过回水管,通过水泵1再次循环。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小循环时,水泵泵水进入发动机缸体的水套、经过上水孔,进入发动机缸盖的水套,一个支路进入暖风、经过暖风回水回到恒温器壳体,另一个支路经过发动机缸盖的水套出水口进入恒温器壳体,经过恒温器壳体上的管接头出水进入机油冷却器,进入增压器,经过增压器回水回到恒温器壳体管接头与暖风回水汇聚冲刷电子节温器增压器回水直接回到水泵再次循环。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1)、发动机缸体(2)、发动机缸盖(3)、暖风(7)、恒温器壳体(4)、机油冷却器(5)、增压器(6)和水箱(8);所述水泵(1)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缸体(2)的水套连接,所述发动机缸体(2)的水套与所述发动机缸盖(3)的水套连通,所述发动机缸盖(3)通过管路与暖风(7)连通,所述暖风(7)通过管路与恒温器壳体(4)的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发动机缸盖(3)还通过管路与所述恒温器壳体(4)的出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恒温器壳体(4)的出水管接头与还与机油冷却器(5)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5)与增压器(6)连接,所述增压器(6)通过回水管路与恒温器壳体(4)的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恒温器壳体(4)的进水管接头分别通过管路与水箱(8)和电子节温器(9)连接,所述水箱(8)通过管路与所述电子节温器(9)连接,所述电子节温器(9)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水泵(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1)、发动机缸体(2)、发动机缸盖(3)、暖风(7)、恒温器壳体(4)、机油冷却器(5)、增压器(6)和水箱(8);所述水泵(1)通过管路与发动机缸体(2)的水套连接,所述发动机缸体(2)的水套与所述发动机缸盖(3)的水套连通,所述发动机缸盖(3)通过管路与暖风(7)连通,所述暖风(7)通过管路与恒温器壳体(4)的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发动机缸盖(3)还通过管路与所述恒温器壳体(4)的出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恒温器壳体(4)的出水管接头与还与机油冷却器(5)连接,所述机油冷却器(5)与增压器(6)连接,所述增压器(6)通过回水管路与恒温器壳体(4)的进水管接头连接,所述恒温器壳体(4)的进水管接头分别通过管路与水箱(8)和电子节温器(9)连接,所述水箱(8)通过管路与所述电子节温器(9)连接,所述电子节温器(9)通过循环管路与所述水泵(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节温器的发动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冷却水循环系统为大循环时,冷却水从水泵(1)发动机缸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龙张霖徐明艾钰书刘宏华王剑锋李晓磊闫立凯宋太安崔婷婷冯琢玉牛升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